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月是心中的念(散文)
很小的时候,栗子在母亲那个带着盖子的瓦罐里。揭开盖子,借着月光,拿出几粒,咬在嘴里,那种又甜又香的味道,至今挥之不去。记忆长大后,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栗子。中秋节前后,人们拿上长竹杆,提上篮子,背上背篼,去山上打栗子。小孩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树简直太高了,高入云端。
母亲背上自己的背篼,加入到浩荡的队伍中,爬上山坡,寻找刺疙瘩。母亲只能捡一些熟透了自然落下或是别人打飞的栗子。这些栗子大都藏在草丛与荆棘丛生的刺林中。回家时,母亲还会随身带一些猪草或干柴回来。
母亲把那些刺疙瘩放在房子里,等过几天,拿出一些,剥掉那黄绿色的刺猬似的外衣。把剥出的栗子,放在烧热的锅里面,灶火熊熊燃烧,栗子就在锅里面露出晶莹剔透的汗珠子。过上一会儿,汗珠子没了,只听见噼里啪啦的声音窜出来,嗵嗵嗵,锅盖都会被冲起来,这时候栗子就可以出锅了。红褐色的栗子,吃起来特别香特别甜。
剩下的刺疙瘩,放几天后,刺没有那么坚硬了,母亲就用木棒敲打,栗子从带刺的壳里掉了出来,再把它们收起来,这可是非常辛苦的活,手一不小心,就扎上刺,非常疼。去掉栗子壳后,母亲把它在剥开,去掉栗子的的内皮,露出金黄色的栗子肉。母亲把栗肉放在一个瓦罐里,盖上盖子。等给父亲做粥或者煮面条的时候,抓上四五粒,切碎,放到里面。缺吃少穿的年代,这是不可多得的滋补品。而我却不懂事儿,总会偷偷地揭开罐子盖,拿上几粒就吃。
中秋节,父亲忙的不能回家,在各个村子里奔波,母亲在油灯底下做活。我借着透过窗子的月光,拿上几粒毛栗子,放在嘴慢慢的里咀嚼。再攥几粒在手里,靠在门槛上,望着渐渐升起的月亮出神。母亲告诉我,等月亮爬上门前那棵高大的核桃树尖的时候,父亲就回来了。我看着月亮静静地挂在天边,圆圆的脸上有树的影子,一恍一恍地流动,一会儿又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在翩翩起舞。院子里的树影被拉得好长,还有我的影子。我等待月亮快些爬上树梢,惦记着父亲的口袋里几颗五味子、或是猕猴桃羊奶子等山果。
上小学的时候,母亲带着哥哥和我,住在姥爷家。生活靠母亲一个人挣工分来维持,父亲的工资非常低,除了补贴家用,多数用来交给村子里打粮食。农村的夜晚静悄悄的,忙碌了一天的庄稼人收拾完院子,喂完鸡猪,早早地歇息了。只有油灯下,女人做针线活的身影还在微微晃动。
秋天是乡下人最忙的季节,收完的庄稼地,要忙于秋天的播种。这一收一播,谁还有闲情赏月。只有在夜幕悄悄地降临之后,各家在自家的房子里,架上砂锅,燃起火盆,烙点心。而姥爷的点心,做的是最好的,不光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就是腊月二十七八这几天,村子里很多人求姥爷为他们打点心,炸麻花。
母亲跟姥爷学会了做点心。我至今还记着母亲做点心的过程:烫好的面粉里面加上猪油,再打上鸡蛋拌匀,揉成面团饧着。把核桃仁切碎,加上红糖做成馅。醒好的面擀面皮,馅儿包在里面,压在特制的模子里定型,放在撒了油的砂锅里烙制,描上花纹和图案的颜色,又酥又香又脆,美味的点心就成了。
粗而黄的麻纸一包,从里而外,亮晶晶的油,那香味闻起来就让人谗言欲滴。每包里面只有五个,象征着五谷丰登。没有太多食材,所以点心做的不多。那几个点心,母亲要给在天堂的姥姥和月神每人一个,剩下的三个。我们就在院子里放上板凳和小饭桌,端来在队里的苹果园捡来的落果,(好的五星苹果当时要出口的)和母亲做的点心,放在小饭桌上,母亲带我和哥哥弟弟一同等父亲。
母亲说,等父亲就会回来,我们才可以吃点心。我向天上望着,圆圆的月亮,就像一块大大的玉盘,镶嵌在高高的山头上面,慢慢的缓缓地挪动着,洁白无瑕的云朵,围在它的周围,有零星的星星,眨巴着眼睛。村子里静悄悄地,蟋蟀的叫声里夹着青蛙的鸣声。我问母亲,父亲咋还不回来?三十几山路,孩子,他下了班才能走,你以为他是鸟儿,雁子,伸伸翅膀就到家了。这时候,母亲看看天上的月亮,再看看屋后那条崎岖的山路,又开始纳鞋底。那密密麻麻的针脚,那不断拉长的麻绳里有惦记,有悠长的思念和等待,犹如圆了又缺,却了又圆的月亮,永远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她在想天堂的姥姥,想山路上正往回家赶路的父亲。我在想:蜿蜒的山路,你什么时候才能变短变直;月亮,你什么时候才能爬上高高的山顶。
上了初中,家里生活稍微有了改善,全家人终于生活在一起。哥哥干临时工,弟弟也上了小学,母亲不想在家闲着,在一个厂里找了活干。好景不长,一个夏天的半夜,有人开始叫门,父亲和母亲赶紧起来,就听父亲对哥哥说照顾好弟弟妹妹,就随来人连夜出去了。年幼无知的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三天以后的下午,我放学回家,看到父亲借了一辆毛驴拉的架子车,把母亲送回家。从此以后,好长时间母亲一病不起,我们都吓的不敢问。后来,父亲多次去姥爷家,我们才知道,姥爷病逝了。父亲告诉我们,你妈妈和我再也没有父亲了,一声惊雷从心底轰然响起,两行热泪从心里奔涌而出。回想,是姥爷帮我们这个家,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他老人家的点点滴滴,在心中,放电影般一幕出现在我脑海里。从此,每逢过节,母亲都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我心里默默地和父母亲一起祈祷;望着西北西南方向,祈祷天堂的亲人一切安好!他们在遥远的天堂,会像我们注视月亮般注视着我们。
上了高中,我和父亲一起在这头,母亲哥哥弟弟在另一头。中间相隔百里,但是对我而言却是千里万里。我不能时时回家,只能在假期回去中秋节父亲会回家,和家人团聚。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好像比平时更加圆润,一轮皎洁的圆月,带着满满的祝福撒向人间,银灰色光辉映照着丰收的大地,金色的稻田,黄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辣椒,飘香千里的果园,层林尽染的山川。我在想,我的家人团聚在一起,诉说着别后的思念和家常,安排着日后的家事,高兴着重逢的喜悦。两个侄女一个左边膝头,一个右边膝头,叫着爷爷奶奶撒欢。弟弟一定又是趁着间隙爬上父亲的膝头,用他胖乎乎的脸蛋去蹭父亲消瘦而慈祥的脸。月亮啊月亮,你升的慢一点啊再慢一点,皓月当空的夜啊!你再长一点啊再长一点!但愿人长久啊,千里共婵娟,我听到了父亲和母亲欣慰的笑声。
出嫁以后不久,母亲也去逝了。她把这轮圆圆的月亮留在父亲的心里,留在我们的心间。中秋节的月亮,一头在父亲那日益老去的岁月里,一头系着远方的母亲。月亮还是那么圆圆润润,照亮大地的一草一木,照亮每一个人的身心。有这道亮光,前面就有路,心里就有希望。
十几年前的冬月,父亲也随着母亲去了。中秋的月亮被父亲母亲带到了远方,带到了他们的天堂。我只能远远的望着圆圆的月亮,也许桂树的阴影,遮住了月亮的笑容,有时候月亮也会躲在云层后面伤心。月光那银灰色的光,是对失去亲人的人的安慰和轻轻的抚摸。
到了前几年,女儿去外地上了大学,心里既高兴又有千万不舍。女儿和我拥抱在一起,脸上带着笑容,眼睛却噙着泪花。我说傻丫丫,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这是去学习,去完成我没有实现的梦想。孩子一步一回头地走了,踏上了去异地求学的路。中秋的月亮从此就是异地的这个城市,那个学校的代名词。每每到了过节的时候,女儿的电话会准时打过来,聊自己的情况,问家里的家常和我的一切。我不禁在想,如果我自己上学的时候有电话该有多好,我会不定时给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在外面很好,不用母亲时时刻刻的惦记。我每个学期放假才能回家一次。我知道,母亲是在想我、惦记我、担心我的煎熬里渡过的。她只能从一两个月回家一次的父亲嘴里,知道我的情况。我的母亲一生,和父亲和孩子们一直都是聚少离多,一个人承担着家里的一切。我心里的月亮被撕扯成几块弯月,一弯儿在父亲和母亲那儿,那常绿的翠柏下;一弯儿留在女儿所在的地方;一弯儿留给我的兄弟姐妹和朋友们;一弯儿留给我的青春年华,和逝去的、未来的岁月。
今年的中秋节,一个人过的安静而简单,简单到一人一餐,一本书一杯开水。晚上,淅淅沥沥秋雨绵绵,天阴阴沉沉秋风嗖嗖添寒意。天上没有月亮,但是月亮就在心中。中秋的月亮在祖国西陲边疆女儿校园。谁说今年的中秋节没有月亮?我感觉今年的中秋节,月亮比任何一年的月亮都大而明,圆而亮,它就深深地亮在心里,也高高地挂在星空,永远像一面金色的铜镜,公平公正地留给每个人深深的祝福和无私的照拂,有了它,我们的心里永远有光有亮,正如我们心中有了太阳,会永远温暖而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