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唯有离别多(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唯有离别多(散文)


作者:粉墨是梦 布衣,35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11发表时间:2018-10-10 09:22:11
摘要:儿子,不管你在哪儿?我们都会在哪儿陪伴你,不管你需不需要,我们一直都在你身边!

我这一辈子和儿子的缘分,就注定了聚少离多。儿子三岁多的时候,我在离家十里左右的村小代课,别人强留他不去,哭闹一天。无办法,只好由他。他爸给他买了一个儿童自行车让他骑着,随我赴校教学,那时常常我在前骑行,他在后高喊:“妈妈等等我——”,我停下回转,帮他推车。四五岁的时候,他要在镇上上学,只好留他在家。每到周五,我骑着自行车归来,看见他一人在离家一里左右的路边一边玩耍一边等我。远远看见我,就跑来爬上我的车,我们一起回家。周日,又把我送到哪个地,才肯转身。我放心不下,要等到他跑远的身影拐过弯,望不见他,才走。
   二年级时,他到县城去读书,每个周五,我会到校门口接他,他一出来只要找见我,就会穿过人群,拉起我的手,离开热闹,匆匆赶回家。一次我发现他的头因为淘气,后脑蹭掉一块皮,我心疼着急,竟然在石桥上流泪,他环住我,一边用手摸索我的泪,一边安慰我说不要紧,没想到儿子是那么的懂事。周天我返校,他送我到车站,我给他买点吃的,他提上欣喜喜回家,不一会儿电话就来报平安了。
   初中儿子在宝鸡上,路途遥远,自己偷懒,不常去。如果一周不去,第二周就早早的喊我过来。我们约好在公交上相聚,于是我会受到他一路的批评教育。初中、高中,只要不在一起,每天中午十二点左右,一个电话是必须的。
   儿子上了大学,没有暑假,只有寒假。每次回家团聚是那样的匆匆。记得他第一次回家,当教导把电话打来告诉孩子要回家了,那一刻眼里欣悦的弹出了泪花,一年了,多少思念,终于团聚了。同时又想象着他一人要从几千公里外千里雪飘的北国,坐几天的火车,旅途一人,他会丢失东西嘛?会遇到坏人吗?担忧着他的安全,一夜无眠。直到车站上的人都走光,他从电梯口升上来,看见了我,他叫着妈妈,几步跳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上了出租车,也不松手。我要被他的行囊,他不肯。这才心落了地,踏实了。
   回忆起他第一次去长春上学,我们一家人出门。乘的是T56.在宝鸡没有卧铺票,只好买硬座想坐到到西安,然后换乘。7月25日的地道还是比较闷热,我穿了一件粉色小黄花雪纺坎肩,背着一个黑色大书包,脸上流着汗。儿子和父亲也提着大包,我们在地下通道里要等2个小时,才能坐上车。我们焦急,无聊,徘徊,数数,挤坐在一个包上,儿子靠着我们睡着了。车来了,由于是过路车,停站时间短,我们随人流跌跌撞撞的跑进车站,找到座位,心情却很平静,完整。车上的人很多,座位坐满了人,过道里站满了人,幸好我们仨儿座位连在一起。夜深了,睡意袭上来,我把背靠在角落里,把腿搭放在儿子和他的腿上,朦朦胧胧睡了一个整晚,一点都没有感到生活的奔波和离别的酸楚,路途的艰辛。
   到了学校,他就被领进宿舍,理了发,换了装,走进他们的队伍。家长则参观他们学校,参观完就该急急的赶车了。那天长春的雨很大,我顶着雨,躲着水潭往前跑,身边过来一队整齐的战士,我快速的掠过他们,没有看见儿子在里面。后来儿子的战友告诉我,回到宿舍,儿子放声大哭。我始终不敢问。刚十八的他,那时想到的是什么?
   我曾设想我和儿子的离别每次都有诗情,可实际往往缺少想象。两年前的春节后,他说现在没有寒假了,等两年半以后,才有探亲假。他想在家多陪我们一天,所以迟走了一天。为了按时赶回,他买了机票。我们送他到咸阳机场,路上他一直沉默,我们知道他放心不下我们,我们用轻松的幽默话语说着窗外的喜庆和年味,儿子很有兴致的聊着。进机场我们一直替他背着行李,他不接换,他知道我们此刻最愿意干这事。排队进机场过安检,他不看我的脸接过包,摔在背上。他爸躲在厕所不目送他。在安检通道深处,我看见一只右手,高高的举起摇摆着,在人流深处,在他那个位置。他给了我们离别的背影。
   前年五一来营部看他,营部外面,麦田刚稍黄,麦田的旁边,有一块牡丹园,花开烂漫,我们带他出来观赏,他像回到人间满心欢喜唱跳打趣,拍照,忘了时间,等我们感觉时间不多了,急忙送他回营部,下车了,他拉起我的手摇了摇,连一声再见也忘了说,一路跑进营门,一眨眼,他就消失了。留下一片空寂。
   怅然若失,猝然难受一次比一次多,两年后的“十一”,昨天刚见面,欢喜还在心头,晚上他送我们出营部,说今天可以出来陪我们一天,我们很愉快。然后他拐弯向北,去理发。我们向西走了半个小时,回公寓住下。计划着今天我们一起去商场给他买一身衣服,再去补个蛋糕,送上生日祝福语。再一家人吃个团圆火锅,看个电影,找个地方说说话。
   到了晚上7:00,他打来电话,说不能出来了,让我们自己玩。我们是来看你的,你不在,我们那还有什么兴致。我们在公寓吃着你送的食品,十二点到了,拿起从家里给他带的还没有来得及给他送得零食,离开他在的地方,怏怏回家。我不期望儿子有多么的孝顺,也不期望他感恩,只愿他一切都好,我们在一起时间多一点。
   儿子大了,不用我们叮咛把东西带好,注意安全。可是我每天都要看他所在的那个城市天气预报猜想他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儿子,不管你在哪儿?我们都会在哪儿陪伴你,不管你需不需要,我们一直都在你身边!

共 20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唯有离别多》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以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里的一句话为开篇,给文章定下了浓重的亲情基调。作者截取儿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故事与画面,把母子之情、父子之情叙述得特别的感人。俗语有云: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特别地写了儿子回到宿舍大哭的场景,把儿子对母亲的思念,描写得十分感人。文章中,大段的文字是叙述母亲与儿子的,但其中父亲躲进厕所的事情,把一个刚毅却又柔情似水的父亲形象刻画得十分到位。十八年的成长历程,父母与儿子之间的事情很多,作者没有进行流水账式的堆砌,而是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情节加以描述,旨在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渲染,令读者潸然泪下,足以见得作者对文章素材的取舍能力与把控能力,好文推荐阅读共赏!【编辑:上大人孔乙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18-10-10 09:48:18
  从孟郊的《游子吟》到李白的《静夜思》;从朱自清的《背影》到龙应台的《目送》,虽然体裁不同,主题不同,但其共同的之处是用朴实的文字,写出了作者真实浓重的情感,成为流传至今的名篇佳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云:“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所以,一篇文章是否为一篇佳作,首先是作者在文章之中赋予的情感。作者的这篇散文《唯有离别多》,虽然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但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清晰的思路,以时间为顺序的创作主线,素材的恰当取舍,以及融入其中的感情,使得文章十分感人,足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感谢投稿荷塘,荷塘期盼您的更多精彩!
2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18-10-10 09:55:45
  文章中的错别字以及不规范的标点符号做了校对,为了使文章的风格更加沉稳,删掉了其中的几个语气词,个别段落做了重新排版。另外,文章的小标题以及作者的笔名,在系统中自动生成,在正文中不需要体现。文章的不足之处是缺少点睛之笔,可以在文中的适当处,加以情感的抒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继续投稿荷塘,期盼您的更多精彩在荷塘。
3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18-10-10 09:57:59
  一句题外的话,正好国庆节刚刚看上大学的女儿回来,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几次几乎落泪。
回复3 楼        文友:粉墨是梦        2018-10-10 20:12:00
  谢谢老师。给你增添辛苦了。好久没写东西了,一是工作太忙,没心思想。二是自己太赖了,不动笔,可是不写又怎么得了,于是匆匆一篇。没细看。对不住了,给你添麻烦了。
回复3 楼        文友:粉墨是梦        2018-10-10 20:13:27
  是啊,父母与子女,就是唯有离别多。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