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曹家店的故事(散文)
说起曹家铺子,有一段历史故事。
明朝末年,各地诸侯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战争。为避开战乱,曹坤、曹辉两兄弟从山东出发,途经江西南昌,沿长江上行,流浪到湖北荆州府宜都县太山铺,曹坤在观音桥附近落籍,年复一年耕耘劳作、繁衍生息,而曹辉则在法涌寺附近选择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安顿下来。随后修筑曹家大堰,兴建曹家铺子开槽坊熬酒,因纯粮酒味道鲜美而远近闻名。有一户李姓人家,父亲叫李永昌,儿子叫李宏亮,他俩特别爱喝酒,每餐必喝,如痴如醉。当地一位秀才曾为他们编过一段顺口溜:“隔几天不吃饭不要紧,可以捏起肚子慢慢忍,要是一餐不喝酒那可搞不成,无精打采的蛮不像个人,就像阎王爷捉了他的魂。”又到了买酒的日子,李姓父子俩早就来到曹家铺子买了满满一壶酒,抬到路上谁料到系酒壶的蝇子一断,酒全部泼洒在地上。爱酒如命的父子俩怕酒浪费,便连忙趴在地上喝起来,结果两人都喝醉哒,便呼呼呼的进入了梦乡!等他们一觉醒来已是日落西山,便赶忙起身回家,家人问其迟回来的原因,他俩互相望了望,风趣地回答:“曹家店子打酒,有一会儿!”这件趣事很快被传开,曹家铺子越来越有名,方圆几十里的乡亲们都到这儿来打酒,生意十分兴隆。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南来北往的商人也纷纷来到这里开商铺做生意。当时商铺很多,有尹本章的杂货铺、王文明的豆腐作坊,周绍华的染坊、易诗春的茶馆、刘卫的肉案铺、易进雄的线陀作坊、易诗云的槽坊、周祖才的酥食铺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蒋氏民间俱乐部最为出名,俱乐部民间艺人多,传统文化技艺精深。他们中有跑彩莲船的,有玩狮子的,有舞龙灯的,有踩高跷日白的,用夸张、双关的修辞手法吸引观众,“哑巴一声喊,跛子一阵赶,是聋子听到的,是瞎子看到的。”还有敲鼓打锣的、吹奏唢呐的,几乎是吹拉弹唱样样都会。遇到婚嫁、寿诞、节庆等重要礼仪场合,必定有蒋氏民间乐队活跃其中。现场唢呐齐奏、锣鼓同鸣,使良辰吉日的气氛变得更加浓厚。有时附近农户老人西归办丧事,也要请蒋氏民间乐队到场奏乐,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蒋氏民间乐队自成体系,祖孙三辈代代相传,表演的《欢庆锣鼓》曾在吹打乐比赛中获特等奖。而杨氏俱乐部更是人才辈出,杨学进的侄孙子杨正保是宜昌市优秀民间艺人,其孙子杨卫曾任枝江歌舞剧团团长,是国家二级作曲家,曾孙女杨洋“清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北京升造发展,是国家一级作曲家。
到了清朝年间,曹家铺子左右开满了商铺,形成了一条长一百五十米、宽八米的街道,可谓商贾云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此街取名为曹家店,简称曹店。
在曹家铺子西南面,有一条宽阔的玛瑙河由上而下穿境而过,河水潺潺流淌,美丽动人。河堤上满是碧绿的垂柳,小鸟在柳絮中飞来飞去:河水上涨时,有人在河边悠闲垂钓,也有人在河中游泳嬉闹;枯水季节,玛瑙河少了往日的喧闹,河水干枯,玛瑙石渐渐显露出来,其大小不同,有的似鹅卵,有的似核桃,有的似橄榄;造型各异,有的像乳房,有的像葡萄,有的像钟乳;颜色多样,有红、黄、绿、蓝、黑、白色等,特别惹人喜爱,孩子们三五成群纷纷来到河里拾拾。此地还有一座寺庙,名曰法涌寺,是中国当代十大高僧昌明法师剃度前听经处。相传有一和尚来到玛瑙河边,见此地有一平台,便落住于此,修建寺庙,供奉法涌菩萨,以施展其法力,功德无量。据清同治五年(1866年)《枝江县志・秩祀志》载:“法涌寺,在董市后乡,寺基半属枝江,半属宜都;寺南石塔属枝江界,同治四年重修。”法涌寺是石头门槛,其中间断开一条缝,多次更换,但换了又断,枝宜分界明显,有些神奇。又相传玉皇大帝为了援助法涌寺,特派一名大力士神仙深夜从玉泉寺飞顶一口大锅炉来到法涌寺敲门。由于事情紧急,拍门响声大,值班和尚从梦中惊醒,来不及穿衣服,便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就去开门。大力士神仙见他赤身露体,认为对自己不尊重,一怒之下,便将锅炉重重地摔到法涌寺门口的深港里,形成了一个直径为十米、深五丈的圆坑,人们称它为锅炉潭,现为抽水泵站的进水处,水源不断,永远抽不干。解放初期,经常看见附近农民站在锅炉潭悬子上撒网捕鱼。
法涌寺依山傍水,地势隐蔽,适于屯兵。据《枝江文史资料》记载,清咸丰七年(1857年)正月,白莲教配合太平天国运动,在襄樊发动起义,二十一日,高五三等人率义军从宜昌南下,二十七日到泰山庙,驻兵法涌寺,准备进攻董市。董市绅士阎墩五等人招兵买马,在金盆山扎寨布防。不日,义军发兵突袭董市,在金盆山激战,但因金盆山高墙深沟,易守难攻。二月初一义军弃战转至当阳,到荆门与其他义军汇合,四月失败。解放前寺庙拆除,但地名沿用至今。
曹家铺子在董市西干渠中心地段,其地势高,面积大,四面环水。由于当时周湖、洪治、福星未修跑马堤,玛瑙河的水从曹家铺子西南面穿过后,大部分融入长江,小部分流进云盘湖。在曹家铺子东面有一个包儿荡,之所以称包儿荡,是因为该垱中有一个方圆十余亩的大土包。包儿垱中的大土包,四周是水,长满了芦苇、水草,加之钉螺滋生,血吸虫病危害人畜,有百害而无一利。解放前,这里每逢洪水季节,到处一片汪洋,附近居民到董市集镇、到老正街、水府庙都要划船前往;洪水消退后,垱里鱼儿伸手可及,淤泥中、泥坑里,活蹦乱跳着各种鱼虾,乡亲们纷纷下水捉鱼,用尽了各种办法,鸡罩、撮箕、粪筐、筲箕、鱼叉……
1976年,镇政府组织曹店、五岭两个大队几百劳力,将包儿垱改造成两百余亩养鱼基地。在包儿垱中的土包上,常见鹤鸟聚集觅食,垱内鱼池密布,已成为农民的生财之地;四周良田环绕,金黄的稻谷频频点头,仿佛在传颂着全国劳动模范、当地水稻种植专家杨子全的故事,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如今,昔日的曹家店已演变成靓丽的曹店村,新建的村委会大楼气派壮观,文化广场宽阔敞亮,农家小院及农家乐餐馆整洁美观,乡村道路四通八达,新开发的近四百亩曹店枫林生态月季园,让人有一种“满院芬芳似落霞、众香月季逞奇葩”的美妙感觉。
在曹店老月湖边,成片的月季花舒展开来,铺满了整个小山岗,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美丽的花园,镶嵌在天地之间。“月季科技文化展馆”入驻了月季园,主要以月季花为设计原型,融物种演化、形态特征、栽培技术、月季花语、月季书画、科普插图为一体,配以现代设计理念加以提升抽象,其档次和品位更高。从展馆左边进入侧门便是枝江玛瑙石珍品展厅,柜台中摆满了各种玛瑙石,如玉观音、桃花缘、日月同辉、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真是琳琅满目。
“玛瑙皇后”杨玉芹一边推介她收藏的玛瑙石,一边讲述着有趣的故事:枫林月季园开发之初,曹店村支书李传平与村内能人张志清等在黄家山选址时,她在此地无意间捡到了一块长5厘米、宽4厘米、厚3厘米且有着月季花图案的玛瑙石,取名“月季玛瑙”。这印证了玛瑙河曾从曹家店穿过的久远历史,又表明枫林月季园在此选址乃天意也!
董市镇政府连续两年在此举办三峡•月季文化旅游节,此地已成为众多游客观光、旅游、休闲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