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收获】半棵古槐(小说)
一
古槐身居南山某村庄里,一半好像被天斧劈去,另一半风烛残年,中间早已空心,看似黑黝黝已干枯,半边树冠的枝干上,却长着葱茏的枝叶,彰显着生命的顽强,平添了几分神奇的色彩!
树下不远处,住着一户马姓的人家,几代单传,到了五世时,马家夫妇连生五女,他们做梦都想有个儿子。有一天,马家大妈从厕所出来,看见一条胳膊一样粗,两米来长的白蛇,用尾倒挂于槐枝上,头高高仰起,红玛瑙一样的眼珠,放电般地望着她。大妈是个胆小之人,吓得浑身筛糠,腿软绵绵地迈不动步了。她想叫唤,但半天发不出音来。而白蛇只是友善地看了看马大妈,就刺溜钻进槐树下的洞里。大妈想,早听说槐树上有神灵,莫非是白蛇娘娘?有了这样的想法,她对槐树有了几分敬意,每天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树下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在树下摆上几块可供过路人歇脚的石头。她相信行善之人必有福报,只期望神仙保佑自己生个儿子。
大妈四十岁那年,有一天,一位白发飘飘的老奶奶,路过门前,坐在槐树下想讨碗水喝。马大妈与老人对视,老人放电般的眼神,似曾相识。大妈本是一个恩善之人,立刻回去倒了一碗水,双手捧上,老人接过海碗一饮而尽。马大妈以为老奶奶渴了,一碗水没有尽兴,她双手接过碗又去倒水,等她端来水,老奶奶却不辞而别,没有了踪影。大妈正在疑惑,一阵风从身旁掠过,一圈圈打着旋儿如一团雾,向槐树卷去,从树根一直向树梢缠去,接着满枝绿叶抖动,恍如老奶奶满头飘逸的头发。大妈僵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这件事过后,她深信不疑,槐树就是白蛇娘娘的化身。她虔城地上了香,把一条红布系于槐枝上,跪在树下口中念念有词,一遍遍表白自己的心迹。
二
说来还真奇怪,就在那一年,大妈怀孕了。第二年龙抬头的日子,伴着雷雨闪电,大妈生下一子。四十一岁喜得贵子,马大爷高兴得合不拢嘴,五个姐姐也欢天喜地,最喜欢的当然还是马大妈,得了晚子,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因这孩子是蛇年生的,故取名小龙。
可自从有了这个孩子,一家人的生活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马大妈专门带孩子,一切家务由姐姐们来做。小龙一岁时就会走路了,但父母怕磕了碰了,不让下地,喂着吃饭,抱着睡觉。六七岁该上学堂了,还依然撩起母亲衣襟要吃奶,送到学校不服先生管教。小伙子长得挺帅,却好吃懒做,秉性暴虐,贪玩成性,无法无天,稍不顺心就顶着房子大吼大叫。
有一天,小龙伙同一群小朋友从外玩耍回来,刚到大槐树下,看见一条小白蛇正往槐树下的洞里钻,小龙二话没说,就上前拽住了蛇尾巴。那蛇看似小,力气却与小龙势均力敌,相持片刻,小龙大呼小叫让伙伴们来帮忙,伙伴们出于好奇,像拔河那样拉住了小龙衣服一起用力。结果,蛇尾巴被活生生拽断了,抓在小龙手里的半截蛇尾像掉心似地颤抖着,小龙一松手,掉在地上扭曲着,蹦跳着,其他小孩吓得四散逃跑,小龙却愣在那里。马大妈听见外边嚷嚷,出来正好看见了这一幕,责骂小龙:“白蛇是咱家恩人!你咋敢这样造孽呀?”小龙不服气地翻着白眼:“一条蛇是什么恩人?”马大妈有口讲不清。可等他们转过脸,蛇尾巴不见了。
第二天早晨,小龙从睡梦中醒来,太阳已几竿高了。父母姐姐们都出去了,他伸伸懒腰向窗口一望,一条白蛇张着血盆大口,向他吐着信子,他连滚带爬逃到门边,门砖上也倒挂着两条蛇,他拿衣服,衣服下盘着蛇,穿裤子裤腿里钻着蛇。大蛇小蛇,连鞋子里也卧着蛇……小龙头发倒竖,面如土色,两腿发软,手足无力,两眼一黑倒在地上……
等一家人摇醒小龙,他两眼发呆,口中重复着:“蛇,蛇,白蛇……”母亲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于是,三叩九拜,对着大槐树说尽了忏悔的话。从此,小龙变得胆小怕事,一提到蛇他就浑身起鸡皮疙瘩,见到一条小毛毛虫,都吓得大叫,能蹦几尺高。
三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几个姐姐都嫁人了,小龙也到了该娶媳妇的年龄。父母经过媒妁之言,从邻村为小龙张罗了一门亲事。
山里人娶媳妇嫁女,讲究门当户对,小龙提亲的这家又恰巧是五男一女,女儿最小,长得是如花似玉,父母取名小凤。小凤从小父母捧在手心翘在舌尖上长大,缝衣、做饭、纺花、织布,提哪壶哪壶不开,且斤斤计较,刻薄刁钻。
黄道吉日,小龙骑着高头大马,小凤坐着八抬大轿,迎娶进门。马家院子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这时大槐树上来了两只鸟,不是喜鹊,也不像乌鸦,“嘁嘁嘁,喳喳喳”起劲地叫着。有位老者说,这种鸟叫麻鸦鹊,他念了顺口溜“麻鸦鹊,尾巴长,娶了老婆不要娘!”
大喜日子马大妈听了这话,若有所思地看了看小龙和小凤,小龙一愣,小凤不屑地抬眼看了看老者。新婚之夜小两口吹灯行完了鱼水之好,却吵起架来。小凤说新郎官弄脏了她的内衣,骑在小龙身上又咬又掐。小龙本被蛇吓破了胆,又怕耍笑听房的人笑话,他也从来没见过这么强势蛮横的女人。所以,他当了缩头乌龟,大气也没敢吭一声。
按风俗新媳妇嫁进门,第一天早晨得早点起床打扫完庭院,再上锅头做饭。从院大门口往里扫,叫新媳妇聚财。上锅头做饭,叫婆婆卖锅头。婆婆早早起床把笤帚放在门口,锅里洗净放上了红包。老两口左等右等就不见新房开门,直等到过了饭点,小龙才鼻青脸肿地开了门,衣冠不整地把尿盆端了出来。
马大妈心像被针刺了一样疼。从小到大,她连一指头都没挨过儿子,没想到媳妇这么霸道,把儿子打成这样。马爸爸叫过儿子悄悄叮嘱:“男人就得像男人样,连媳女都惹不起,以后还有好果子吃,好日子过?”
小龙听了父亲的话,回房叫媳妇起床做她该做的事,小凤又翻脸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让我干活,嫁你何干?”
小龙打小都是一群姐姐捧着,哄女人的话压根就不会。他请不动媳妇,正要用手拉她起来,又被眼疾手快的小凤扇了两耳光,小龙脸上火辣辣的,挥起捏得咯嘣响的拳头,只想揍死眼前这个女人,才出气解恨。
节骨眼上,小风掀开被子露出性感部位,眯上了丹凤眼。这一招真厉害,小龙的怒火立马被压了下去。一个大男人第一次看赤裸裸的女人,早把这个女人的不讲理丢到了脑后,他欲火中烧,骨头都酥了。
父母等了半天不见新房里有动静。父亲生气地说:“不争气的东西!”马大妈说:“也许儿子正在说服呢?让我去看看!”大妈悄悄走到新房窗前一听,立马羞了个半死,差点气晕过去。小两口正在热火的兴头上,媳妇的枕边风把小龙熏得忘乎了所以。
“以后听我的,还是听你妈的?”
“当然是听媳妇的。”
“家里的活谁干?”
“妈干。”
“好吃的谁吃?”
“凤吃!”
听到这里,马大妈气不打一处来,用手使劲敲了敲门说:“小龙……!”
小龙本能地翻身下炕,正欲开门,小凤拽住小龙说:“这事不用你管,看我的!”
四
门吱哑一声开了,柳眉蜂腰的新媳妇从门缝挤了出来,看到婆婆还站在窗前,拾起笤帚疙瘩扔向觅食的母鸡:“不要脸的东西,给我滚远点!”婆婆张了张嘴,感觉嘴唇干涩无法应对,只好转脸回自己的屋里。
老俩口正唉声叹气,小龙掀帘进来说:“你们还不做饭,想饿死我们呀!”
一向是儿子说一不二,母亲唯命是从。今天儿子明显向着媳妇,尽管满心不愉快,思忖片刻为自己打个圆场:新媳妇不懂规矩,不知者不为错嘛,这样想着气就消了。厨房里冒起了炊烟。
自儿媳进门,小凤说啥是啥,小龙言听计从。小龙的软弱纵容了媳妇的嚣张气焰。她得寸进尺,稍有不如意就破口大骂,每顿饭小凤想吃啥,婆婆得按她的授意去做,一点不合囗,就摔碗剁筷子,出言不逊。婆婆忍无可忍,要与小龙分家。话传到小凤耳朵里,她找了个由头与婆婆大吵大闹:“分家?养不起你别生呀!活了几十年,连饭都做不好,还有脸说分家的话!”大妈气得不行,说:“造孽呀……”后面喉咙噎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婆媳俩吵破口,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门前的的古槐见证了恶媳的蛮横与不孝,树上的麻鸦鹊天天唱,“娶了老婆不要娘。”小龙在母亲与媳妇中间作难却不作为,听她们吵得厉害,不是捂上耳朵,就是一走了之。马爸爸是个内向人,家事不和,一口闷气,心肌梗塞,驾鹤西遊了。
五
这一切,左邻右舍,三亲六故,都看在眼里,多少人戳小凤脊梁骨,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了,小凤没有悔改之心,却变本加厉地蹂躏婆婆。
对这种“吃生谷子”“常有理”的不孝儿媳,谁见了都想躲得远远的。人们暗地里给小风起了个“马家老婆”的绰号。这个绰号传到小凤的耳朵里,她对婆婆又有了说辞:“是你上梁不正,却让我背骂名。”婆婆已无力反击,天天过着哑吧吃黄莲的日子!
马爸爸去世入土后,大妈心里雪上加霜,她觉得天塌了,地陷了,屋梁断了。她想,与其这样在儿媳胯下忍辱活着,不如随马爸爸走向黄泉路。想到这里,她拿出麻绳,搭于门前槐枝上,准备了结生命……
突然,她听到山呼海啸般的声音由远而近,恍惚间,那位白发飘飘的老奶奶从大路上走来。大妈去意已决,把绳子挽上套,站在石头上,掂起脚把脖子伸了进去。可是奇怪,明明系好的套就不明不白地散开了,又重复了几次,都没成功。
大妈心里的悲愤,歇斯底里地喷发出来:我的天呀,您发发慈悲,让我死吧!这一呼天呛地,传到小凤耳朵里,她打了一个寒噤,但她的第一反应是婆婆在兴风作浪吓唬自己,于是满脸不悦地来到槐树下。看到婆婆寻死说:“死吧,自己寻死别赖我!”突然狂风大作,树上挂着的绳子被刮起,甩在了小凤的脸上,小凤猝不及防,脸上马上出现了一道血印儿。小凤平时只知伸手打人,哪里吃得了这个亏!又出口骂人:“老不死的,打死我你跟儿子过呀!”
大妈早气得说不出话来。小凤伸手一推婆婆趔趄着倒退几步。小凤正欲撕打,一声响雷从天边滚来,震耳发聩,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刺人眼目。大妈睁眼一看,槐树上空似乎盘旋着一条长龙,火眼金睛,长尾一甩,槐树叶子随风嗖嗖下落。小凤可能意识到了自己不孝的言行激怒了天庭,龙要击的目标是她,抱着头蹲在了地上。
六
小龙也看到了这一幕,大叫“妈妈救小凤!”情急之下,母亲意识到,小凤被击死,儿子没媳妇了。说时迟,那时快,等龙尾将要扫向小凤时,妈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从厕所掂出尿盆扣在了媳妇头上……
那条长龙在劈向小凤的一刹那,闻到了尿臊味,而发出的力已收不回来,身子一斜,那龙尾夹着闪电如一道火光划向槐树。那棵粗壮的古槐瞬间被从中间劈开,半边倒在了地上。小凤如一堆烂泥也摊在了地上。
小龙见母亲关键时刻救了媳妇,一下清醒了,上前把母亲扶坐到椅子上,给母亲磕了个响头,向母亲认错。母亲泣不成声,老泪纵横。
等小凤恢复了意识,她真切地听到从空旷的天边传来的声音:养儿为防老,娶妻为生子,尖尖帽子轮轮戴,三十年后媳成婆……这声音撞击着她的耳鼓,字字敲进她心灵深处。小凤卸下尿盆,久跪槐下,以示不孝悔改之心。
天晴了,乌云散去,小凤五体投地,跪于婆母膝下,婆婆扶起小凤,一切冰释,她们无言地拥抱在一起。
小龙三十而立,真正成了马家的顶梁柱,小凤在婆婆手把手地授意下,学会了各种家务。她本就聪明,后来纺花织布,裁剪做衣样样拿手。
大槐树还有半边,树冠又抽新枝,年年枝繁叶茂,树上的麻鸦鹊不知去向,喜鹊夫妇在树上筑了巢。
从此槐上喜鹊鸣唱,槐下和谐人家,代代人丁兴旺,一派家和万事兴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