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遗落的海会寺(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遗落的海会寺(征文·散文)


作者:舟自横 童生,60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92发表时间:2018-09-24 10:59:06

【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遗落的海会寺(征文·散文) 在一个晴朗的夏日,兴致勃勃乘车到星子海会镇,再打出租车至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水泥路蜿蜒通向原九江市海会师范学校校址。蹒跚上山,一路上渺无人烟,道路两旁杂草丛生,山中幽静得只闻潺潺溪流回荡在空山翠谷。循幽径盘山而上大约半个多小时,抵达半山腰的九江师范学校原址。徜徉在灰白色青石校舍教学大楼前,四周寂静,悄无声息,仿佛连空气都窒息了,早已经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事事休,唯有楼前清泉石上流,水落石出,溪水跌宕起伏奔向山下汇流成河。在这炎热的夏季,山中气候宜人,风轻云淡,好一个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
   改革开放初期,因为中小学教师稀缺,八十年代,在海会镇原共大分校原址,兴办了一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通过考试,从各中学招收优秀学员入校学习。红红火火办学十年后解散,部分并入九江职业大学师范学院。这次陪朋友重游半山腰的母校故地,朋友曾在这里求学三年度过了最美的花季年华,结伴而行,重游故地校址和海会寺感慨万分。
   如今九江海会师范学校早已迁徙不知所终,后来成为高干疗养院也搬迁了,海会寺距原九江海会师范学校大约五百米,要不是朋友在星子海会镇就读九江师范学校,还真不知道海会寺鲜为人知的传奇色彩,于是顺道探访了海会寺。
   海会寺依庐山五老峰,遥望烟波浩瀚的鄱阳湖,靠山面湖,拾阶而上,巨大青石垒起半圆大门,雕刻“海会寺”三字。穿门而入,寺门题额为“真面目”。这是清末“公车上书”要求变法维新的发起者康有为的手迹。山门外有一半月形莲池,围以石栏,栏杆精雕细刻“虎溪三笑”、“水漫金山”等十几幅栩栩如生的佛教故事。入门为念佛堂,阶下种植了阔叶如掌观音莲,正是荷花亭亭玉立的季节,清香扑鼻而来。
   庐山海会寺曾经是江西庐山山南“五大古刹”中声名最为显赫的一座寺庙。走近千年古刹,曾经的繁华喧闹,如今的荒芜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就在触摸青灰色寺庙墙壁一瞬间,夏日清风送爽,古树葱郁,风打枝叶窸窸窣窣,心头无法释义寺院冷落寂寞之感伤。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庐山五大古刹的海会寺?寺院香火冷清萧条,灰色的墙院破败凋敝,墙面斑驳,庙宇摇摇欲坠,就像没有支架的躯体,仿佛风一吹就会倒塌。曲径通幽处,草丛树林中芭蕉树蓬勃如伞。曾经千年的古刹海会寺高僧云集,还有高官汇聚,以及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最终销声匿迹。海会寺历经沧桑,在历史烟云中消了红颜,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废墟残壁中哀怜,仿佛缓缓道来曾经的兴旺与衰亡。
   一千多年前,宋代有僧人在此建茶庵。僧人与人为善,传播佛法,善有善报,同时也播下了善果。炎热的夏季,僧人在山下搭棚,摆下山泉泡制的清凉茶水,免费为行人解渴。至今,附近老一辈的人还习惯称此地为“茶庵”。
   大约四百年前,明朝万历年间,一个身披灰白色袈裟西来的和尚兴建了一座海会庵,取百川汇海之意“海会”,后来海会寺历经战火几经废建。
   清末光绪年间,又风尘仆仆迎来了一位叫至善的和尚,他斫木伐竹,盖茅棚独居。可以想象一个苦行僧山水为伴,一身灰白色袈裟,与世隔绝,青灯一座,在木鱼声声中虔诚修行,积善成德,这需要多大信念支撑独守寂寞的清苦生活。
   再后来,姑塘驿官魏兴林每次乘船经过鄱阳湖,遥望五老峰,只见云雾缭绕,风光奇秀。终于有一天,魏兴林弃舟登岸寻至五老峰下,在山水密林的茅棚里看见有一老僧正静坐参禅,不禁肃然起敬。待老僧坐禅已毕,他虔诚与之交谈,愈益佩服,忍不住跪下就拜,尊之为师。魏兴林拜至善为师后,决定捐出巨款,重建海会寺。重建后的海会寺佛殿宏敞,藏经阁华丽庄严,寺田三百多亩,山场广大,吸引了八方香客和游人朝拜,山中烟雾袅袅,香火极盛。
   海会寺最著名的三层藏经阁,藏经阁保存普超法师血写的《华严经》81卷。
   普超,江西九江都昌人,俗名戴圣谦。普超和尚曾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弃妻儿遁入空门,愤而削发为僧,拜至善为师出家海会寺。可以想象到一个人对极贫极弱封建王朝极度的失望。历史也证明康有为的变法脱离了民众最终失败,他本人后来也沦落为保皇派。不能彻底推翻封建王朝专制体制的变法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也势必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普超看破红尘,他骨子里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优秀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做人原则,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他皈依佛法寻入空门,为表示对佛教的虔诚,一介书生掩关闭户,独居禅房,弘扬佛法,用自己的鲜血抄写经书超度灵魂。可见普超和尚对现实极度的叛逆和绝望,滴血成书十五载,也是对黑暗腐朽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书成后,因失血过多仙逝,年仅四十五岁。
   这部血色殷红的《华严经》感动了很多名人。康有为、梁启超、罗家伦、吴宗慈等名人都在这血经上写有题跋,高度赞扬了普超对于宗教的献身精神。这些血经,血色殷红,字法端秀,小楷书写,字径半寸有余,被寺僧视为珍宝,用白果树盒贮存藏经阁中,现仍珍藏在庐山博物馆。
   海会寺在抗战前之所以名声显赫,是因蒋介石在此兴办庐山军官训练团五年。其目的是从思想上为国民党高级军官和党政要员洗脑,剿灭活跃在江西井冈山根据地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红军。军官训练团基地距海会寺五百米左右,当时建有三十栋坚固青石楼房,先是训练中下级军官,后来训练校级以上的高级军官和党政要员,当时的海会寺高官云集。当日本侵华战火烧到庐山脚下,军官训练团基地却成为抗战的一个坚固据点。
   历史不会忘记1938年夏天,日军进攻庐山,这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山,在中国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上演了一幕感天动地的壮剧。庐山保卫战坚持了近九个月,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孤军抵抗日军的奇迹,在中国史册上留下了气壮山河的一页。军官训练团基地成为日本飞机轰炸首要目标,基地葬身在一片火海之中,海会寺及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建筑被日军炸弹夷为平地,军官训练团青石结构的坚实教学大楼化作一片废墟,三十栋楼房仅剩下三栋。
   漫游山林,灵魂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一恍惚,心灵被坚固青石楼房在炮火中轰然倒塌的景象所震撼。一个民族落后就要挨打。眼前一座座残墙瓦砾组成了荒芜的废墟,没有了原有的壮观与华丽,只剩下一片空白,还有荒芜可怕的寂静。长满青苔的青石残壁四周,灌木丛中,零星绽放五颜六色的无名花朵,它们争芳斗艳,仿佛在祭奠长眠此地的抗日英烈,似有无限的凄凉在荒野中疯狂地滋长。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英烈们的身影已渐行渐远,他们慷慨赴难的壮举和气概,永存于匡庐的山水之间。
   抗战胜利后,海会寺得到修复,但规模及气势大不如从前。共和国建立后,在原军官训练团三栋楼房的基础上创办了庐山共大分校,庐山共大分校解散后又兴办九江海会师范学校,一大批风华正茂的师范生的朗朗读书声久久回荡在山谷。十年中师,为九江市县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骨干教师,他们,如今仍然活跃在三寸讲台教书育人。
   苏东坡游庐山西林寺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戊戌变法”发起人康有为先后两次游览了海会寺,据说第二次重游海会寺题写了“真面目”门题。近来媒体曝光,庐山名刹海会寺变更及拆迁开发过程中的各方冲突,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各方争端虽未明朗,但拆迁开发战略似有箭在弦上之势。高悬庐山“真面目”匾额的海会寺,如今却上演了各执一词的“拆迁真面目”。海会寺内原尼众都被悉数遣散,只剩一位侍者道宏法师陪伴在侧,衣单费和供养全部断绝。寺院内则是凋蔽残破,家具散落各处,寺院大殿门户也被紧紧锁闭。各方利益博弈,海会寺文物古迹奄奄一息,谁来拯救近千年古刹,还历史真面目?
   军官训练团原址被日本飞机炸毁、庐山共大分校成为历史一瞬间、十年中师昙花一现、高干疗养院曲终人散,盛极必衰,曾经的热闹喧嚣,早已消失在时空的尘埃之中不留丝毫痕迹,还有即将遗忘的千年古刹海会寺。鲁迅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千年古刹具有极高文化审美价值,军官训练团废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有价值的文化古迹很有必要修复保护起来。
   废墟召人奋进!
   未来的辉煌,
   一切都建立在废墟之上。

共 32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为江西庐山山南“五大古刹”中声名最为显赫的一座寺庙,庐山海会寺曾经高僧云集、高官汇聚,香火繁盛。后来兴办海会师范学校,青年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也曾久久回荡于山谷中。现而今,多年废弃的海会寺没有了原有的壮观与华丽,只剩下了荒芜的废墟,还有荒芜可怕的寂静。作者与友人在一个晴朗的夏日,重游居于半山腰的海会师范学校故地,顺道探访了千年古刹海会寺。然而,很遗憾,由于海会寺变更及拆迁开发过程中的各方冲突,寺院愈发凋蔽残破,文物古迹也奄奄一息。作者移步换景,在游历海会寺的进程中,回顾了海会寺上千年的传奇故事:一千多年前,宋代有僧人建茶庵;明朝万历年间,一位身披灰白色袈裟的和尚始兴建海会庵;清末光绪年间,又迎来一位至善和尚在此虔诚修行,积善成德。后,由姑塘驿官魏兴林捐款重建海会寺。尤其是普超和尚,看破红尘,独居禅房,弘扬佛法,用自己的鲜血抄写《华严经》81卷。抗战前,因蒋介石兴办庐山军官训练团,海会寺愈发名声显赫。然而1938年夏天,日军进攻庐山,海会寺及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建筑几乎被日军炸弹夷为平地。直至抗战胜利后,海会寺才得以修复,但规模与气势已大不如从前。海会寺作为千年古刹,具有极高的文化审美价值,而庐山军官训练团废墟又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急需加以修复与保护。作者深感保护海会寺与军官训练团废墟的必要性,大声疾呼,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拯救近千年古刹,还原历史的真面目。作者有着深重的忧患意识,文章历史与现实交汇,叙述与议论交织,既描写了海会寺当下的破败之状,更抒发了自己深沉的遗憾之情。“废墟召人奋进!未来的辉煌,一切都建立在废墟之上。”文章以富含哲理的议论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更能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一篇立意厚重的游记散文,流年倾力推荐共赏。【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09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09-24 11:00:01
  感谢作者赐稿流年,拜读佳作,并祝中秋愉快!
思绪飞扬淡墨痕
回复1 楼        文友:舟自横        2018-09-24 11:41:28
  中秋同乐!佳作共享。编辑用心阅读,写出精彩点评,握手!祝编安~
2 楼        文友:小金子        2019-02-12 20:35:58
  笔力雄健,资料详实,表理厚重,抒情刚正,令人敬佩!好文,点赞!
胸怀天下锦绣,写锦绣文章!
回复2 楼        文友:舟自横        2019-02-14 10:31:59
  谢谢品尝,佳作共享!新年快乐~
3 楼        文友:小金子        2019-02-14 10:40:20
  我给您转发了!
胸怀天下锦绣,写锦绣文章!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