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散文】老太婆杂酱面(散文)
中国人是很容易“望文生义”的,比如这“老太婆面”,当我某日对某人言及的时候,她就张大一张嘴,外带满脸惊诧:“老太婆还那么会做面?”我本想解释,但略一忖后便不置可否。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误会往往会出大事的。
我想说的是,“老太婆面”只是一个名称,或者品牌而已。至于它的店主,却是老太婆的另一个极端,那是名符其实美女一枚呢。要说在美食上,回到祁东一年多的重大发现,仅言早餐系列来讲,“老太婆面”该算其一。因为天天早上吃米粉,弄得满嘴都是滑滑的感觉,于是总想寻点面吃。祁东的面,只是比米粉少点而已,并非是没有,此前也曾吃过几次,却终是没有勾起我的馋虫来。非是它们的味道不好,仿如是少了一点什么东西。
“老太婆面”的招牌,是另有它名的,曰“秘制面馆”。而这个“老太婆”则仿如一位宅女,躲身于店内与美女店主为伍。每天,上下班的我,如过江之鲫,无视复无缘。
一个偶然的机会,比如一朵花开,刚好走过,就听到了蘧然花语,于是驻足而立,感应往往由心而生。我与“老太婆面”的邂逅,正是应了这样的场景。某一日,我下班路过,有友在店里贴广告,招呼之下便入店小坐。哦!店面不大,除了整洁之外还是整洁。要不是摆放了两排六张条桌,看那高高的吧台,还以为是酒店大堂呢。因为,什么灶台、烟火、蒸汽之类早餐店的一些标配,概然无觅。
杂酱面的美味,还在于一种情怀。
后来,每天路过,就不免多看了一眼。中午、下午几乎无客,既便早上也是座多虚席。只凭人气,要比很多的店子低得太多。某个早上,我从维也纳酒店开始,沿莲花路一路向东,打算择一个店吃个早餐。但见临街之店食客以满为患,咣当,呼啦,嘘嘘,咳咳,哗啦……真个是锅碗盆瓢吸食嗡鼻咳嗽挪凳,堪比闹市呢。此情此景下,虽然有点肚饿,无奈却没了停止自己脚步的力气,只能继续一路向东。
这时,我便突然忆起了“老太婆面”,暗笑,这倒是天时地利人和,去吃一顿的好时机呢。面馆就在距单位百来米之处,不用担心迟到,吃完之后,再给我三几分钟,快走一点也就到达。
到得店里,除了二个美团送外卖的小伙来拿餐,食客仅我和另外一人。非是本人腹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清静,有如茶室,纵是吃一碗杂酱,那份清香也是我独自享受。
当然,要的是杂酱面,这是我的最爱,以前在广东时,我就钟爱于它,不能自拔。美女店主在吧台后操作,没有声响,没有油烟,没有蒸汽,三几分钟端上一碗干干的黄面,上面洒了一层褐色的杂酱,覆几瓣芹菜碎叶。看这黄、褐、绿三色,在酱香的调和下,是如此的融谐,如此的恬静,我真的想跟自己说一声:能饮一杯乎?
此刻,我突然觉得自己真的很伟大。不是因为有多么雄才大略,不是因为有多么满腹经纶。它们都应该去见鬼,只因为,我找到了吃东西除了味道之外,曾经缺失的那一点东西。
后来,我亦再去过几次。客人一如既往地那么二三人,弄停一切,主人便坐在高高吧台后面,只露出半头青丝。店里永远那么安静,时光仿如停住脚步,任街面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熙熙攘攘,我的眼里唯有一碗杂酱。虽然只隔了二扇玻璃门,但内外分明就是两个世界。我不敢设想,在热闹如街市的早餐店里,你与一帮陌生者吸溜食面,即使那面多么美味,都是会大打折扣的。就仿如,一个人独处闹市大块朵颐,该是怎样的一种尴尬?这时的我,突然明白:朋友的聚餐,在于热闹;家人的聚餐,在于温情;个人独餐,在于清静。这样的场景,都值得珍惜。
其实,我是个吃东西狼吞虎咽之人,特别是偶遇佳物妙食,恨不得多长出一张嘴来,可以风卷残云。但是,只在这个店里,“老太婆”杂酱面却每每让我不忍下箸,我总在提醒自己:美好需要慢慢享受,吃得快了,也许就会没有了。就像世上的“贪”,往往是美好的残忍杀手。
老太婆杂酱面的美味,还在于一种情怀
有时,我还想,年轻的店主为何要安安静静地独守这个店面呢?虽然一碗面十多块,终究只能卖得那么多,赚钱应该不快。如果去做白领,或者是做商场女强人,肯定会更潇洒。
但是,我知道,如果那样,这份清静肯定是没有了。就像小溪流水,虽然寂静,但那份自在却是无价的。就像天空白云,虽然寂静,但那份优雅却是永恒的。
其实,人活的就是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