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致斯里兰卡(散文)
临近早上六点,从广州飞往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航班安全降落。此时的科伦坡像刚睡醒的孩子,印度洋凉爽的海风从四方吹来,像飞鸟掠过的羽翼,轻轻地不着痕迹。
这里比北京时间慢了两个半小时,当我们从机场出来,坐上当地旅行社的接待中巴时,有些疲惫的我们仿似还没从睡梦中清醒。直到随行导游开始介绍科伦坡时,大家才在心里提醒自己:我们已飞越万里,到达了向往的目的地——斯里兰卡。
随着中巴一路前行,车上的人们开始雀跃了起来,旧城低矮的建筑,中国人为斯里兰卡援建的高速路,道路两旁的金椰树,路旁的佛塔,电线,树枝上栖息的乌鸦,极具当地特色的“嘟嘟车”及一张张陌生的黑人脸孔,都纷纷闯入我们的镜头里。
在临机场不远的一个小酒店里,我们吃上了在斯里兰卡的第一份自助餐,自助餐有些简单,一些烤面包,牛奶,土豆,烤西红柿,还有加了咖哩的炒面及米饭。吃完简单的早餐,稍作歇息,我们便要去到此次行程的第一站——尼甘布渔场。
“尼甘布渔场”距离科伦坡国际机场约20分钟车程,这里也是斯里兰卡标志性的景点了,当我们驱车到达渔场时,并没有看到渔民捕鱼上岸那种蔚为壮观的场面。沙粒粗野的海滩上,散发着刺鼻的腥味,上空是成群的飞鸟和乌鸦,动作娴熟的渔民铺着长长的草席在晾晒捕捞上岸的鲜鱼。叫不上名字的鱼儿被渔民倒在长长的草席上码得整整齐齐。
当我们用相机对着渔民拍照时,渔民们早已习惯了那些拍摄者的镜头,他们会抓着鱼儿,自然的配合镜头和旅行的游人合影拍照。
在这里人,鸟,鱼,三者交相呼应,形成了颇具特色且鲜活的生活画面,这些如同电影大片般的场景,就这样真实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尼甘布小镇的鱼市就在渔场的旁边。市场很小,十分破旧,两边极多卖水果的小贩。色彩鲜艳,果肉饱满的热带水果,林林总总让人垂涎欲滴。边上还有卖菜的,卖各种香料的小档铺。市场卖鱼的档口很生猛,宰杀过的大鱼被分解后一大块一大块的陈列在案板上,这样的场面对于我们来说极为鲜见。
离开尼甘布渔场,我们去参观了一座哥特式的老教堂,这座教堂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圣赛巴斯蒂安教堂”。据说这座教堂是模仿法国“兰斯大教堂”的样子来建造的,这也是尼甘布小镇最漂亮的一座教堂。临街的民房高矮不一错落无序,整个小镇色调低沉灰暗,充满着些许忧郁气质。
临离开时,叫路边的出租司机街拍了几张照片。路上的行人,马路中央悬垂的白色丝带映衬我的背景。尼甘布海边的台风,破旧的集市、黑色的渔船、被海水漫过的街道,虽然看着贫穷,但在我的脑海里,却自动过滤掉了它曾经经历的动乱艰难,那一瞬,我的心对脚下这片土地溢满了充沛浓烈的情感。
下一站的目的地将近三个小时的车程,搭乘我们的小中巴在单行窄小的马路上曲折前行,山峦低矮草木昌盛,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独幢民宅,民宅多为木板结构,精致小巧。当地人喜欢白色,建筑物上随处可见悬挂的国旗,白色丝质的绸带及白色的灯笼。道路两边水果档极多,满满当当的堆栈在案板上,价格公道,任其游客挑选。
临近下午四点,我们到达了当天下榻的住处,这是一个刚对处开放不久的“度假庄园”,据导游介绍,这里一切都是依原始风貌构建,这里的大环境糅合着小风雅,充满异域格调。一到达酒店的接待处,穿着纱丽的女服务员便向我们呈上白色的热毛巾,端来用椰壳做成器皿的热茶。小碟子里有四方红糖。可由个人喜好添加。待手续办妥,纯朴的服务生便用铁架小板车拉着行李,带我们到达下榻的独幢小木屋。
小木屋连排而起,每幢标注了相应的门牌,木屋外墙砌着不同的颜色,很是雅致。阳台悬挂着古风式的草藤吊灯。四周天高地阔,风很凉爽。眼前的一切,适合盟约深深爱意缠绵的伴侣。傍晚的夕阳,带着香气的山风,蝉鸣、鸟叫、蜂飞,蝶舞,山花自由绽放。若与相爱的人漫步于此,俨然天上人间。到了夜里,四周寂静,放空自己细细品味,喜极了那种古朴。不远处的自助餐厅带着些许烟火,悠然,恬静。
次日早晨,五点多便醒来,起身到木屋外的藤椅上闲坐,印度洋凉爽的海风不知从哪个方向吹来,轻轻拂过脸面沁入心田。黑色的乌鸦在林间往复飞起停落。昨日晾洗过的衣服,就挂在门口的树叉上,慢慢地阳光开始弥散,不一会就蹿了过来,整个人落满了一身光亮。
时间渐晚,空旷的木屋外,聚集的人越来越多,随意在草坪上走走,拿着手机拍早晨开放的山花,闻清香的柠檬,用手触摸榴莲刚挂的新果。时光在不经意间柔软而逝,一切宛若一场梦境,在兰卡的这个早上,我们遇见自己,遗忘过往,漫步这闲适光阴里的一花一木,让晨曦照进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当日下午,我们租了吉普车,去了雅拉国家野生动物园。这里是斯里兰卡的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当地司机带着我们轻车熟路的横穿原始森林,一路上,车子极其颠簸,车尘灰扬。我们站在越野车头欢呼尖叫,像征战的英雄。
野生动物公园内,游人众多,越野车一字排开,场面壮观震撼。公园内,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我们近距离的观看成群的大象缓缓而行,成群的白鹤,猴子,水牛,孔雀,梅花鹿,水鸟,纷纷成了我们镜头里追逐的对象。这些都是我们平常在电视记录片里才看得到的场景。
第二天的行程很悠闲,我们去了位于锡吉里耶城内的“狮子岩”据说那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当到达狮子岩的景观处,我们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充满深深敬畏。“狮子岩”这座千年的古址,面对沧桑巨变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神秘。一行人没能亲自登顶去目睹这座建立在巨石上的“空中宫殿”那些几个世纪前的历史,只能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了。
下午我们去了植物香料园,在那里品尝了正宗的锡兰菜,也见识了平时我们吃的肉蔻,茴香、等名贵香料长在树上的样子。香料园里的衍生产业,是推广各种香料提炼出来的精油。黑人小哥在向游人介绍这些功效性的精油之前,会拿出各种产品和我们现场做身体SPA。当地的销售人员根本不懂营销,他们拿着产品只是做尝试性的推广,并不会强行兜售。在我们眼里,他们始终保持着那种本真的质朴。包括后面去到的宝石城,红树林等景点,几乎不会向游客强行推销。
接下来的一站是去斯里兰卡的西南海岸看“高跷渔夫”这古老独特的海钓方式,几乎是斯里兰卡的一张名片,也是去斯里兰卡旅行的一处标志性景观。在白浪翻涌的海岸线上,一排排木桩矗立在浅海之上,一个个裹着头巾,赤着上身渔夫,任由烈日暴晒,海风吹袭。他们静静的坐在木桩上,一手抱着木桩,一手举着鱼杆,他们目不转睛的凝视着大海,完全是一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勾的神态。夕阳西下,这些画面,成为了印度洋边上最美的剪影。若游客有兴趣,只要给他们相应的小费,便可亲自去体验下这种独特的“高跷海钓”。
下午,我们去了斯里兰卡最有情调的海边古堡----加勒古城。加勒古城三面环海,环境优美。城墙脚下边就是一望无际的印度洋。16世纪建筑的古城堡让此地声名鹊起。在那些坚固的城墙堡垒上,依然能清晰的看出当年这座古城昔日的尊严。如今,那些经历了几百年风雨剥夺的古城要塞,却成为了全世界旅游者的必到之处。
阳光透亮,随意的在古城的街道上走走,并不宽敞的街道十分干净,无论是店铺还是民宅,门前屋旁都种着鲜花,荷兰殖民时期,为了显示其坚不可摧的统治地位,在这里建立了一座标准的欧洲风格小城,走在这里,漫步在街头,和当小商贩讨价还价,别有一番风情。
第二天下午我们一行人到达了康堤的“佛牙寺”,“佛牙寺”是斯里兰卡著名的佛寺,位于康堤湖畔。它始建于1595年,以供奉斯里兰卡国宝释迦牟尼的牙舍利而闻名。这座通体白色的建筑如一朵漂浮在湖面上的白莲花。当我们漫步于康堤湖畔,映入眼帘的都是白色的建筑,到处一派安静祥和。
佛牙寺内香火鼎盛,到处可见信仰诚笃,佛意端庄的信徒在那朝拜。在国内,我们烧香拜佛都是用纸烛,在当地,国人敬奉神灵都是用各种鲜花,其中以白莲和紫莲居多,佛牙寺边上有很多售卖鲜花的档口,各种颜色的鲜花及莲花灯整整齐齐的码在案板上,甚是惊美。
据导游介绍,每年的七到八月份,当地都会举行隆重的“佛牙节”人们举着火炬,击鼓,舞蹈,上百头披着节日的盛装的大象参加盛大游行,场面很是壮观。这次到来,我们没能亲眼目睹到康堤“佛牙节”的空前盛况。内心多少有些遗憾。
当日,我们观看完文艺表演,临回酒店时,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一行人跟着导游倘佯在美丽的康堤湖畔,环湖大道边上荷瓣型的白色围栏,像极了康堤湖的裙边,古木掩映,湖面清透。天色渐暗,路上的行人,各国不同肤色的游人不紧不慢,一切宛若一帧静逸的水墨画。
这些年去过很多地方,住过的酒店不计其数,无论多豪华的酒店,一切形同虚设,斯里兰卡的酒店干净朴素,店内的服务生亲切友好,酒店提供自助美食,品种很多,水果饮料足够供给,就餐环境很是雅致。里面的驻唱歌手是一名五十多岁的大叔,他弹着吉它,声线轻盈跳跃,他唱英文歌,唱乡村音乐,也唱广为流传的中文歌。在这里你会被他们真诚的微笑溶化,完全没有国界的生分和戒备。
在康堤,这里和斯里兰卡的其它地方一样没有夜市,晚上八点多,街上已是行人稀少,街灯昏暗。这让在国内习惯夜景灯火辉煌,夜市人声鼎沸我们多少有些不适应。随性去夜晚清冷的街头走走,拍了很多照片,看看陌生的地方带给自己不一样的感受。
第二天一早便起身了,推开玻璃窗,趴在阳台吹凉爽的晨风。不远处的山上充满了水气,雾蒙蒙的。康堤的早晨极静,像一首正在酝酿的诗。黑色的乌鸦不时从屋顶飞到电线上又栖落枝头。隔壁露天的屋顶上,有许多猴子,这些猴子不惧怕生人,当地的人们一直把它们当做平常的朋友。
时间尚早,租了个“嘟嘟”车,去了康堤湖畔的山顶,途经的大街上所有档口都还未营业,康堤的马路很窄,红绿灯极少,人车也不分道,“嘟嘟车”速度很快,和大车几乎并驾齐驱。热忱的“嘟嘟”司机把我们送到山顶,并主动为我们拍照,在山顶我们还邂逅了一对自由行的中国夫妇。
晃了一大圈,最后我们在康堤湖畔边上下了车。“嘟嘟”司机很实诚,只收了我们100卢比。一路上,我们拍晨光下的康堤湖,拍穿着洁白校服返校的孩子,拍当地人在早餐店吃各式带咖哩的手抓饭,拍康堤湖畔穿着华服拍婚纱照的新人,拍路上行走的僧人,拍威武帅气的骑警,拍路边穿制服的警察,拍大白天马路中央打盹的大黄狗……
在返回酒店的途中,路上遇到来来往往的路人都会对我们报以亲切的微笑,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或许我们都太骄傲,太卑微,麻木不仁的我们忘记了微笑拥抱,忘记了善良真诚,而在这个国家,不经意间我们便找寻到了那种让人久违的温暖。
下午,我们终于可以去体验于万千人笔下描绘过的“挂火车”。四十多分钟的行程将带着我们一行人从加勒到达科伦坡,这段穿越时空的海上火车,或许是这次行程里最值得纪念的一段光影。因为它承载着关于《千与千寻》的梦境。
搭乘小火车的驿站是一个粉色的建筑,规模很小,陈旧,灰暗,位于杂乱的集市中。门口悬挂的木板上,用卷曲的锡兰文标注了火车运行的时刻表。驿站外面,挤满了熙熙攘攘的候车旅客,四周一片狼籍,道路很窄,“突突车”随处可见。路边有零散的小商店,里面光线昏暗,马路上随处可见的水牛完全不惧怕生人。这和国内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相比,相差甚远。
火车站很小很简陋,但却热闹异常,趁“小火车”还未到来之前,“烟霏”混于车站的人群中,她把自己完全溶入那个环境,切身地体验生命中的新奇感。她站在驿站的时间牌下,叫一个在候车的当地男孩为她拍了一张照片权当纪念,如果没有记错,那张照片上显示的时间是下午16:15分。
当地的“小火车”没窗没门没有报站,没有舒适坐椅,它时常晚点又时常不靠谱,它不限座次也不限人数,旅客可以像“蜘蛛达人”一样悬挂在火车的门窗外。正是因为这份特立独行的魅力,这让它成为了全世界旅游爱好者的趋之若鹜之地。
火车凌驾于大海之上,它的铁轨离海岸线很近,有的地方只有几米的距离。烟霏”和当地的居民并排而坐,她倚着窗,望着车窗外一望无际的印度洋,潮湿的海风在车厢内弥漫,她尽情地感受迎面而来的清风和浪花,心里涌出无限的新奇美妙。
与此同时,在这辆“海上火车”上还坐着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烟霏”倚坐窗边,她身穿着白色的T恤,深棕色的格子外套,它用文艺青年的标配动作托着下巴,海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静静地坐着,看一站一站的旅客上下,看一张一张陌生的脸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