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昭君故里(随笔) ——穿越神农架(6)
2018年9月6日,星期四,小雨,温度:15~27℃。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不仅姿容娇美、聪颖过人,还深明大义,北上和亲,维护汉匈和平近半个世纪,“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传说,“昭君临水而居,恒于溪中洗手,溪水尽香”,香溪由此而得名,而香溪之水,源于神农架密林深处的涓涓细流。原计划今日徒步神农顶,然天公不作美,下雨中是看不到什么景色的,遂理智放弃,提前下山,东进宜昌。
早7时30分,全队在镇东观景平台处集结,以远处影影绰绰的神农顶和缥缈的云烟为背景,合影留念,就此作别。
清晨的山中小镇木鱼,笼罩在烟雨迷离中,清秀而静谧,好似多情的少女,羞涩中透出迷人的姿彩;四周的高山粗犷而豪放,虽有乌云压顶,仍掩饰不了其英武俊朗的气息。
出得木鱼镇,一路缓下坡,且路况极好,骑行起来特别惬意,经历几天艰苦跋涉的我们,总算可以休闲、舒爽一把了!车轮在青山翠谷中迂回、飞奔,美景像走马灯一样轮转,远处峰峦起伏、云雾缭绕;山下依山势而建的白色农家小楼精美别致,村中小道曲曲弯弯,串起绿色海洋中的颗颗珠贝,村口的古老水车经年不息、不知疲倦,溪涧上的木板吊桥晃晃悠悠、飘飘忽忽,桥下还有欢唱的流水、沉默的怪石、草滩,“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山中的雨像个调皮的孩子,似乎有意捉弄我们,一会儿淅淅沥沥,像是摆开架势要下完下透才肯罢休,等转过一个山湾却又云开雾散,恍如隔世;让我们有些不知所措,雨衣穿了脱,脱了又穿,好像怎么做都是错的。索性不穿,尽情享受这份大自然赠与的清凉。雨儿时断时续,似停未停,丝丝缕缕,洒落人间,头盔上水珠慢慢变大、滴落,脸上、身上有了湿湿的凉凉的感觉,丝雨浸透了衣衫,也浸润到了心里。
在蒙蒙细雨中飞速骑行,满眼都是晶莹滴翠的绿,不免产生错觉,仿佛这山中一切的一切都是绿的,绿的山林草木,绿的道路房屋,绿的轻风细雨,还有绿的我们……
绿意盎然中,一处奇景吸引了我们,一块长满绿草青苔的巨大岩石,从山体中伸出,像一只从洞中向外探头探脑猢狲,被一条银白的锁链捆住脖颈,不得动弹。据了解,这块石灰岩山体,年代久远,出现断裂痕迹,为确保安全,也为不破坏自然景观,当地政府特意给“他”加了锁链,以防万一。
车行红花坪特色小镇时,路旁古色古香、有着浓郁土家民族特色的房屋院落,与漂亮、新颖的北欧风格别墅交替出现,红灯笼和太阳能街灯轮番上场,古典与现代、传统和时尚,在这里和谐相处,完美统一,让人目不暇接、大饱眼福。
继续前行,海拔逐渐降低,道路一侧的深涧,变成一湾碧潭,水面几乎与路面同高,此时的国道更像是亲水平台,直立的岩壁、翠绿的山峰、如井口一样的天空,齐刷刷的倒映水中,给人感觉,这潭水是如此的幽深,不由想起了《西游记》中的白龙马,龙王三太子会不会也在这一刻冲天而起?会不会也带着我们轻快地走出这深山密林呢?!
辞别小白龙的“鹰愁涧”,继续玩漂移。前方出现一小片开阔地,路中上方标牌赫然写着:“兴山人民欢迎您!”道路左侧是个小型绿化广场,三根石雕方柱引人注目。
第一根石柱雕刻的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的面像,传说他人身牛首,亲尝百草,发明了中医中药,教会了人们垦荒种粮,还造出了陶器和炊具,他和黄帝一起,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他的探索、进取精神,为世世代代所尊崇,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源动力。
中间这根石柱上的肖像,清瘦睿智、目光深邃,透出坚定、忧郁之色,柱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碑文告诉我们,他就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政治家、文学家屈原,一首《离骚》流传千古,而他在国破家亡之时,忧国忧民,愤而投江的故事,更是激励一代一代中国人为人民幸福、祖国富强而奋斗!
最后一方石柱上是一位俊美女子的面容,不用说,她就是兴山县的代表人物,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了。两千多年前,她就诞生于这片奇山秀水之中,因貌美如花,身上散发一种奇异的花草香味,更由于她聪慧好学,知书明理,琴棋书画无一不通,举止大方,气质娴雅,而芳名远播。后来,她应招入宫,奉命出塞和亲,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汉匈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简短休整后,队伍进入兴山县境,纷纷扰扰的细雨终于散去,道路依然婉转,空气却更为清新,一路上夹杂着泥土和花草香味的轻风,不时温柔地轻拂面颊;一旁的溪涧始终伴我们同行、不离不弃,时而潺潺歌唱,时而化作一汪潭水,安详而宁静;这分明是昭君姑娘行走在家乡的山水间,迎接我们,为我们引路!
“前方就是昭君村了!” 有人惊呼。
“鸽子姐,你回到家乡了。”更有队友打趣!
来了,岂有不去之理。一行九人奋力爬坡,来到了位于半山腰的仿汉代村落之中,村后的山峰云雾缭绕,脚下的香溪河九曲八弯,村口的亭台,白墙黑瓦、四四方方,典雅、质朴、大气。据介绍,昭君离开家乡二千余载,但村中仍保留着汉代婚丧嫁娶的传统仪式,难得一见。只可惜,我们前路漫漫,不能久留,也就不能近距离体味汉代民俗风情了,就连伫立于村中的昭君塑像,也无缘得见,稍有遗憾,只待下次了。
出昭君村不过一公里,前方河谷变得非常开阔,几条高架桥在这里交汇。路牌指示,其中一条通往“最美水上公路--古昭公路”,顾不得许多,直接飞奔而去。
前行了约4-5公里,才到达桥头观景平台,景色果然惊艳。这一段河面,因有大坝拦截,水面较之昭君村附近显得充盈许多。极目远眺,两山相对处,绿水如碧,一条巨龙蜿蜒而来,冲山而出,贴水而行,气势不可阻挡!
我和徐杰、孙志,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跃马在桥面狂奔,放眼看去,山峦如黛,水面碧波荡漾,蓝天白云青山倒映,车行其上,如在画中。
因多数队员并未跟上,我们不敢在古昭公路过多流连,快马加鞭,赶到昭君镇与大部队汇合。此时,队友已点好餐,匆匆吃过,即刻出发。
在街市上行进时,有意打量了一下昭君镇,这是一座群山环抱之中的小城,原是兴山县政府所在地,因地势低洼,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故县城已迁至古夫镇。也正由此,昭君镇较一般小镇相对繁华,但稍显老旧。街上行人不多,且多为上了年纪的人,许是年轻人都出外打工的缘故吧!预想中楚楚动人的香溪美女也终未得见,令我等引为憾事。
随导航指引,向镇西行进约500米后,拐弯向东,上S252省道,才出镇区,就来了个“下马威!”连续五道又急又陡的“发卡弯”,把我们整得晕头转向,此时刚刚吃过饭,力量正猛。顾不了许多,向后边的队友丢下一句“山顶见”,就发力向上猛攻!
爬了3、4公里的样子,前方出现几百米平路,以为上坡到此结束,且已追上领骑人,遂停下等后边队友。眼见大家快要跟上,继续前行,未能如自己所愿,前方上坡仍绵绵不绝,几次似乎看到下坡的曙光,等走到近前,下坡不过二三十米,接下来的上坡更陡、更长。
就这样,希望不断破灭中,人的体能和精神接近崩溃的边缘,气息越来越粗重、汗水湿透衣背;步履越来越艰难,两腿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曾经威风一时的“铁屁股”也开始疼了起来,这在多日的骑行中前所未见,不得不蹬几下就抬起屁股缓解一下。如此往复。再看看队友,也比我好不了多少,两个“小老虎”孙志和徐杰,这一刻也不再神勇,骑速越来越慢,喘气也越来越急促;而“小骚男”王勇,这时也没有了往日的潇洒,遇到急坡时,不得不下车推行。
我们四人一路坚持、互相鼓励,总算翻过一个山顶,先前山下仰望的山巅小屋,此刻已踏于脚下。心想,这回总算修成正果了吧!可是,迎来的还是失望!前方又出现一座更高的山峰,等着我们翻越。这一下,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不走了,打死也不走了!停车休息!
刚刚停下,就看见前方不远处停着一辆带拖斗的面包车,赶紧过去打听。司机告知,这山路一共12.5公里,此地离坡顶尚有3公里。我的乖乖,心里总算有了底!此时,后边的队友来电话,问是否走错路,从语气中听得出他们的焦急与烦躁,告诉实情,对方才心安。
稍事休息、补水后,继续爬坡,果如司机大哥所说,终于到了一个叫“凉风垭”的地方,再往前,就是连续三公里的下坡了!等队友的时候,寒风把汗湿的衣衫吹贴在身上,冰冷刺骨,不由得打起哆嗦,徐杰递给我一件防风衣穿上,方才稳住。
全队在黄粮镇集中后,没有过多停留,即右转上县道X241,这是一段长达20公里的下坡路,两山对峙,坡陡弯急,处处有惊险,时时紧张中,大家沉着应对、谨慎前行,终于冲出山隘,重归S312坦途,前方高速公路桥凌空飞架,气势恢宏,桥上车流滚滚,好一派繁忙景象!青绿的山谷中,出现一片古典中透出现代气息的精美建筑,终于到达今天的宿营地--“朝天吼”了。
至此,今日已骑行95.2公里,累计爬升1062米,为明日按时顺利抵达宜昌,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