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深秋时节登泰山(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深秋时节登泰山(散文)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82发表时间:2018-09-27 23:26:25

这些年来一直梦寐以求地登泰山,有一年都到达了泰安泰山的山脚下了,因工作需要车头一拐没驶向去泰山的马路、没能攀登成泰山。现在就立在泰山山脚下、终于终偿所愿地攀登泰山了。这五岳独尊的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的节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泰山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六朝时任方《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在满目秋色中攀登泰山,先徒步登至对松山,才开始攀爬十八盘。这十八盘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攀登泰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30余级。从一开始就没敢奋力攀登,慢慢地攀登了一会儿还是气喘嘘嘘,一边向攀登一边抬头向上看,见这十八盘是在两山崖壁中削出了一条蜿蜒向上的山道,阶梯镶嵌在陡峭的盘路中,远远向上望去,恰似在攀登天门云梯。啊,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登攀中!
   这十八盘的由来是这样的:据传秦始皇帝登临泰山封禅泰山时,攀登泰山先是先骑马,马不能走的时候再坐轿子。从马不能走的地方开山,到南天门是泰山最陡峭的一段,要靠轿夫抬。空身爬泰山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何况抬着金贵无比的皇帝的轿夫呢?在这段路上,皇帝还要十八次下轿参拜泰山神,轿夫就有了十八次休息的机会。所以轿夫总是盼啊盼啊,时间久了,就把这段路叫作“十八盼”,因“盼”与“盘”谐音,后来“十八盼”就演变成了十八盘。
   在浓重的秋色中继续沿十八盘向上攀登,这泰山啊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这“紧”和“慢”指的是坡度的陡缓,不过千万不要被它们的名字所迷惑,其实整段路下来,让人感觉最耗体力的,竟然是那开头的“慢十八盘”,所以才歇了几遍后再向上攀登。“紧十八”西崖有巨岩悬空,侧影似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十八盘的顶端便是南天门,终于攀登上了南天门,站在南天门上回首望攀登完的十八盘,这十八盘啊犹如“天梯”悬挂在泰山的山前,又像一条细白练悬挂于南天门下,蔚蔚壮观,壮观至极。
   在满目深秋的苍翠中欣赏了泰山摩崖石刻,可以说泰山摩崖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书法艺术在泰山主要以石刻形式保存下来,其中大部为自然石刻,少量为碑碣。泰山石刻源远流长,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厅,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不觉间见到了一座最高的建筑,那就是青帝庙,这青帝庙是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建。相信大家都知晓唐诗《题菊花》吧:“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是唐黄巢所作。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的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唐朝另一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他们聚集在身在关东的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了多次武装冲突。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举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到处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至此,唐末农民起义结束。多少年后在泰山之上建东天青帝庙,贡奉的青帝就是进黄巢。
   泰山之上还有关帝庙。这关帝庙位于泰山登山古盘道起始处西侧,属古建筑中的坛庙祠堂类,始建于明代,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关帝庙为明代在泰安经商的山西商人所建。清康熙、乾隆、咸丰、光绪、道光年间曾多次拓建、重修。关帝庙院落东西宽74米、南北长80米,占地面积592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为关帝庙,西为山西会馆。东院由山门、戏台、拜棚、东西配殿、崇宁殿、圣母殿组成。东院主体建筑崇宁殿为硬山式建筑,殿额为清乾隆十三年(1748)所题"神威巨镇",内祀关公,配祀为关平、周仓。殿东接一穿堂,穿堂两侧有东西厢房,过穿堂向北可直达后院。
   拾级而上,在关帝庙后院一进院落东侧有古柏一株,树干高仅0.8米,而直径达1.1米,相传为汉武帝手植。古柏茂盛的枝干探于东墙之外的古盘道上,在院墙外侧嵌有方碣,上题汉柏第一“汉柏第一”。后院西侧有围墙,围墙内竹林葱郁,围墙有一月亮门,可达西院。后院二进院落有殿室一座,为圣母殿,内供奉泰山碧霞元君。西院是山西会馆,原为在泰安经商的山西人聚会之处,由正房,东西厢房、春秋楼、偃月松楼组成。偃月松楼下有古松一株,树冠亭亭如盖,姿态从容挺拔,名为“偃月松”。关帝庙山门南有影壁一座,上书“神威巨镇”,门前石狮列峙。院内有明崇祯年间《张彝宪题登岱一律诗碑》、清康熙十年(1671)《扩建关帝庙戏楼记碑》、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始建关帝庙配殿记碑》、清咸丰九年(1859)《重修关帝庙钟鼓戏楼垣墙碑记》等碑碣共计23通。
   在秋色中拖着灌了铅般沉重的腿游览着,向泰山岱顶靠拢,打算在那里休息上一晚上,第二天一早看泰山日出。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到达了岱顶。这岱顶啊适逢阴雨刚过,满目苍绿又黄的秋色,天高气爽,漫步在泰山极顶,仰望西天,朵朵残云如峰似峦,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雾,直泻人间。在夕阳的映照下,云峰之上均镶嵌着一层金灿烂的亮边,时而闪烁着奇异的光辉。那五颜六色的云朵,巧夺天工,奇异莫测,如果云海在此时出现,满天的霞光则全部映照在云的“大海”之中,那壮丽的景色、大自然生动的情趣,就更加令人陶醉。晚霞夕照与黄河金带的神奇景色,与季节和气候有着很大的关系,应该说秋季最好,因为这时风和日丽,天高云淡,尤其是大雨之后,残云萦绕,天晴气朗,尘埃绝少,山清水秀,放目四野,充分饱览“江山如此多娇”的泰山的秀容美貌。
   新霁无尘,夕阳已西下,举目远眺,在泰山的西北边,层层峰峦的尽头,还可看到黄河似一条金色的飘带闪闪发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蜃景,均叫“黄河金带”。它波光鳞鳞,银光闪烁,黄白相间,如同金银铺就,从西南至东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处。清代诗人袁枚在《登泰山诗》中对黄河金带描写生动而传神:“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晚霞夕照与黄河金带的神奇景色,也与季节和气候有着很大的关系,也是秋季最好,因为这时风和日丽,天高云淡,大雨之后,残云萦绕,天晴气朗,尘埃绝少,山清水秀,才出现晚霞夕照与黄河金带的神奇景色,这神奇景色太美啦!
   一夜无语,当黎明时分,在岱顶上举目远眺东方,只见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成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橘红。而天空的云朵,红紫交辉,瞬息万变,漫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掀开了云幕,撩开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像一个飘荡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须臾间,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好一派壮观而神奇的海上日出。
   啊,泰山在翻云吐雾,变换无穷!时而山风呼啸,云雾弥漫,如坠混沌世界,时而俄顷黑云压岱顶,地底兴雷,让人魂魄神动,这时你就要见到云海玉盘的奇景了。那云海玉盘的奇景有时白云滚滚,如浪似雪,有时乌云翻腾,形同翻江倒海,有时白云一片,宛如千里棉絮,有时云朵填谷壑,又像连绵无垠的汪洋大海,而那座座峰峦恰似海中仙岛。站在岱顶,俯瞰下界,可见片片白云与滚滚乌云融为一体,汇成滔滔奔流的“大海”,真是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心朝起伏。啊!美不胜收、五岳独尊的泰山啊,你那美仑美焕的景色啊是东方生命之源,是永恒、希望、长寿、吉祥、恒远的象征!

共 35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泰山雄伟的伫立于齐鲁大地中央,久慕胜名,终于如愿以偿的来到此地。五岳独尊,渊源流长的历史引人神往。缓缓道来的神话传说,三个十八盘的故事,无不显示着泰山丰厚的人文历史。自古至今,流传下来。山石峻峭,古树葱茏,碑石众多,古迹更是数不胜数。云海蒸腾,登山观日为游客最喜欢的景色。娓娓道来的历史,耳闻目睹之后,心潮澎湃,作者把自己登山所看到一切现呈现于读者面前。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8-09-27 23:43:47
  登山览胜,寻幽访圣,与泰山做近距离的接触,感受它厚重的历史。感谢赐稿菊韵,秋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2 楼        文友:土著人        2018-09-28 00:01:58
  登上泰山真是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泰山没有黄山美,也没有华山险,但泰山有种气势,有种威严,登上泰山有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或许是因为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吧!拜读佳作,赞一个!
土著不土
3 楼        文友:叶雨        2018-09-28 00:03:58
  不好意思啊,上面的土著人是叶雨,忘了换ID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