
【八一】简爱的力量(散文·家园)
有一则《佛与婴儿告别》的小故事,我看后哭了好久。
这个故事是这样讲的:小孩哭着向佛诉说:“我害怕,我变得那么小,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茫茫人海多么无助啊。”
佛安慰婴儿:“我早已安排好二位菩萨接引你到人间,他们会保护你,照顾你,爱你,理解你,等你长大后,菩萨也就完成了使命,才能回到我的身边。”
小孩停止哭泣问:“这二位菩萨的名字叫什么?”
佛微笑着说:“一个叫父亲,一个叫母亲。”
小孩释然了……
这个小故事,之所以触痛了我的心,是因为我觉得佛欺骗了这个婴儿,这个婴儿也是我,佛一定对所有出世的婴儿都是同一席嘱咐,所以婴儿们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人间,等待二位菩萨的爱与呵护。可我的出生首先揭穿了佛的嘱咐是一大谎言。
比如我一出生就逢遇空前绝后的“大跃进”。出生的第三天,这二位“菩萨”就将我寄养在不属于我的怀抱里生长,他们却投身到“跃进”中去了。当我回到二位“菩萨”身边时,我感到的是陌生、冷淡、惧怕、生硬,甚至是厚不可破的屏障。我变成了一个孤僻、怯懦、自卑、怀疑一切的女孩儿。我惦着脚尖张望着世界,世界上的人对我似乎也不怎么样的友好,总觉得那目光里反复告诉我,连父母都不喜欢的人是因为你丑、你笨、你愚蠢!这一切好像是与生带来的。
战胜自卑成了我一生的挣扎。我曾经怨恨过我的父亲和母亲,也曾问天、问地、问自己,为什么属于我的天然感情得不到?为什么人人都有,就是我没有?我真的很丑,很坏吗?然后我渴望诉说。那时我也不过才十六七岁,我还不知道我的目标是当作家,我只是渴望通过文字诉说,我想记录我的心曲,我想告诉世人我爱的缺失!我并不知道这就是通往写作的萌生。可是我受伤很重。
姐姐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妹妹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母亲说:全世界的人都成了作家,你也成不了。
同事说:作家得行万里路,破万卷书,不是你衣袋里插两支钢笔就能当了作家。
面对这些忠告我自卑地低下了头,好似在血淋淋的伤口撒了一把盐。我听到世界的悲歌。疼痛不能呐喊,只是丝丝缕缕像刀片在肉皮上滑。所有的人都是哲人,他们都有能力提前看透我的终局。一张张轻视嘲笑的脸叠成一堵高不可越的墙。我望着爱的荒原,行走在冰雪中,脚踏在生命的芒上迷茫!我什么都没有,一切条件似乎都不具备,甚至连爱与鼓励都没有。世界对我而言是恐惧的,面孔是狰狞的。没有爱,没有尊严,没有生存的理由。
可是我心中有一个永不服输的小人儿,她浑身写满了“证明”两个字。那是内心的我!我能听到内心的小人儿在申请:我要䜣说,我需要爱与理解!我要反抗冷漠,反抗生硬……
可是拿什么反抗呢?我的力量是那么小,连一个萤火虫的光亮也不如,在世间,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黑点。我常常茫然若失地穿梭在心灵的黑暗中,多想遇到一速光引我前行,多想逢一叶小舟载我寻找人生的意义?我想读书,可那些书都十分干燥。我成长在一个没有书籍的年代里,喉咙是干喝的,内心是苍白的。就在我迷茫困顿的当儿,迎来了文艺复兴的好时代,书店渐渐丰满了,一个读者逢遇什么样的书,就像一个人逢遇什么样的恋人一样奇巧,好像是上帝早有暗示。对我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书是《简爱》,在阅读的过程我找到了与我相同的感受,我的感情随着简爱的命运而起伏,而悲泣,而激愤,而幸福。主人公简爱被舅母喝叱,被表兄歧视,当家庭教师被贵族嘲笑。她的内心蓄满了怨愤,于是她对罗契斯特的一段话,让我的灵魂怦然绽放!
“你以为我会留下来,作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个机器人?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忍受别人把我仅有的一小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仅有的一滴水从我的杯子里泼掉吗?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给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用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用血肉之躯跟你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这种抗争精神仿佛在召唤我沉睡的灵魂。尤其是:“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
我感谢简爱的独白!“平等、灵魂、心、尊严”,这不正是我要的吗?这一条隐匿在我心灵深处的元素,一经激发,闪电般划过我的脑屏,就像在黑色的夜空中嘶鸣!更像荒原里万马奔腾!我的心仿佛有了最初的开悟,眼前澄明了,呼唤平等,升华灵魂,尊严地活着,形成了我一以贯之的品质。
人类的风骨不是低头、不是跪,而是“站”!生命的源泉不是抱怨、不是恨,而是“爱”!女性的存在不是逢迎、不是谄媚,而是“尊严地活着”!我跪着的人生顿然如雄狮般站了起来。是的,我与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不美、愚蠢,是别人的看法。我的灵魂、心,一样都不少!美貌、能言、讨巧,仅仅是外在的装点,靠外在的条件闯关夺隘不过是昙花一现,灯火一灭,红楼一梦。我必须靠自己的实力有尊严地“站起来”,我的理想不能消亡在眼花缭乱的世风中,也不能牺牲在别人的判断上,包括我的亲人。这是一次不朽的生命号角!它唤醒了我的自信,给了我生存的理由,我开始讲述我自己的故事,并且不分晨昏地读书。从书中找到了养分,“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向人类提出的一个命题。“存在就是合理”是黑格尔告诉我世界的状况。“如果让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活得很好,唯一的法则便是爱”这是爱因斯坦告诉我生命的秘码。“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善良更高贵的品质”这是托尔斯泰对世界的认知和诉求……
一部好书不是提供什么样的故事,而是提供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因为思维决定一切!读史让人明目,读书让人明心,吸取正确的养分付诸实践才可见性。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仍然感谢《简爱》给我带来的冲击,因为简爱,我勇敢地践行我的理想,我要活出有尊严的自己。我也脚踏实地地写出了自己书,属于自己发出的声音,我并且找到了自己的文学话题:“文学就是寻找人间之爱”,或者说“人性在历史中的发展”。我在解剖灵魂从不手软,以至读者反馈觉得残酷。我想这是我爱的深沉,如果隐藏在肌理中的脓肿铲除它的过程没有流血就不会有真正的愈合。就像一个人没有体会过地狱的痛苦就不知道天堂的快乐,快乐是建立在健康的土壤之上的。如果我没有极度自卑过,就无法建立极度的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盲目,而是内心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光亮”。虽然在文字中躬耕30年,没有在文坛独领风骚,占尽风流。但我深知自己在做什么。读书可以明志,著书需要培德。在熙来攘去的人世间,在你争我夺,明争暗斗的舞台上,我也曾有过追慕,有过挣扎,有过迷失,有过抱怨,有过嫉妒……我想,这绝不是一个人的耻辱,而一个人的经历。只有经历了才知取舍,这是谁都躲不过的劫难。伟大的存在告诉我:不要枉把他乡当故乡,一切行为都应该是扫除内心的尘埃,把光灼的灵魂找回来,才是人之来世的终极目标,看得见听得到的东西都将充满暂时性。
逢遇伟大的释迦牟尼,是我阅读中最究竟的提升。我方知佛对婴儿的嘱咐并非谎言,而是用另一种形式对我的造就和培养。如果不是时代的要求让我与两位“菩萨”不得已分离造成心灵的隐患,我何以要苦心追寻人间之爱,从而发现生命的密码?
行走在宁静的心境中波澜不惊,这是我追求的方向。心清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静才看到万物的本性。爱是因为懂得,从容是因为彻悟!著书虽没有给我带来多少世俗荣耀,但却伴我灵性成长,驱策我去接近真理。从自卑到自信再到自主,不是性格变得坚硬,而是心灵变得强大。努力做一个很好的人是生存的本质,因为他无毒无侵略性。不必在有限的时间里论成败,如果说一个人努力过、拼搏过、悲伤过、幸福过,最终找到生命的密码,回归了灵魂的本源,谁有资格说这不是成功的人生呢?
请继续在八一展示您的才华!
祝您生活愉快!佳作不断!o(*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