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永远的经远舰(小说·旗帜)
一
“升火,开船。”林永升站在舰桥上环视了一眼这艘崭新的装甲巡洋舰,发出了第一道命令。
这是经远舰的处女航,也是它的归国之路,它要跨过一万多海里回到祖国去。那里,正等待着它的还有此次一道回去的“来远”、“致远”、“靖远”、“左一”等军舰,他们要回到中国,加入北洋海军,以实现大清朝海军强国的梦想。
这是一艘用近代海军思想打造的新式战舰,舰长82.4米,舰宽12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吨,动力采用2座3胀往复式蒸气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每座重达38吨,采用双轴推进,功率5000匹马力、航速15.5节;载煤量320-350吨,水线带装甲厚9.5-5.1英寸,装甲甲板倾斜处厚3英寸,平坦处厚1.5英寸,炮座装甲厚8英寸,炮盾厚1.5英寸,司令塔装甲厚6英寸,配备了双联克虏伯210mm前主炮1座,每门炮重13.5吨,35倍口径,1880年式克虏伯150mm炮2门,每门炮重4.5吨;75mm克虏伯炮2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40mm哈乞开斯炮1门;37mm5管哈乞开斯炮5门;18英寸鱼雷发射管4具,这在当时是一艘及为先进的装甲巡洋舰。
此刻,管带林永升踌躇满志地站在舰桥上,看着军舰缓缓地离开了码头……
随着一声汽笛,两根粗大的烟囱里冒出了滚滚黑烟,军舰慢慢加速到了最大航速,向着华夏神州破浪前进。
“林大人!”大副陈荣对林永升说:“听着这机器的声音,我心里就感到一阵激动。这样的军舰,一定能够实现李大人建立大海军,树我大清国威的愿望了。”
“这次,我们和致远、来远等舰一同组成舰队回国,这样的舰队规模和军舰的先进程度,沿途必能震慑蛮夷,展我大清国威。”林永升的脸上掩饰不住微笑,他把手向前一挥,大声说道:“目标:英国朴茨茅斯港,全速前进!”
经远舰发出一声长长的汽笛声,仿佛是在回应林永升的命令。不远处的来远舰,也发出一声长笛声,两艘军舰一前一后,在北海的冰冷海面上划出了两道长长的痕迹,离他们的出生地,越来越远。
海路漫长,这天,林永升一大早就起床,来到了甲板上,他看到大副陈荣和二副陈京莹还有韩锦正站在主炮炮膛处和几名士兵在议论着什么,就缓步走了过去。
“给林大人请安!”一名水手看到了林永升,向他打了揖问安,其他人连忙扭转身向林永升作揖:“林大人早!”
“各位兄弟好。”林永升回应了大家。他问陈荣,“你们这么早,在这里看什么呢?”
“回大人。”韩锦抱拳说道:“我们正在看这门克虏伯,啥时候,我大清国也能造出这样的炮该多好啊。”韩锦是主管枪炮的二副,他对这门二百一十毫米的两联装后膛炮一脸的艳羡,一边说着,还一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光滑的炮管,显出爱不释手的样子。
林永升看了一眼大家,说道:“我华夏悠悠五千年,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开始冶炼钢铁的时候,欧夷各国还在茹毛饮血呢。”他顿了一顿,“只是,我们一直被老大帝国的神话给蒙蔽了双眼,不再进取,不曾想,这西洋各国早已经赶超了我堂堂中华了啊!”众人听了,也是黯然神伤。
林永升见此景,安慰大家道:“弟兄们不必伤感,好在朝廷还有李大人这样的有识之士,不仅有魄力致力洋务,更有远见,开设了大批新式学堂,培养了更多的人才,想我华夏一定会在李大人他们的主持之下走向复兴的。”他把手搭在那门克虏伯的炮管上,“我相信,不用多长时间,我们也能造出这样的炮来。”
许多赶早起来的兵勇也都渐渐聚拢到了甲板上,他们不做声地听着林永升的话,心里也很有感触。他们都被林永升最后的话给鼓舞了,毕竟他们现在就正在一艘相当先进的新式军舰上,驾驶着它去建立和大清朝相符合的大海军呢。这是不得不让人心潮澎湃的事。
看到大家都聚了过来,林永升提高了声音:“弟兄们,我等此番远渡重洋来欧洲接收军舰,也是为了树立我大清国的威仪,复兴我华夏千年神威,这是我等的幸事啊!还望弟兄们这一路上能各司其职,精诚团结,圆满完成任务,回国交差。永升拜托了。”
所有人一同振臂高呼:“精诚团结,树我国威!”
经远舰一声长鸣,远远的海平面上,已经依稀看到陆地,在瞭望塔上值班的水手,大声喊道:“前面就是英格兰了。”
二
英国朴茨茅斯,这里正有邓世昌带领着一队兵勇等待着接受“致远”等军舰和林永升他们一同回国呢。
“经远”、“来远”两舰也正需在此进行补给和修整。
靠岸以后,林永升见到了来码头上接他的邓世昌。两人同为福州船政学堂的第一期学员,又同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是友情甚笃的好友。现在两人又一同来欧洲接收军舰,他们的心里想要交谈的话题可谓难以名数。
“世昌兄,别来无恙啊!”林永升还没走下舷梯,就迫不及待地抱拳向邓世昌问好。
邓世昌面带笑容:“永升老弟,一路辛苦了。”他一边说着一边走上去,握住林永升的手,走向等待在那里的马车,两人一同上了一辆欧式马车,向邓世昌住的地方驰去。
两人在马车上,心情也随着马车的颠簸……在剧烈地抖动,这是两个胸怀报国之志的年轻人,他们接受的是新式教育,学习的是近代海军技术,他们深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在英国的皇家海军学院里,他们的眼界被无限地扩大,看到了在海权意识下的英国通过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在全世界开疆扩土的事实,也感受到了没落的大清国在英国的先进炮舰下所暴露出来的落后和无奈。他们的内心迫切的想要扭转这样的局势,想要复兴华夏神威。在他们的心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把来犯之敌阻止在国门之外,内可拱卫京师,外可展示国威。
在住所内,邓世昌安排了晚宴款待林永升。酒过三巡,林永升便推开酒杯,对邓世昌说:“世昌兄,这就到此为止吧,我等距华夏尚有万里海路,岂能过早贪图安逸?咱们还是多谈一谈日后的安排吧?”
邓世昌赞许地点一点头,说:“永升贤弟,愚兄果然没有看错,好,我也正有此意。”他随即命令下属,“撤去酒席,备海图,待我与林大人共讨海军事宜。”
林永升向邓世昌一拱手:“世昌兄果然明智,愚弟钦佩。”
随后,两人在正堂铺设各区海图,秉烛夜谈,彻夜未眠……
天色已渐渐发亮,林永升打开房门,看着天空依稀出现的残星,对邓世昌说:“世昌兄,你我就如这浩瀚天空里的星星,能发出一点光,也能对后人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吧。”
邓世昌也站到了门口,他说道:“不光是你我,还有众多的弟兄们,他们都在为扭转这个国家的颓势而甘愿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这次跟我一同到这里接收军舰的三位水勇陈成魁、陈受富、连金源就因身患疾病而离世,他们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而不得不长眠在了异国他乡,他们也是应该被后人所铭记的。”他看了一眼林永升,用疑问的口气问,“永升贤弟,你说,会有人记住他们吗?”
林永升看着邓世昌庄重的面庞,坚定地说道:“会的,他们一定会被后人记住的。”
太阳渐渐地升了起来,一夜没有合眼的两位海军军官,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疲惫,邓世昌唤过亲兵准备早餐。
亲兵在端着早餐来到两人面前的时候,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看得两人莫名其妙,邓世昌不由得假意呵斥到:“嬉皮笑脸,成何体统?”
林永升说到:“这位小兄弟,想必是有什么开心的事儿了,不妨说来,让我等也与你同乐。”
亲兵放好碗筷,毕恭毕敬向林永升作了个揖,说道:“二位大人,今天一大早儿,就有很多洋人聚集到了码头上,在观看林大人的军舰呢,一边儿看还一边大加赞赏,说什么就好像‘巴伐利亚森林里的两只猎犬’,咱的水勇们这会儿都骄傲着呢。你们说,我能不高兴吗?”
林永升闻听此言,不由得猛地站了起来:“世昌兄,我们去看看,也正好向这些洋人展示一下我大清国的雄心。”
“好!”邓世昌也兴奋地站起来,就往外走,两人大步流星很快就出了门,直奔码头而去。
“大人,两位大人,吃了饭再去也不晚嘛!”亲兵在后边着急地喊着。
三
林永升和邓世昌来到码头,看到有许多人正在围观着经远舰和来远舰,有许多人还拥在舷梯附近吵吵嚷嚷,两人便向人群中挤了过去。
“发生了什么事?”林永升问把守在舷梯口处的兵勇。
“回禀大人,这些洋人非要到军舰上去看看,不让他们上,他们就在这里赖着不走。”兵勇回答。
林永升和邓世昌对视了一眼,心照不宣,点了点头。于是,林永升快步走到了舷梯上,他朝着人群挥了挥双手,大声说道:“诸位,请安静,听我说。”看到人群渐渐安静了下来,林永升又接着说道:“诸位,我大清国军舰相当于是我流动的国土,登舰参观是需要一定的程序的,既然诸位迫切想登舰参观,那不妨等我们和贵国协商好相关的事宜以后,再向大家开放,怎么样?到时候,大家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围着的洋人们看到这位年轻的军官,谈吐举止颇有大将风范,远不像传说中的野蛮和落后,相反,在他的面前倒是衬得这些素以绅士风度自诩的英国人显得没规矩了。于是,所有的人都悻悻地安静了下来,在林永生的劝说下,都开始渐渐地散去。
“真有你的。”邓世昌等人群散去后,走到林永升跟前说,“军舰是我等首要机密,其可让洋人随便登船观看?更何况洋人历来对我中国心怀不轨,谁知道这些人中间有没有另有所图的间谍呢!”
林永升说:“在这些洋人的眼里,我华夏就是落后和野蛮的象征,此次我们来接受这几艘先进的军舰对他们来说,也是很新奇的事。我们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我堂堂中华也是有强盛的雄心壮志的。”
“不过,明天我们就要起锚了。”林永升接着说道,“那就让洋人们的新奇再保留一阵子吧!”
“哈哈哈!”两人对视,大笑了起来。
“永升老弟啊,不久前,陈成魁在临终时拉着我的手对我说‘此番新舰回国,我北洋海军就可以正式成军了,这是我大清国的幸事。大人回国途中,一定要让军舰高悬我大清龙旗,向沿途国家行以海军礼仪,展我大清国威,扬我华夏威名啊!’贤弟,此番回国,我等一定要高悬大清龙旗,向沿途国家展示我大清海军的雄姿。”
林永升用力点了点头,说道:“我大清国国运式微,是需要打打气鼓鼓劲了,也好让那些觊觎我大清的霄小知道,堂堂华夏其实尔等所能打垮的!”
“对!这也是我等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的根本原因。”邓世昌说。
“大人,我们何时启程回国呀?”说话的是二副陈京莹,这个只有二十四岁的小伙子,是从天津水师学堂毕业的,精神干练。看到两位兄长一般的长官在谈话,就走了过来搭讪。
“兄弟,不必着急,我等只要按照事先安排的日程逐步行事即可。”林永升回答他。
陈京莹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说:“我们出来已经将近一年了,也不知家中如何,老父身体可好。”
“哈哈哈,是想弟妹了吧?”林永升狡黠地看了一眼陈京莹,逗他说。
陈京莹的脸“刷”地红了,他不好意思的说:“林大哥又说笑了,大丈夫当以国事为重,岂能苟且于儿女情长?”
邓世昌见状,连忙打圆场:“陈老弟年轻有为,胸怀大志,自然以国事为重。”他好像想到了什么,看了看周围正在忙碌的众多兵勇,又说道,“大家都是热血男儿,敢为国家而不惜远离故土,这都是值得我等钦佩的啊。”
林永升也收住笑容,说:“成魁兄弟他们连命都丢在了这远离故土的异国他乡,他们才是为了我们中国的强盛而甘愿牺牲的英雄。二位,明日走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到他们的坟前去祭奠一下呢。”
“应该的,我们这一走,不知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不能让他们的英魂在异国感到孤单,明日,我们去跟他们告别,好让他们放心,早日转命来世。”
邓世昌和陈京莹都表示这是有必要的,做出了这个决定以后,他们又谈了一会儿,便相互拱手告别,各自准备自己的事情去了。
四
经远舰星夜兼程,向着中国破浪前进。沿途的老牌海军强国荷兰、英格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埃及、印度等国,在看到龙旗招展、舰容整洁,军纪严明、战力强悍的中国舰队时,这才知道他们印象中古老和落后的中国也有先进程度不次于他们的海军,这个古老的民族也有一番建立强大海军的雄心。这些国家纷纷在龙旗经过时,派出军舰列队迎候,并鸣放礼炮以示敬佩。这让舰队所有官兵群情激奋,自豪感油然而生,尤其林永升等几位管带,更是心情激动。他们命令士兵每到一处,鸣放礼炮回礼,所有士兵站舷行海军最高礼节,向沿途各国展示我中华礼仪之邦的风采。
几十个日夜一晃而过,转眼之间,舰队来到了马六甲海峡。
林永升命令:“打出信号,全队停靠新加坡,休整补给。”
小说铺垫到位、哀梨并翦、情感饱满;场面宏大处描写大气恢弘;场面细小处描写细腻精致;好功夫!
我曾经在日照市第三海水浴场小住,在万平口西边的舰桥上看见过这段历史上的一个纪念碑,隐隐约约记得是一艘军舰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当时拍了照的,需要翻相机储存卡出来“读”。
落后就要挨打,不管是实力落后,还是观念落后。这些历史,让人痛心!不知道现在的中小学课本上是否还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四大发明,领先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