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请告诉刚入职的老师(随笔) ——读《教学勇气》
01
招聘了一批新老师,专科的挺多。校长们有些担忧,劝他们多读书。
有个女孩津津乐道于几个文化不高、但事业有成的名人,当然包括范冰冰,还读了网传的致歉信,堵住了校长苦口婆心的嘴。
有个男生很懂事,义正言辞地说:不读书的人只是少数,用青春疯狂,换来的将是一生的卑微和忏悔。
副校长推了推眼镜,点点头。给老师们讲了一段自己的经历:
那年我在职教中心教书。班里几个女孩聚在一起,号称所谓的姐妹,以为有了姐妹就有了全世界。她们在一起聊好吃的、聊穿的、聊化妆品、想的是网上购物、刷微信、刷微博、追韩剧;几个男孩聚在一起,号称所谓的哥们儿,以为有了哥们儿就有了天下。他们在一起逃课、抽烟、打扑克、玩游戏、看玄幻甚至约架......以为这就是疯狂,这就是该有的青春。他们看不起那些不会化妆、不会打扮、一天到晚只知道读书的学生,还骂他们傻,只知道读书。两年后,一位每天专注读书的“傻”学生,那个每天追着我问问题的孩子,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而他们呢,在操场上和家长商量要不要去北京打工……
校长把话插进来:“当你整天晒自拍、刷快手、玩抖音、逛淘宝、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这不是我说的,是马云演讲中的话,不是原话,意思差不多。他的演讲题目是《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建议你们都听一听。”
“什么是吃苦?”校长话音未落,女孩插了话。
“几十年如一日起早贪黑。”一位中年女教师站了起来。她是刚从一中转来的,任教研主任。她晒了一张自己的工作时间表,推送在自己的微信平台。
她的工作时间是,早5:30-晚9:30。
她平台文章推送的时间是,0点前后,每天一篇。从开始的5cm到后来的15米。
“这么用功!”男孩的语气中带着敬佩。
“你不用功,学生们就得起得更早,睡得更晚……”中年女教师有些哽咽,她没有继续往下说。
大家沉默了。
“我们底子薄,从现在开始用功,来得及吗?”女孩在自言自语。
校长有些激动,站起来:“40岁的柳传志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他缔造了联想集团;高考三次落榜的俞敏洪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考上北大并打造了“教育航母”--新东方;经过两次创业失败的马云不问来不来得及,最终他书写了电商传奇,改变了世界。”校长环视一下在场的所有老师,新的、老的,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的语气坚定了,“所以,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没有谁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
掌声响了起来。
女孩觉得自己的手有些疼。嘘着手,起身走到校长面前,从桌子上拿了一本书:《教学勇气》。她认真地读着封面上的一段话:
本书建立在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之上: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在十周年纪念版中,帕克·帕尔默回顾了十年来教育改革对教师职业的影响,带领教师走进心灵旅程,把教师的自我、课程和同事重新连结,日趋唤醒教师的职业热情。
女孩回头看了一眼校长,又看看老师们,鞠了一躬,回到座位上。
02
“我们把《教学勇气》作为第一本共读的书吧,它会成为我们的枕边书,会陪伴我们一辈子。”
校长的话语速是慢的,挥之不去。
女孩抱着《教学勇气》睡着了。这还是第一次,一觉醒来,手里拿的竟然不是手机。
她简单梳洗,坐在书桌前,拿起了笔。她发现,自己漂亮的笔筒上已满是灰尘。
拿出便签纸,开始摘记: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知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象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多蠢!我居然以为已经掌握了这玄妙的艺术……”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女孩陷入沉思,她的自身认同并不是当老师,她可以当网红,可以挣大钱。她在“快手”上推送视频,卖韩国面膜,非常抢手,她的微信号推送就是100元。她不缺钱,有个有钱的老爸,还有遗传了老爸的经济头脑。
可是她常常很迷茫,难道自己的生活只有“钱”吗?
她选择了当老师。
当然,为了顺利通过笔试、面试,老爸为自己花了不少钱。当然,这个不能说。可能,教育,也不是自己想像中的净地了。好在自己被分到了一所农村学校,学校是新建的,漂亮!那里的老师也漂亮:热情!但是,教师的生活太忙碌,忙到来不及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忙到生活只剩下忙碌了。
教师需要心灵之旅!
《教学勇气》一书的思想精髓,是认为要实现从人的心灵内部引出智慧内核、用真理启迪生命。
教师需要心灵之旅,这是出于教师天职的神圣!是由于我们都有渴望教育返璞归真之心!鲜活的生命教育和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必须依靠教师自己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而教师要成为心灵导师,首先需要自我意识的唤醒,成为探索内心世界的主人。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清醒地与他的自我意识深层对话,倾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才能够注意、尊重和默契地回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才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
这是女孩此刻意识到的。女孩是幸运的,拥有这份幸运,与帕尔默心灵对话。
但愿这份幸运属于更多的老师!
今天,在我们的教育面对一种集体困境的背景下,《教学勇气》让人疑团顿开,勇气更新。书中洞悉教师内心世界的智慧让人折服,对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呼唤扣人心弦。聆听大师智慧,漫长艰辛的跋涉可以融化为心灵旅程的起点。
当下,教师需要心灵之旅!
03
第二天,女孩把《教学勇气》的各个章节做了梳理,她是学计算机的,电脑打字不是问题。她申请了微信公众号,制作了第一个关于“读书”的美篇。
《教学勇气》这本书共有七章,作者帕尔默用哲学般的语言和通俗的故事关心着教师的心灵和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我虽然是新教师,却也能引起我的共鸣。
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与完整。这是全书的精髓。简单地说,教师的自身认同就是教师要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教师的自身完整是指教师能体会到教育生活的完整、充实和幸福。这也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常用的话。帕尔默认为“最优秀的教师是能将心灵献给学生的老师”,而“真正的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在这章中,帕尔默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恐惧无处不在;同样,学生也在恐惧。在读到帕尔默说“走进教室,恐惧在那里,我直觉得陷入恐惧恶浪中”时,我内心也在害怕,害怕教不好孩子,害怕他们考不到分数,害怕自己误人子弟,害怕被领导找去谈话,害怕被家长举报。这还是我吗?我不是天不怕地不怕吗?
第三章,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悖论是一切事物生长发展的基础。帕尔默建议我们必须要有保持、恢复和接受悖论的能力。我觉得这太深奥,需要自己再次阅读,慢慢咀嚼。
第四章,认知于共同体中——为伟大事物的魅力所凝聚。帕尔默告诉我们广大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求知路上的他们成为平等对话的共同体。
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一一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章。我们的职前培训已经是第五期了,还没有人告诉我这些:要能静下心来倾听每个学生内心的声音,以及声音深处所展现的所有信息,并营造让孩子们互相倾听彼此内心的声音,让这些声音碰撞、交往起来,体验进一步发现的惊喜。还有:相对于学生孩子来说,教师适当的退后,让学生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引领学生体验自我发现的成就和喜悦,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吸引学生们积极的回应。啊,这是我理想的课堂呀!
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共事切磋。开头帕尔默引用了怀特的一首诗:“伤心最大的益处”梅林回答说……是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只有学习能令你的思维永不枯竭,永不孤立,永不受折磨,永不恐惧或怀疑,也永不会起后悔的念头。对照自我生活,我感激帕尔默《教学勇气》的引导。
第七章,不再分离一一心怀希望教学。关于教育改革,我还没读完,待工作后认真读吧。
真的,有幸从校长手里接过这本书,为我指明了一条阳光大道,那就是学习。
刚入职,是该读书的年纪,珍惜吧!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