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家国天下】修行,只不过是去做罢了(散文)
我今年的一个学生是学的酒店管理专业,上周刚报到!今天早晨喜滋滋给我发微信,说是要去济南喜来登大酒店参观。我就随口问了一句:“准备好了吗?”
小女孩似乎不太明白我问的什么意思,很利索的说道:“就半天时间,没什么准备的!”
摇头笑了,怎么可能没什么准备的,她只是没明白我说的准备是什么意思吧。我告诉她既然要去参观喜来登酒店,你对这个酒店了解多少呢?比如说它的创始人,它的特色和企业文化,它是什么时候进入的中国和济南等等,这些常识性的东西你必须要找张纸记下来,我们所谓的参观是增加感性认识,那么与其如瞎子摸象一样了解它楼好高好高!装修好美好美!服务态度好温柔好温柔!那真的不如在此之前认真查找一些关于它的知识,这样至少当老师提问一些问题的时候,你有举手的机会,而不是大眼瞪小眼。
女孩很听话,但一会儿又给我微信:“伯伯,网上都是一些房价多少钱,餐饮怎么定位置等等,没有你说的那些知识!”
我这次就不客气了,发语音过去说要会用百度这个工具,不能只瞟一眼就妄下定论,当然在路上脾气也不太好,不过很快就有点自责了,到办公室后我查找了一些资料给她发过去,女孩笑嘻嘻的说:“这些刚才我都找到了,伯伯!”
她给我发过一些自己找到的资料,差不多我刚才提到的问题都已经有了,看来这孩子挺聪明,一点就透,最重要的我始终认为处理问题,就是人生的一种修行,做好的前提,就是想明白。
女孩显然很高兴,上午给我发来几张她们参观的照片,只是没说我让她找的这些知识有没有用,也许那是一种画蛇添足,但对于我来说,则是一种必须的行为,对于自己学生的教导绝对不是给她讲道理,而是让她养成一种学习或者生活的习惯。
正确面对每一堂课并不是麻烦事,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我们总是说幸运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大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好充足的准备呢?都是懒洋洋的得过且过!说句不自夸的话,我并不是特别渴望我未来的成功,因为在我付出很多之后,成功应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这是我在事前做了充分的努力和准备!同样我的学生也培养这种概念,事前做了未雨绸缪,付出的哪怕只比同学多一点,也比他们距离目标近那么一寸,如果一寸寸积累起来,我就不用说结果了吧。你懂得!
每年到了毕业季总有一些孩子为就业发愁,不少人更是抱怨自己没有什么社会关系,同时面对一些竞争性岗位丢盔卸甲,在这里我就想问一下你在学校里付出过什么?别人跑在我们面前是有理由的,每一份懒惰总有一份难堪,就像每一次付出总有每一次的收获一样,我们的修行都是积累,都是去做。有一些不怎么聪明的和尚之所以成为讲禅的大师,是因为他们把付出当做了修行,因此我有时候就给我的学生说,如果你实在无所事事,那就去念经吧!万一将来寺庙等事业编制招考,也比别人有优势。
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话,我给孩子们制定的书目里的确有金刚经,但大多是《孙子兵法》、《道德经》等等,我明确告诉他们这是治疗失眠的!如果晚上睡不着,就背背《孙子兵法》,有的孩子很奇怪的问:“老师,我从来不失眠呀!”
“到了大学你很快就会掌握这个技能了!不失眠没想法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信誓旦旦的告诉他们。
其实讲这么多,我就是想让他们把大学四年当做一种修行,修行的真谛绝对不是懂多少佛法,就像那种“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之类的故事都是拿来骗人的,我们不用分析那么高深的禅机,只需要吃透一些从小学就老生常谈的道理就可以,重要的是去做,这才是修行最重要的内容:我想考公务员,那从大一就读《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及《申论》,大二就做模拟题,大三就练面试,我就不信你通不过国考;我想读研,那也是从大一开始给自己规划好喜欢的城市和学校和专业,下工夫而已;我想追一个女神或者男神,这难度大了一点,你可以先充分了解这个人,知己知彼,说不定随着了解你会不喜欢对方了呢。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人,所以选择的道路也就坎坷了一些,修行本来就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没必要非要搞得那么复杂,认真去做也就是了。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不可以攻克的堡垒,主要看你修行到了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