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舞】日出韶山冲(散文)
一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熟悉的歌词、浑厚的旋律伴随了六十年代出生的我整整一个童年、少年的时光。
那时,天刚蒙蒙亮,挂在屋墙上的广播盒里就会准时响起这亲切的声音。听到歌声后,大人们赶紧忙着收拾工具到生产队的农田里去干活,而孩子们也该一骨碌从炕上爬起来去上学了。
我上初中时,因为教室老旧得不能再在里边上课了,大队就决定把我们那个班搬到了村外旷野里的一处宽敞的屋子里。清晨,沐浴着田野里弥漫的轻雾,聆听着从大队高音喇叭里播放出的《东方红》的歌声,行走在长满野草的田间小路上,用蓖麻叶里的露水洗一把脸,或故意让杂草上凉丝丝的露珠打湿塑料凉鞋,神清气爽的我便凝望着东方天际渐渐露出的鱼肚白,痴痴地遐想着歌词里的意境。那年,我在语文课本上学到了毛岸青和韶华写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便被课文的内容和真挚的情感深深地吸引住了,以至于老师没让背诵课文,我就能哗哗地背诵下来。“我们含泪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万千思绪,随山移水转。”……
哦,韶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竟升起了照亮中国、照亮全世界的红太阳?
2005年夏季,已是不惑之年的我利用年休假的机会,带着我的岳父岳母和妻子女儿一起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韶山。
旅行客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我的思绪也随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在不停地遐想。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磬、长夜难明的黑暗时代,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军阀混战,以至于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此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是多么渴望能有一股坚强的力量、能有一个世纪伟人领导中国人民走出困境,走上富国强民的康庄大道啊……
当司机将旅行客车停泊在韶山冲的那一刻,贺敬之老先生《回延安》里的诗句骤然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得跳,灰尘呀莫要把我的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一种莫名的兴奋、激动瞬间便涌上了我的心头,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定定地站立在夏日的晨风里,目不转睛地看着不远处那所依山傍水的老宅院。
哦,这就是韶山冲,这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诞生的地方!
二
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五千年前,舜帝南下巡视来到湘江流域。在一座山上,他让人演奏起了动听的“韶乐”,美妙的旋律竟然引来了凤凰翩翩起舞。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韶山,把被它环抱的一块狭长的谷地叫韶山冲。
眼前的韶山冲,群山环抱,绿树满眼,环境清幽,空气清新,仔细一闻,竟有一种家乡旷野里那种沁人心脾的五谷芬芳的味道。可能是因了昨夜一场急风骤雨的缘故,今天的天空似乎格外的高远、湛蓝,几丝白云悠闲地飘荡在韶山冲的上方,给这一片神圣的土地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又吉祥的色彩。冲,是韶山一带的方言,是指山区里的平地。毛主席的故居就座落在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平地上。
这是一处土木结构的“凹”字型的房屋,坐北朝南,房屋的墙都是用土砖砌成的,屋顶上一多半盖着青瓦,一少半盖着茅草。1893年12月6日,一代伟人毛泽东就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幼年时代。
1910年秋天,毛主席离开韶山到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临行前,他将改写的一首诗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帐本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入学考试的言志作文中,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尊孔读经”、“学而优则仕”之类的内容,而毛泽东却写出了胸怀大志、气势豪迈的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首构思巧妙、托物言志的诗作,把自己立志成为英雄豪杰的远大抱负寄托在小小的青蛙身上,理趣兼备、生动传神……
跟随着前边游览人的脚步,在排队等候了多半个小时后,我终于来到了毛主席故居的门前。入口处的门楣上悬挂着一块牌匾,上边刻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几个鎏金大字。里面的小木床、煤油灯、土炉灶等,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朴实。毛主席曾经住过的卧室里悬挂着妻子杨开慧烈士的遗像,这位毛泽东的得力助手,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外表虽然文静、贤惠,但她的革命意志又是那样的坚强。1930年冬,杨开慧不幸被捕,反动军阀何健急于想从她口中获得毛泽东的消息,便对她严刑逼问。面对生死,她说出了“我死不足惜,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的豪言壮语。何健仍不死心,威逼利诱她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然而,为了自己的信仰,她毅然割舍下老母幼子,从容地走向刑场。那一年,她才29岁。正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知道消息后,专门寄信给杨家“开慧之死,百身莫赎”,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多年以后,毛泽东仍时常怀念他的妻子。1957年,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写道: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感人的诗句啊!
1921年春,毛泽东回到韶山冲的老家,教育全家投身革命。在他的影响下,毛家有先后6人投入到滚滚的革命浪潮中,并且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如《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中写道的那样:“韶山的红杜鹃像烈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故乡山村最早的夜校灯光,到秋收起义的烈火,都是父亲和革命先辈们亲手点燃。革命斗争的烈火映红了长江,映红了安源,映红了井冈、映红了二万五千里草地雪山,映红了陕北、华北、中原、江南,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烈火整整燃烧了半个世纪,全人类都以惊喜的目光注视着这辉煌的光焰。”
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神情庄重地用力按下了启动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电动按钮,用嘹亮的声音向四亿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三
走出毛主席故居,凝望着毛主席少年时代游泳的清水塘,我想到了1956年6月毛主席写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中的词句:“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是的,不舍昼夜的是一代代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是一辈辈为了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中国人民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当我环顾我的岳父岳母时,他们的脸上也同样有一种凝重而虔诚的神色。毕竟,他们是出生在四十年代的人,对毛主席的感情自然比我要深厚得多,对平民百姓当家作主、翻身解放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理解比我要深得多。
此刻,一轮朝阳正在升起,万道霞光给不远处的山脊线和山上的树木都镀上了一层明晃晃的金黄色。
哦,日出韶山冲!那冉冉升起、照亮世间万物的太阳,带来的何止是光明与温暖,更有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在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
问好作者创作辛苦,期待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