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间】不忘初心,弘扬传统文化(随笔) ——刘鸿雁老师义务教学马头琴的善行义举
2018年10月12日,凌源市朝阳街小学,举行“弘扬传统文化,马头琴进校园”开班仪式。这是继5月份以来,又一次马头琴进入校园,成为学生的音乐课。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宋时期。几经演变,发展成现在与传统相结合的样式和演奏形式。马头琴在中国世界民族乐器中,以它特有的圆润、低回婉转的声音赢得一席之地。
2003年,马头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马头琴又被列入我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弘扬传统文化,马头琴进校园,势在必行。
凌源市教师进修学校,民教部主任,刘鸿雁老师——凌源市马头琴第一人,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无私奉献,终身做公益的初心,义务教授学员。自从2017年春季,以教师进修学校为基地,开班以来,受到各界好评。一期期学员如同一股股新鲜的血液,为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地增添了力量。
凌源市有蒙古族乡(镇),蒙古族小学,九年一贯制中学。然而,对于马头琴的了解,微乎其微,不用说拉马头琴,很多孩子不知道马头琴为何物。弘扬传统文化,刘鸿雁老师信心十足,她的奉献精神感染着周围的老师,携手同心,加快了马头琴进校园的进程。
5月份,四合当镇,九年一贯制的蒙古族学校成为第二个马头琴训练基地,几位老师,在身兼其它学科的情况下,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教学马头琴。学生对这个原本应该熟悉的乐器,充满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开课以来,效果显著。
短短5个月,今天,马头琴又一次进入校园,在朝阳街小学正式开班。到目前为止,马头琴已走进5所中小学课堂,成为师生喜爱的乐器。我相信,随着马头琴队伍的不断壮大,马头琴知识的普及,马头琴在不久的将来,在凌源这座古老的城市,终将开花结果。
朝阳街小学李校长、姜校长非常重视这次弘扬传统文化,马头琴进校园开班仪式,特意请来教师进修学校民教部主任刘鸿雁老师、艺体部张博坤老师(主要负责驻朝阳街小学,义务教学马头琴),师训部霍明红主任和部分师校马头琴精英队伍成员,他们在开班仪式上展示了《鸿雁》《嘎达梅林》《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五首经典乐曲。
朝阳街小学是凌源市一所先进学校,师资、设备、教学环境等都是无可挑剔的。李校长在开班仪式上,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特色,对马头琴进校园这一举措,给予肯定和支持,他说:之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凌源皮影戏,已经进入校园。今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蒙古族经典乐器,马头琴也进入校园,必将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对弘扬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霍主任,回顾了凌源市马头琴发展的历史,讲述了鸿雁老师克服重重困难,拜师学艺,义务教学的动人事迹。霍主任说:马头琴走进课堂,古老的蒙古族乐器发扬光大,刘鸿雁老师,作为凌源市马头琴发起的第一人,功不可没。在鸿雁老师带领下,凌源市民族教育事业,逐步得到完善。用不了多长时间,马头琴会成为全市师生喜闻乐见的乐器,发挥它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作用。
我有幸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各位老师一起,参加了朝阳街小学的开班仪式。当我们穿上民族服装,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瞪大了眼睛,满是惊喜和渴望。天真的孩子们,不错眼珠地看着我们,说我们是“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在孩子们的眼里,是美好的象征,代表着善良、聪明和智慧。会拉马头琴,是孩子们的渴望,成为像“白雪公主”一样的人,是他们的理想。
帮助孩子们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我们深知责任重大。凌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