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自卑和超越(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自卑和超越(随笔) ——第四小学教师读书叙事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65.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17发表时间:2018-10-03 19:50:39


   一自卑和勇气带你进入爱的循环
  
   昨晚,“第四小学读书叙事群”艳洁老师启发阅读《自卑和超越》,用一个小时我读了整本书。今日写好叙事与大家分享。我想说,自卑和勇气带你进入爱的循环,暂且作为题目吧。
   我一直很自豪是父亲的孩子,因为他是我们当地改革开放开始时第一个万元户。
   我们那里是个小集镇,被称作北方小香港,是小商品集散地。父亲开始负责给大队跑外,后来自己单干。他联系到天津一家很大的服装厂,把厂里多年积压成山的废布头全部收购。他联系好一辆大卡车,隔几天就拉回一车,家里三间库房从地面堆到房顶。乡里的乡亲们闻声来买,一斤四毛钱,三五天就卖光。大块儿的布头人们拿去做小孩的衣服,小块的剪成不规则形状拼接在一起做枕套。同院的奶奶喜欢做被口(那时还不时兴用被罩),说又软糯又好洗。我自小和妈妈学习做衣服,手巧,找些好料子给自己做鞋、做手包、做旗袍。我和姐姐也轧枕套去卖,五天去赶一次集。六点准时出摊,八点就能卖光。枕套8毛钱一对,一个月下来挣了200多。那时刚上班,月工资34块7。隔年暑假过后,我的存折上就有了3千多。有一次洗衣服,室友帮我掏裤兜看到存折,“宣传”得尽人皆知。大家叫我“才(财)女”。
   所以大家很想见识见识我父亲。
   有一次,父亲来学校看我。他穿的是兰尼中山装,骑的是二六坤车。学校老师从没人看到过那么小的车子,那是我们当地第一辆坤车。我欣喜地看到老师们羡慕的眼神,但和父亲讲后,他说为我因这些事高兴而感到惭愧。
   后来父亲病了,开始便血,他把自己的经历讲给我听。他曾经在重庆开厂子当经理,他说他感到自豪。五八年“大跃进”割资本主义尾巴被造反派遣送回老家,他开始有了自卑感,一直在村里人面前不敢抬头,连母亲和我们作为他的孩子也受到牵连。父亲的感受我知道。他是个再慈祥不过的人,从不大声和我们说话。但他常常是郁闷的,不主动和任何左邻右舍的人交往。我受到的“牵连”,是经常被小伙伴半路截下或用石子围攻。有一次,我在河边洗衣服,有个男生从桥上路过咳嗽两声,我就吓得丢下衣服跑进树丛。直到那次,几个男生把石子隔窗扔进教室,被一直关注我也喜欢我的班主任老师发现,批评了他们,让他们写了“友爱同学”的保证书,我才获释一般,敢自由自在放学准点儿自己回家了。但这些事,我从未敢让父亲知道过。
   我很小就知道父亲是上班的。在农村,家里有个上班的是很让人羡慕的事。稍微懂事后,开始理解父亲自小失去母亲、父亲又在外工作有多么艰辛。他曾告诉我,他小时候生活在大家庭里,祖父是乡绅,开着私塾,他五岁背《论语》,有一次不如村里比他大8岁的哥哥熟,就被祖母罚去后院捡柴,捡的不够,被鞭子抽,他大气儿不敢出。后来回想,我没有一次从他的声音里听到对过去含有怨恨。他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他对困苦的巨大忍耐力。他虽自身不断遭遇困难,却仍有同情他人的能力。“大跃进”后期,乡亲们吃不饱饭,父亲竭尽己力和当地父老共同创办了“村工厂”,连我们小孩子也去当了“童工”。印象深刻的,是每天上学前先敲直一把“钎子”,父亲说那是大工厂用来织布的,得“铅锤”般直。于是,我和几个小伙伴找来平一些的大石头,把白亮的铁钎子放在平面上,加些水,叮叮当当用小锤子敲,敲几下吊吊线,个把小时敲完一捆,拿着父亲给的2分钱,高高兴兴去上学。大约一星期攒下的钱,可以买个算草本和一个注音本。
   有段时间,我并不理解父亲内心的痛苦。他赋闲后曾试着经商,不知怎的被红卫兵知道了,遭“打砸抢”而洗劫一空,恰赶上母亲重病住院,家用日渐不足,有一个月,他兜里只有一分钱,连刷牙都是用食盐,牙龈渗着血,生疼。他只能去和旧日的朋友甚至当年的“手下”开口借钱。一个非常有才干和经验的人,却只能在“刀耕火种”中不断地忍耐。我不清楚父亲是否最终完全化解了他内心的自卑,但他没有一日不是努力地去过好那个日子,他也总是能以慈祥积极的心态对待和鼓励我们。父亲给我很大的影响是他对我态度也近乎是无所求的。我做了什么很棒的事他很高兴但不会很惊奇,而他对我一直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和期望。当时我会有些失望,到很久以后我才体会到他爱的力量。
   上师范时我开始离家住校,有一次学校举办演讲比赛,我兴冲冲地报名参加。现在想起自己的行为和动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那是一个想“引来关注”的自卑之人做的事。好在那次演讲得了第一名,对以后的教师生涯也起到了正向的影响。当时是写信请父母帮忙拟的题目、改的故事。父亲是高小毕业,在村里“学历”最高,又有厚实的国学功底,说出话来文绉绉的,写的字也都是繁体。我现在还记得那些被到处修改的句子的大致样子。当时拿在手里觉得很重,很温暖,也很惭愧。
   我相信在你的心中,一定也珍藏着一些小时候被疼爱的回忆。我们都有过被爱的经验,但每个人的经验都是不同而独特的。在我的体验里,别人,特别是小时候亲人的爱带动我从正面的角度来珍惜自己,使我对自己产生“自卑”感时依然有勇气走出来。我自认小时候受到的这种关爱积极地影响了我一生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帮助我在内心慢慢地累积了一些自尊和自信。
   被爱的良好感受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它开始带动我爱的反馈。在我的记忆里,我记得的都是很后面的事了。我在师范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去敬老院演出。有一位奶奶年近80岁,小脚,行动不方便,我就在帮她洗澡时把奶奶的内衣裤顺便洗了。这是我能记得的“尊老”的第一件事。当老师后,爱的互动就很多了。我会把学生请到家里给他们做好吃的,也会买来一些奖品每月发一次。记得有个孩子的大脚趾因为鞋子小往里长,指甲长了走路时脚痛。我给他处理好,他内心喜悦。第二天他带着妈妈感谢我。我说这些是小事儿,不值一提。我喜欢关注有“自卑感”的孩子,在他们需要展示自我时给予帮助。有个比其他孩子小两岁的女孩,上三年级时8岁,父亲要求严,从不敢大声说话。我们组织召开了一次关于“爱的奉献”的演讲比赛。我私下与孩子母亲沟通,一起帮孩子修改演讲稿,插入被爸爸关爱的小故事,又提前排演,我加了动作。演讲很成功,孩子眼里盈满泪花,坐在后面的父亲在抹眼泪。一次班会改变了一个家庭,这是父亲后来告诉我的。随着时间的累积,孩子们长大,把善意延伸给更多的人,因而进入一个不断增进爱的能量的理想循环。
   在我的体验里,身处爱的循环中,重要的方面是在“自卑”处境中积累勇气。一是接纳爱,一是爱自己,一是爱他人,一是爱世界,一是在负面情绪中觉醒,主动选择离开而进入爱的循环。
  
   二共读《自卑和超越》
  
   今天的共读采用的是略读的方法,因为《自卑和超越》这本书属于认知层面的。
   首先是速读摘录。今天摘录的是与自我与教育相关的内容。
   然后是逻辑重构。思路是:围绕概念词“自卑”,提出三个层面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沿用这本书的特点:理论加故事,完成一篇读后感。这本书讲了很多故事,采用的是转述的方法。转述,在叙事中驾驭难度很大,我想尝试。
   共读的第三步是自我叙事。对于叙事,刚参与共读的老师有些畏惧。我喜欢用“词刺激”的方法。《自卑和超越》给我触感强烈的是两个概念:“自卑”和“勇气”。我想用这两个概念串接故事。做法是,先冥想三个画面,与自我、与家人、与社会联结,发现画境背后的力量。我的发现是,自卑感转化为勇气力量形成“爱的循环”圈,怎么形成的?我要传递这份力量。如何把“爱的循环”融汇到故事中?我首先想到是父亲,他从“自卑感”中走出来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父亲”成为意象,成就了我和我们。
   让我们先回到摘录环节。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本书值得一读。于是边读边摘录:
   摘录1:假使我们每个人都以合作的方式面对生活,人类社会的进步必然永无止境。生活真正的意义在于,接纳并分享他人的活动,善于合作、甘于奉献,恰当使用‘追求优越’的心理动力以补偿与生俱来的自卑感。
   摘录2: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对他人产生兴趣和相互合作。只有那些对他人产生兴趣而又决心要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能使自己鼓起勇气向前迈进,从而超越自卑。在所有心理现象中,最能显示生活奥秘的是个体的早期记忆。早期记忆之所以特别重要,不仅是因为它是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和对生活的基本态度,还为其以后的生活和选择提供了追溯线索。
   摘录3:个体在追求优越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是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统一的自我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会形成正确的生活风格,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发展自身的社会兴趣。
   此刻,艳洁老师参与进来,她说:“教师这一职业就是值得奉献的。”
   为什么?艳洁的回应导引我开始“寻读”:
   摘录4:嗯。我们总是通过自身赋予现实的意义来体验现实。我们所体验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经过解释的现实。
   摘录5:假如生活是以独立者参与合作的形式开始,那我们就可看到人类社会的进步没有界限。
   合作的形式?此刻的合作是“共读”。
   我@艳洁:把你的摘录也传上来,我们碰撞。词、短语、句子都行。
   艳洁说:看您发的,这本书对您影响很大,我决定细读,明天要买。
   我告诉艳洁,我是在“百度阅读”上在看。先下载PPT,然后免费阅读。这样方便摘录和分享。此刻,我的读书已过半。我的直觉聚焦在关键词:自卑。做了如下摘录:
   摘录6:自卑感就某种程度而言普遍存在于我们身上,因为我们发现自己希望改善自身。如果我们抱有勇气,我们就会以直接、务实和满意的方式——通过改善环境——着手摆脱自卑感。没有人可以永远承受。
   摘录7:缺乏勇气的孩子发现泪水是驾驭别人的最好武器,他们会变成爱哭的小孩,其成长的直接路线便是从爱哭的小孩到成人忧郁症患者。
   摘录8:在母爱的技巧中,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力量。所有的技巧都是长期关注和训练的结果。
   摘录9:教师必须做母亲应该做的事——和孩子联系在一起,对他感兴趣。
   摘录10:从一开始,我们就应该发现孩子如何看待世界,哪种感觉器官吸引了绝大部分注意,并受到最高程度的训练。
   艳洁说:老师,受益匪浅。老师必须做母亲应该做的事。
   是的。没有人像和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学习的老师那样了解孩子的心理。他们看过很多种类型的孩子,如果他技巧娴熟,他就会与每个人建立关系。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所犯的错误是会继续还是得到纠正,都取决于他。他像母亲一样,是人类未来的守护神,他所提供的服务不可估量。
   我想和老师们分享的是:因为人们学会了合作,所以我们才能在人类分工中获得重大发现,这种发现是人类幸福的主要保障。我们最常见的努力之一就是尝试超越家中的其他成员,尤其是比父亲或者母亲更进一步。这会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努力。我们的孩子也是。
   文佳的孩子刚睡,她参加讨论的方式是先看聊天记录。
   我告诉她:
   我们在读《自卑与超越》:每个人都有自卑感,或多或少。自卑可能让人一蹶不振、放弃自己;自卑也能成为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原动力,而阿德勒心理学,就是要带给人超越自卑的“勇气”。谁都不能代替你过你的人生,谁都不能真正帮你解决问题,但是拥有了勇气,我们就有了克服困难的活力,超越自卑的强大内心,任何时刻都能成为你人生的新开始。
   文佳在读前面我的发文,她说:
   读了孙老师《幸福的种子》,看了群里的聊天记录,我深感幸福。虽然我们的叙事“事业”举步维艰,但是有孙老师和昌军大哥的倾情引领,有众姐妹的积极参与,我想终有一天定能开花结果!期盼!
   昌军的回应是在次日穿上来的,他出口就成章:
   各位老师好!
   这两天忙于琐事,第一期简报发出后就没怎么关注群里。今天腾出时间,细读彩文老师与大家的交流,获益匪浅,也非常感动。
   昨天的聊语,彩文老师准确抓住了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而且直指要害。
   当初邀请彩文老师以“顾问”身份入群,真的只是想让她见证一下我们努力或失败的过程。因为她实在是太忙了!而且越是节假日越忙,她的关注点遍布全国各地。她只要有空“顾问”一下我们群里的活动我就很感激了。但彩文老师就是这样,不管做什么,就一定会全情投入。
   她所做的这些,是对我的帮助,是对群里所有教师的帮助,也是对曹妃甸区教师读书叙事活动的帮助。希望所有人都能从彩文老师分享的内容中,获得更多的益处和进步。
   读书叙事,是到目前为止能够帮助教师找到“真我”主动生活的最佳途径。

共 787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对于读书,相信每个热爱写作的人都会说喜欢读书。以前我也自认读书很多,酷爱读书,可是在通读了孙彩文老师的这篇读书笔记后,我有了自卑感,我以前所谓的读书,充其量也就是看热闹,和孙老师比起来,我只是幼稚园阶段。为啥这么说?孙老师的读书,会在读完全书之后联系自己实际,写出与书中主题相关的叙事文,进一步深化自己对所读书目的理解。再就是和共读此书的书友探讨,有没有遗漏之处,互相启发,共享精彩。并摘录书中精彩和主题句段,进行精炼。第三步再做读书笔记,进行总结。把对此书的感悟和延伸落实到文字。至此,一本书才算读懂读透。有一句老话说得好,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时我的感觉就是如此。此文洋洋洒洒近万言,却绝少错别字,这和孙老师治学严谨的态度是分不开的。一篇佳作,强烈推荐阅读留评!【编辑 冰凝暗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凝暗香        2018-10-03 19:52:08
  问候孙老师,学习佳作,受益匪浅。
2 楼        文友:冰凝暗香        2018-10-03 19:52:55
  解读不到之处,敬请孙老师海涵!
3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8-10-03 22:09:52
  欣赏孙老师的精辟见解,感谢支持星月,国庆节快乐。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4 楼        文友:柏丫        2018-10-04 14:55:10
  感谢对星月的支持,辛苦了。
5 楼        文友:孙彩文        2018-10-06 12:54:50
  谢谢推荐!节日快乐!影响各位节日出游了!致歉!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