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今弹】 释迦牟尼佛颂 第六章 长篇叙述诗 ——释迦牟尼佛偈颂 第六章 涅盘(原创 新韵)
佛陀弘法在人寰,饱经风霜志弥坚。
自知应身终有尽,暮年教化愈求全。
年近八十老佛陀,跋涉来至越祇国。
走村串乡不辞劳,广洒甘露布恩泽。
聚会宣谕众比丘,虔诚修道须持久。
秉执正法证善果,福寿齐天永不朽!
弘法利民天下行,毗舍离国去传经。
巴连弗城众善信,高搭帐篷喜相迎。
佛陀登坛展妙相,满堂倾倒齐赞扬。
口若悬河吐珠玑,金声玉振久绕梁。
诚恳劝勉皈三宝,严持五戒修德操。
脱出苦海赴西天,安居净土得逍遥!
毗舍离国庵摩罗,风华绝代真国色。
锦心绣肠胜须眉,家财万贯人豪阔。
闻听佛陀入境来,满心欢喜笑开怀。
斋戒沐浴迎僧众,宝马香车出深宅。
花枝招展过闹市,魅力四射展丽质。
佛陀告诫众比丘,莫羡美艳须谨饬!
郁郁嘉树沐和风,佛陀端坐绿荫中。
庵摩罗女瞻妙相,绕足顶礼表钦崇。
佛陀啧啧赞纯良,大发慈悲送吉祥。
叮嘱须将正法持,精进修行福无疆。
法语潺潺入心田,庵摩罗女道心坚。
当即皈依受五戒,喜入释门结善缘。
跋山涉水久弘法,行化遮婆罗塔下。
八十佛陀神疲惫,腰酸背痛欲散架。
遂令阿难速驻足,路边树下把座敷。
适逢比丘来聚会,高情逸兴迅复苏。
老骥伏枥叹暮年,石破天惊吐真言:
为师归天时已近,三个月后入涅磐!
佛陀坦荡倾衷肠,众僧闻言心哀伤。
好似列曜失北辰,又如大厦折栋梁。
佛陀慈悲殷相劝,生老病死乃天然。
莫为无常生悲痛,贵秉正法修圣贤。
应晓为师虽涅磐,法身慧命遍大千。
若遇惶惑和困厄,祷告即可来救援!
佛陀示疾竹芳村,依然孜孜转法轮。
忽然周身溢金光,清净慈颜绽芳芬。
阿难目睹心忐忑,满腹狐疑问佛陀:
师尊缘何有此变,是喜是忧难捉摸?
佛陀含笑告阿难,应身璀璨非等闲:
初次彰显成道日,今来预兆将涅磐!
阿难闻言心凄惶,泪眼婆娑问发丧。
佛陀恬然详作答,葬仪可仿转轮王:
先以香汤净法体,再用新棉包严密。
此后另裹五百毡,装入金棺用油溺。
铁椁外面绕檀香,鲜花铺地张宝幢。
茶毗过后收舍利,建塔立寺供瞻仰!
众徒悲恸涕泗流,忽醒后事太堪忧。
为保正法久住世,亟需遗教定枢轴:
一旦佛陀圆寂去,当奉何人为导师?
僧尼安住向有凭,日后仗恃有谁知?
恶人作乱咋安澜,经典结集取信难。
若无纪纲解纷纭,慈航苦海怎扬帆?
四道难题如乱麻,众徒无计破重枷。
公推阿难迭相问,渴待祥为作解答。
佛陀传告众比丘,莫为后事生焦愁:
为有波罗提木叉,虔心师从可无忧。
安住当依四念处,默摈恶人自调伏。
如是我闻冠经首,天下狐疑尽皆无!
拘尸那迦罗城外,大河奔流浪澎湃。
夹岸鲜花红烂漫,一片深林笼祥霭。
佛陀带领徒阿难,来寻吉地入涅磐。
环顾锁定清幽处,径奔婆罗双树间。
莺歌燕语枝头萦,绿叶婆娑舞轻灵。
阿难敷座浓荫下,服侍佛陀好养精。
噩耗风传天下惊,恒河两岸起哀声。
善男信女如云集,恭送佛陀赴天庭。
须跋陀罗老外道,年高百岁不惮劳。
懊恼苦修不开悟,为闻正法来攀交。
阿难再三强阻拦,须跋陀罗求垂怜。
入定佛陀忽惊觉,急令引见相与欢。
佛陀直言告阿难,此人非为来论战。
关门弟子谒师来,岂可推拒不允见。
须跋陀罗心欢喜,恳请佛陀解难题:
教派正邪怎区分,如何才得开愚迷?
佛陀含笑答所问,辨伪须赖三法印。
修行秉执八正道,清德方可追尧舜!
聆听佛陀说妙谛,如饮甘露沁心脾。
须跋陀罗顿开悟,当场受戒诚皈依。
莲花绽放吐芳芬,百岁外道入释门。
蓦然涅磐身先去,感天动地令人钦。
佛陀寄语众僧尼,秉执正法莫狐疑。
锲而不舍求精进,自可轻身登须弥!
风息林静星满天,鸟兽归巢悄无言。
二月十五明月夜,佛陀安然入涅磐。
婆罗双树擎灵幡,众僧伏地哭声喧。
大张宝幢燃檀香,收敛圣体入金棺。
狂飙陡起凋碧树,地动山摇鬼神怖。
三界导师驾鹤去,痛心疾首人凄楚。
愁云惨雾笼四野,林间匍匐尽衰绖。
千里奔丧大迦叶,手抚金棺泣欲绝。
佛陀闻声灵光闪,赫然伸足出金棺。
尊者洞悉开示意,祈告定将正法传。
归期已至不迟疑,佛陀欣然赴须弥。
了却生前身后事,三昧真火自茶毗。
佛陀仙去舍利存,晶莹剔透美无伦。
当时八国争供奉,八万四千皆天珍。
圣物通灵佑人寰,虔诚供养福无边。
东土请得舍利来,仰承佛光结善缘。
昔日释教兴天竺,而今弟子遍阎浮。
为有乾隆大藏经,华夏弘法变中枢。
注:①佛陀在越祇国教化以后,曾把住在越祇国的比丘集合起来做过一次开示,叮咛大家学道,要记好并遵守圣戒、圣定、圣智慧、圣解脱的四种微妙之法,然后转道毗舍离国去时,又先在巴连弗城说法。
巴连弗城的佛教信者,听说将近八十岁的佛陀,法驾亲自前来说法,想要逢佛陀的人,不分远近都抽暇赶来。佛陀端坐在一棵树下,见到佛陀圆满之相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动,没有一个不向前致最敬礼。信者们商量,临时搭一个帐篷作大讲堂,敷设法座,请佛陀说法,佛陀很欢喜接受他们的善意。
②佛陀到达毗舍离国的时候,各地的比丘弟子中有不少的人都赶来跟随佛陀,佛陀带领着他们,就在毗舍离国开布教的工作。有一天,住在毗舍离国城内的一位女子,名叫庵摩罗,是当时有名的美人,而且家财万贯,拥有良田奴婢不知其数,当她听说佛陀和比丘们光临到毗舍离国的时候,她很欢喜的乘着宝车,带着侍女出迎佛陀和比丘。
佛陀过去就知道庵摩罗女的名字,人家都说她的魅力很大,现在远远的看她乘着华丽的马车,打扮得花枝招展,佛陀就告诉诸比丘说道:“诸比丘!你们看到前面来了很多的女人吗?那个坐在车上的美女,她的聪慧丽色,很能燃起修道者的爱情之念。你们此刻要正心,用内省的工夫,观察无常、苦、不净、无我的真理,不要把自己的心给她夺去。”
庵摩罗女走到佛陀的座前,佛陀和比丘们端坐在树下,庵摩罗女下车一看,佛陀的慈容,那佛陀的威德之光,顿时将她娇媚的态度除去,她带着纯真的心情恭敬的以首接地,顶礼佛陀说道:“佛陀!请慈悲接受信女庵摩罗的顶礼。”
佛陀等她礼拜以后,叫她坐在旁边,佛陀说道:“庵摩罗!你的心很纯真善良,表现到面容上来的也是美貌端庄。你年龄很轻,积有财宝,具有女德,更增加你的美丽。而且,听说你很信仰我的正教,真是难能稀有的事。男人有智慧,乐好正法,这没有什么稀罕,但女人意志比较薄弱,虚荣心重,爱欲情深,而能信仰正法,这真是可贵之至!在这个世界上,法喜之宝充满在人间,但是那被一般人追求着的财和色,并不是不坏的宝,正法才是永远不变之宝。赫赫威名的英雄,病的时候就会失去他的威武;青春的年华,也是向着年老和死亡之途而去。修道的人才会处理生命,才不会给无常老死侵害。
“有爱的欢聚,就有别离的痛苦,不爱的在我身边而不离开,世间上的万事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心意,只有把正法长存我们的心中,才真正能听我们的话。靠住正法的力,才能离开与生俱来的苦恼。女人要坚强起来,精进正法的道行,努力正法的事业,不要为女人的弱点打败,要紧的是能有向女人的弱点挑战的精神!”庵摩罗女听佛陀的法语,像黎明的钟声,敲醒她昏迷的梦乡,心生欢喜,唤起了乐法的智慧,坚固了向道的信心,当即至诚恳切的皈依佛陀,受持五戒。
③须跋陀罗:须跋陀罗尊者原为古印度拘尸那城的一名外道婆罗门,但聪慧多智,根机敏利,修习已得五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年一百二十岁,始改信佛法。他闻佛将在娑罗林中涅磐,乃急奔佛所前往拜谒,于其夜出家受戒,净修梵行。其时,阿难怕惊扰佛陀,再三拦阻。据称,佛陀料其将至,告知大弟子阿难在夜里将他引至床前,并为他讲授八圣道等佛教奥义。入夜未久,尊者即成阿罗汉,并于佛陀之前行取灭度。
④释迦牟尼佛八十岁时,在毗舍离城坐雨安居,宣布将在三个月后涅槃,偕弟子向西北行走,走到拘屍那醯连尼耶跋提河的岸边,佛告知弟子们将入涅槃,命阿难在两棵娑罗树中间铺下卧具,头部向北,佛陀躺下,向右侧偃卧,左足置右足上,弟子们都守候在身边,聆听佛陀的最後教诲。佛於此拘屍那罗城附近的娑罗双树下入灭。火化後的舍利由摩揭陀国王阿闍世和释迦族等八王带回建塔(即舍利塔)供养。释迦牟尼佛涅槃在农历二月十五。
佛陀涅磐,大迦叶千里奔丧。这时,佛陀的金棺放在天冠寺里,诸弟子有的围绕着暗暗地哭泣,有的在上面灌注很多的香油,几次的举火荼毗,薪都不燃。七日后,大迦叶到时,金棺中佛陀的足伸出来,尊者不禁涕泪悲泣,合掌顶礼说道:“慈悲的佛陀!伟大的救主!您放心,我们会依照您的足步来行!”大迦叶说后,佛陀的足收进金棺之中,正在弟子们嚎哭声中,佛陀就用三昧真火自焚荼毗了。从此,大法流传的责任,就由大迦叶尊者承担起来!
——于2016年7月8日编订!
——于2018年10月13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