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我和父亲(散文)
见女儿在自己丈夫的肩头、身边嬉戏打闹,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父亲。
父亲是村子里唯一吃公家饭,出门在外工作的人。单凭这一点他就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高大的形象,更别说他对我的疼爱了。
父亲是严肃的,我们姊妹四个都不大爱跟他说话,更别说在他跟前戏嬉、打闹了。但父亲是爱我的,虽然我已是家中的第三个姑娘,母亲生下我时,奶奶都已下定决心把我送人了,但父亲在烟雾燎绕中沉默了一个晚上后作出了让奶奶伤心的决定:把三丫头留下。也许正是这样的一个小插曲,使父亲在他的四个儿女中更疼爱他的三姑娘。
平日里我骄傲地坐在了父亲的肩头,假日里父亲带我去放风筝,父亲出差给我买了漂亮的凉鞋和红色的裙子……。今天看来,这是一些多么平常的举动啊,做父亲的哪一个没驮过自己的女儿,哪一个没为自己的宝贝女儿买过礼物。但在农村,在人民生活还较贫穷的八十年代,在儿女成群的岁月,哪一个父亲会有那么多的精力来诠释这样的一份爱呢。我在父亲的肩头看到了他脚下坚实的土地,他用有力的脚步引领我朦胧中感受了爱的真意。正是父亲的这些举动,让我在同伴中的形象高大了起来,同村的孩子们都羡慕我,羡慕这份别致的爱。每每想起,都陶醉于父亲给我的那份自豪和满足!
小孩子总改变不了调皮的天性,我年少时也不例外。二姐与我相差四岁,应该说当时我们都还是孩子,但在父母眼里,她似乎应担当起照顾兄妹的重任了。当我与二姐发生矛盾时,在父母看来那都是姐姐的错,“她还是孩子你不知道吗?你多大了还与他争?”这时父亲质问二姐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我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永远都是正确的。记得有一次,不知为何我用木铲子砸伤了二姐,这一次父亲狠狠地打了我。始至今日,成年的我还往往犯倔强类的错误,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父亲,想起父亲那重重的一巴掌。
一直以来,我和父亲之间都没有太多的言语交流。但我知道他爱我,用他独特的方式爱着我。高一那年,好长一段时间,我总是的睡不好觉,头疼,为此父亲四处奔波,为我求医问药,求过老中医,拍过CT,甚至连下神老婆子也请过。那年春节,我借酒消愁,把自己灌得大醉,心疼我的父亲一直坐在我的床边,闷闷地吸着烟,一句话也不说。多年来,父亲的这一形象已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我不愿伤父亲,春节过后,我一如既往地收拾好行装再一次走上了艰难的求学生涯。如今我已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安定而幸福,我得感谢父亲。若高一那年,他不用那份特殊的爱来劝慰我,也许倔强的我就不会有今天的工作。谢谢你,我亲爱的、严肃的、不善言辞的父亲!
父亲爱我,我也爱我的父亲。大学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干家教挣了钱,给父亲买了双廉价的毛线袜。后来听母亲说,父亲说三丫头买的袜子最暖和。大二那年,父亲为盖家中的房子,一年内变得又黑又瘦,我心疼他,尽量减少自己的生活费,看着别的同学时不时地穿上新衣服,我告诫自己:朴素也是一种美。近年来,父亲身体不好,时常有病,我心疼着我的父亲,却无法用言语诠释我的这份心痛、这份爱。我心疼我的父亲,尤其是年轻的姑父突然辞世,更加重了我对父亲的心疼。可远嫁他乡的我,又如何照顾好我年迈的父亲呢?我担心,我害怕,如果有一天父亲也悄悄地走了,我的家由谁来支撑,由谁来牵挂我的工作和生活呢?
八年了,我第一次恨起了我自己。当时为了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而“抛弃”疼爱我的父亲。当时父母会多么伤心,多么心痛呀!三十岁的我,才真正第一次感受到了父母当时对我的不舍。若干年后,若我的女儿也要远嫁他乡,我又怎样来平息内心深处的那份疼痛和不舍呢?
当我真正明白了血浓于水的这份感情时,我想用行动来弥补对他们的感伤。让他们在有生之年也享受到女儿对他们的那份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