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读五代史之后晋高祖后感

编辑推荐 【菊韵】读五代史之后晋高祖后感


作者:草心斋主人 白丁,6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85发表时间:2018-10-04 18:59:19

本人不为石敬塘翻案,不否定其作为历史上典型的民族罪人所犯下的过错。写此读后感并非效时下不耻之“专家”以贱霍去病,骂岳飞,鄙史可法为荣,替秦桧翻案,为袁世凯邀功,立汪精卫丰碑为豪。本着实事求是,以古观今,以当时国家和百姓之处境利益所需与当前国家和民族之不同以及其人其事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来阐述自已对历史上特殊时期特殊人物的事与意义。
   ——首先申明
  
   自幼起无论看小说还是听评书都骂后晋高祖石敬塘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不要脸的一个皇帝。
   他割让幽云十六州给辽国,使中原地区失去长城的防护,并且由于失去幽云十六州的大片产马地、草地和牧场,以致两宋王朝始终无法建立起强大的骑兵部队,在长达近四百年的时间里相继被辽金侵扰,最终被蒙古彻底消灭。悲壮的崖山之战后十万军民跳海赴义,即便过了九百多年之后仍然是中华民族的莫大悲哀与恨辱!
   然而细读历史,却发现并不尽然。石敬塘年轻时是位智勇双全战功卓越的将军,后唐庄宗李存勖之所以能够消灭数倍强于自己的后梁王朝,石敬塘功不可没。然后辅助后唐明宗,最后被后唐闵宗逼反。但鉴于兵力与后唐王朝相差太过悬殊,不得不借助辽国的兵力才获得帝位。代价便是认辽王为父,同时割让幽云十六州。在获得了帝位之后更是极尽卑颜孝敬辽国。他在位期间幽云十六州的好几个州的将领都欲率军归复中原却全部被他拒绝。
   这样的儿皇帝,确实令人憎恨。
   然而读史的现代人却很少注意到一个事实:自唐末黄巢起义到石敬塘称帝,中原地区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军阀混战,先后通过战争建立的国家就有二十个之多,中原地区早已是战火涂炭民不聊生,残蔽不堪难以生存!尽管他以丧权辱国的条件夺得帝位,虽然尊严尽失,但遍读历史,这个儿皇帝治国其实算是比较体恤民众的,他辅助后唐明宗称帝使天下太平了十多年加上他称帝的六年,近二十年里轻徭薄赋,倡俭节奢,提高民众的生产力对恢复中原地区的实力亦有不可估量的贡献。再者,在那个时代,并无严格的国家与固有领土的概念,是弱肉强食,武力开拓疆土的时代,即便同一个朝代在不同的时期拥有和管辖的领土都不尽相同。
   再者在当时的的情况下,中原地区经过长年混战,国力与民力皆已疲弊不堪,新兴的辽国却是全盛时期。因此与辽对抗,除了加剧中原人民的苦难,绝无战胜辽国的胜券。石敬塘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一继位便立即毁约并与辽国对抗,然仅仅四年便国破身亡!即便是后世号称中国最繁荣昌盛的大宋王朝有宋太祖和宋太宗这样英明的君主御驾亲征,二十万大军也溃不成军黯然退回雁门关内,最终也是百年后借助金国才消灭了辽国,单凭当时后晋王朝的实力根本就不可能抵御强大的辽国。石敬塘的做法虽然丧尽华夏尊严,但在当时,对于流离失所卖儿鬻女苦苦挣扎在生死线上的老百姓而言,安定与温饱绝对是最渴望的需求。因此,功与过,不能以此盖棺定论。
   他在位的几年休兵息战,为强大的宋王朝崛起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或许有人会以此反驳我: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是否汪精卫之流就不应该算汉奸了?张学良不战而退亦不算民族罪人?
   这纯属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之谬论!
   首先,中国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至1937年将近百年里被列强侵略,但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和领土纷争,并没有出现唐末时期那样激烈的军阀混战和对人民的屠杀。唐末时由于战争死亡了大量人口,几乎破坏了整个中原地区的经济,广大人民几乎难以生存。而清末民初虽然号称东亚病夫,但中国广大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架构并未被严重破坏,由洋务运动引导的城市化建设也相应的带动了商业的增长,整体而言,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并未因外国入侵而衰退反而有较低幅度的增长。人民的生活并不算十分的糟糕。
   其次,中国自有历史记录以来至鸦片战争之前,并没有真正国家领土的概念。几千年以来中原王朝与周边的游牧民族你征我伐,城头不停的变换大王旗,领土也从未真正固定下来,即便是同一个朝代不同的时期领土变化也非常巨大。直至鸦片战争开始后因为列强争先恐后的要和中国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于是无形中在列强威逼下确认了中国的固定边界。
   石敬塘是逼于无奈被迫造反,但其借助辽国称帝后在治国安民方面其实是有积极的一面。
   汪精卫虽然早年致力于推翻满清政府,秉着为国牺牲之壮志,但其后来公然叛变勾结日本人与人民为敌,非但没有努力驱逐日寇或改善民生困苦,反而大肆捕杀爱国和抗日人士,将国家和人民进一步的推向亡国灭族的深渊!
   而张学良的不抵抗则更是敞开国门放敌深入,直接导致中国半壁国土的沦陷!
   外蒙古是崖山十万军民悲壮捐躯而获得的领土,俄罗斯强占的近二百万平方公里是中华全盛时期的遗产,但如今我们只能悲愤的在史书上祭奠祖先的辉煌。
   石敬塘割让幽云十六州固然罪大,但近代政客们的裂土之罪呢?海参崴,外蒙古,外兴安岭,长白山脉永远的从中华版图上消失了。
   弹丸之国日本敢于义正言辞的向强大的俄罗斯索还北方四岛,尽管已成功迫使俄罗斯承认归还一个或两座岛,但日本却硬气的声明:要还就归还全部岛屿,否则停止谈判,与俄全面开战,这是何等强烈的民族尊严!
   而反观我们,俄罗斯仅仅归还半个黑瞎子岛,媒体铺天盖地掩耳盗铃般自吹自擂地炫耀了好多年。南海困局至今未解,仅仅填扩了几座实控岛礁却宣扬得似乎已将所有非法侵占岛礁的敌国驱逐干净似的。
   不错,我们曾雄纠纠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逼得十六国联军坐上谈判桌;亦曾打得印度闻风丧胆;也曾挥师三十万直逼河内。但是时过境迁今非兮比。
   现如今的局势远比解放初期或冷战时期复杂纷繁。我们不能再意淫在过去的辉煌,我们要努力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遗留的崇洋媚外思想,更不要以自为拥有核武和一些高精尖军事装备就蠢蠢欲动的高举民族主义大旗。
   目前的中国已绝非石敬塘时的孱弱,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与科技均已名列世界前茅,已基本恢复世界强国的初步风范。
   而石敬塘之所以遗臭万年,则是因为他身处的时代和后世君主治国的需要注定了他永世不得翻身!

共 23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古论今,论成败得失自有历史公正评定。由石敬塘的出卖领土对比当今一些欺世盗名之政客,以古讽今。回顾我们国家几千多年来的兴衰沉浮,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并不总是一个和平的乐园。每个民族都毫不例外的经历过灭亡的危机和被欺辱的挫折。作者引典:突厥沙陀出身的石敬塘还把燕云十八州卖给游牧民族契丹。又导致了宋代失去了防止游牧民族突袭的屏障。宋太祖、明太祖总结教训时,都认为藩镇割据是唐代最大的弊端。於是在设计制度的时候,过分注意防止军阀拥兵自重,却忘了北方未归化游牧民族的南侵的危害。这都属於考虑问题不全面,只注重防止一方面弊端,而忽略了改正后其它方面的弊端。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但是我们今天掌握的信息比古人远远超出,就绝不能放纵自己。总结历史教训时,思维绝不能是简单直线形。忘了当初为设计这个制度时针对的其它缺陷。结果从一个极端, 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如果前人穷兵黩武,造成民不聊生,后人就只知道穷兵黩武。都说莫以成败论英雄,但现实上,中国人一直是以成败论英雄。项羽死了,有人说他是英雄,但没有想到,人人觉得刘邦更是英雄,因为刘邦打败了那么厉害的项羽,不是更英雄吗?胜者称王,败者为寇!所以历史在这里改写了。作者撰写此篇目的之一,就是让我们总结古人的宝贵的经验教训,使得我们在生存危机没有到来以前,消除这种危险的思想意识。那么我们能够从祖先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什么?一篇很值得深思的随笔檄文。推荐欣赏!【编辑:素心若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8-10-04 19:06:28
  我不懂政治,按语有不到之处还望谅解。期待精彩继续,问候老师秋祺!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2 楼        文友:草心斋主人        2018-10-04 19:17:35
  评价得很深刻,很有见解。
3 楼        文友:叶雨        2018-10-04 20:35:08
  敏感的一段我给你删除了,可以评历史,但是没正式公开的历史最好不说,所以我删除了。文学最好不涉政。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4 楼        文友:铁禾        2018-10-08 19:30:25
  历史浮沉,功过是非,自由言论。颇有见地的文章,欣赏。
铁禾
回复4 楼        文友:草心斋主人        2018-10-11 14:12:27
  难得知音,谢谢
回复4 楼        文友:草心斋主人        2018-10-11 14:23:41
  难得开明知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