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祝寿(散文)
祝寿作为弘扬孝道的一种形式,备受人们重视。两个多月前,我就应邀参加了侯景祥先生的七十大寿庆典。侯先生家住周至县四屯镇下侯家村。在全县文化界,颇具声望。周至县数个社团组织领导、侯老先生的亲属、朋友、文友、家人等百余人参加了庆典,那种吉庆隆重的场面,至今叫我记忆犹新。
整个寿诞庆典在周至县二曲街道太白路“重庆三娃酒店”隆重举行。
刚迈进酒店,就被喜庆满堂、熙熙攘攘的会场气氛所感染。只见各路来宾齐相聚,欢声笑语席间坐。抬头一看,庆典背景皆为粉色丝绸,上顶悬挂着一条写满恭贺之语的红色横幅会标,分外醒目。只是会标中有一个字,我从未见过,网上查询不到,《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未收录,令我大惑不解。只好静待方家解惑。往下一瞧,背景中央悬挂着由仁顺生、靳晓鹏、李刚、张志勇四位先生相赠的一幅中堂:顶端小标题为“福壽康寕”四字,正中则是一草体“寿”字,红底黑字,格外鲜明。与庆典氛围,相得益彰。整个庆典仪式则由周至县民俗礼仪研究会副会长、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东片副组长杨光先生主持。他也是我六年前结婚时的婚庆主持人,对他出口成章、文采斐然的主持风格印象颇深。
他的开场语就令人精神大振:“今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日月同辉,喜气洋洋。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天降吉祥。侯老先生迎来了他人生的七十寿诞。他的儿女为了报答老人的养育深恩,以体现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倡议下,周至县孔子学会,周至县庙寺文化研究中心,周至县东岳会,下侯家村老年协会以及周至县传统文化学会和孝道文化研究院等数家社团组织及各界名流贤达,一呼百应,为侯老先生举行七十寿诞庆典。这个活动的隆重举行,充分证明了侯老先生在团队组织及同仁亲友心目中的崇高敬意。这与他多年来积极努力、尽职尽责,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是紧密相连的。先生退休以后,仍热心于公益事业,广种福田,广结善缘,老有所为,为家乡的传统文化的弘扬,殚精竭虑。喜看今日,寿棚内外,群贤毕至,群英荟萃,群情激昂,喜气洋溢……”
侯老先生在台下欣然就坐,认真聆听,满面春风,笑逐颜开。
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是整个庆典流程,安排紧凑,精彩纷呈。
第一项,由孟昭俭老先生介绍侯老先生简历。
孟老先生是侯老先生的挚友。他手持话筒,胸有成竹,即兴动情介绍说:
“各位宗亲,各位贵宾:
“今天是侯景祥先生七十大寿。首先,让我代表大家祝侯景祥先生生日快乐。我叫孟昭俭,是侯景祥先生的知心朋友。我把侯景祥先生的简历给大家做一简介。侯景祥先生走向社会,第一站就到周至县城关公社拖拉机管理站工作数年,以后又转到城关公社企业联合会工作了几年,由城关公社企业联合会又转到侯家村乡政府、侯家村公社企业办公室工作几年,然后又荣调到周至县工商联基金会工作数年。65岁退休以后,参加了下侯村老年协会,任老年协会会长;又参加了周至县东岳会,二十八会,担任会长;以后又参加了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任县中片组长;还参加了周至县孔子学会,任会长;还参加了周至县庙寺文化研究中心,任会长等。侯景祥先生所到之处,对人都是笑容相待,与人和睦相处。所以,他的人气很旺,人气旺,所以侯景祥先生的财气旺。他所到之处,均受到了朋友的热爱和爱戴。人常说:‘山以青为贵,水以秀为贵,物以稀为贵,人以德为贵。’我觉得,我们应以侯景祥先生为贵。所以,我们有这样的朋友,大家高兴,我也觉得高兴。今天是他稀寿寿诞的庆礼。庆祝他生日快乐,祝福他‘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水长流’,祝愿他两口椿萱并茂。谢谢各位!”
其实,孟老先生所言不虚。侯景祥老先生参加的县内外文化活动数不胜数,在我的记忆中,诸如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及其第二届会员代表会议,周至县传统文化学会成立大会及其会刊研讨会,西安市西周文化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首届“两岸三地”财富文化高峰论坛暨财神故里祈福祭祀大典,陕西省孔子学会2017年年会暨“儒学与新时代”学术论坛等不一而足。除此而外,他还热衷于公益事业,他的家里至今还分别悬挂着二00九年十月,由三宫庙重建组委会敬赠他的“福缘善慶”的金字大牌匾和古历二0一三年二月二日,由药王庙管委会赠予他的“樂善好施”的金字大牌匾。
他的德高望重,是凭靠自己实实在在的作为和贡献换来的。每一份荣誉,他都实至名归,然而每项荣誉的背后,都凝聚着他的不辞辛劳和呕心沥血。
第二项,由仁顺生、靳晓鹏、李刚、张志勇四位先生上台敬赠装裱一新的庆寿对联两副。
一副为:心静可使人增壽
寡欲能讓身延年
二副为:七十春秋身更健
幾经风雨山愈青
他们四人上台将这两副对联公开展示,吸引的大家纷纷抬头凝神观赏。
除此而外,还有侯老先生的好友尹福兴先生赠送的中堂“壽”字一幅。
其间,靳晓鹏老先生的即兴发言言简意赅,言犹在耳,令人难忘。
靳老先生手持话筒,慢条斯理地说:
“各位朋友,各位女士:
“今天是侯景祥先生七十大寿,大家来祝贺。景祥同志践行了‘仁者寿’这句话。他对朋友诚信,所以他结交了周至县很多文化人。这些人今天都来给景祥祝寿。再一个,景祥家庭很和睦,享受着天伦之乐。所以,景祥胸怀虚谷,一定能够活到期颐之年。谢谢!”
他的讲话是对侯老先生的高度评价和美好祝愿,赢得了台下掌声一片。
第三项,由周至县孝道文化研究院舞动金周艺术团何安平先生上台揭牌。
面对工作人员抬着约莫两米长、一米宽的大牌匾。他匆匆走上台,双手将遮盖牌匾的鲜红丝绸轻轻翻到牌匾背面,只见上面“厚德载物”四个大字,金光闪闪,遒劲有力,赫然在目。
当他急着走下台时,却被主持人挽留,让他讲几句话。他不善表达,接过话筒,只说了一句“祝侯景祥老先生‘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就匆忙走下了台。
第四项,由周至县传统文化学会执行会长王耀群先生揭牌。
王耀群先生脚步稳健地走上台,面对工作人员抬着与上面牌匾大小相仿的大牌匾,他像何安平先生一样,双手翻过鲜艳的红丝绸,只见牌匾中央“蘭馨桂德”四个楷体大金字,耀眼夺目,引人注视。
“侯景祥先生稀壽慶典之禧。”王耀群先生看着牌匾上款的一行小字,朗声读到,并即兴讲话说,“‘蘭馨桂德’——高度评价侯景祥先生为人的高尚品质和情操,以及他真诚待人的风范。我们周至县传统文化学会成立有一年时间,侯景祥先生作为传统文化学会的常务会长,积极为学会出谋划策,做他应有的贡献。在此,借侯先生七十华诞之际,我们诚心地恭敬地送他一面牌匾,作为对他操行的鉴定。谢谢!”
台下瞬间掌声四起。
第五项,由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周至县孔子学会、周至县庙寺文化研究中心、周至县东岳会十社组委会、下侯家村老年协会五个单位共同为老寿星赠牌、揭牌。
面对工作人员抬着与上面大小无异,并被红丝绸全面覆盖的大牌匾,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瑞祺先生、周至县孔子学会代表李宏义先生、庙寺文化研究中心代表李巨才先生、周至县东岳会十社组委会代表何克功先生、下侯家村老年协会代表侯文远先生,五人相继走上台,一齐用双手翻过红丝绸,只见牌匾中央“德寿双馨”四个大金字,闪闪发光,夺人眼球。
其间,最让人感怀的是李瑞祺先生的即兴讲话。他接过主持人话筒,铿锵有力地说:
“各位来宾、各位社团负责人、侯景祥老先生的亲族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2018年7月14日侯景祥先生七十周岁寿诞。由我们这个组织首先倡议发起这样一个庆寿活动。会标上这个叫法可能有人还不熟悉这个意思。我把这先读一下:‘热烈祝贺侯景祥先生tao(上面是‘老又’组合,下面是个‘日’字)寿喜庆典礼’。为什么用这个tao字,好多人认不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头对五十岁到一百岁各个周岁庆寿的专用词。其中,50岁叫艾寿,60岁叫耆寿,70岁叫tao寿,80岁叫耋寿,90岁叫耄寿,100岁叫期颐。所以,咱们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叫法,叫tao寿。现在我把我们五家给侯老先生赠送的牌匾读一下:‘恭贺侯景祥先生老有所为tao寿之禧’。‘德寿双馨’。‘二零一八年(戊戌)七月十四日’。”
聆听了李会长的解说,我茅塞顿开,对那个生僻字,终于有了新的认识。
李会长继续说:“侯景祥先生从1970年到2013年,43年间,先后在各个单位从事工作,为国家的事业,为人民的事业,做了很多的好事、实事,有很大的成绩和贡献。2014年是他退休以后的时间,他又加入了我们这个组织历史文化研究会。4年以来,侯老先生在这个组织确实成为我们全体会员的典范。表现在一个是,遵章守纪,能够在其中积极工作,非常负责任地从事应有的工作。虽然他年龄已经迈入六七十岁这个阶段,但仍然能够认真刻苦地学习,对历史文化研究的课题能够加以深刻地研究,并且多次写出了很有水平和文采的专题文章。在研究会里,为全体会员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所以,我们从去年就提出来要在今年为侯老先生举行这个庆祝活动。今天我们这个愿望终天落实了。在此,我代表历史文化研究会全体会员,向侯老先生表示七十大寿的庆贺,也祝侯老先生的家人能够安康幸福,子孝孙贤,也祝贺全体今天到会人员能够分享侯老先生的喜庆!”
台下掌声雷动,这是对李瑞祺会长肺腑之言的一致认可。
第六项,由老寿星侯景祥先生致辞。
他手持话筒,捧着发言稿,面色凝重,声如洪钟:
“清风送祥瑞,喜气满华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来的大部分都是我们这几年从陌生到情同手足的好兄弟、铁哥们。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寒舍一聚,使寒舍蓬荜生辉,你们的到来给侯某带来了极大的荣誉、极高的信誉、美好的祝愿,侯某受宠若惊,诚惶诚恐。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最衷心的感谢,最崇高的敬礼。”
读到这里,他向台下观众深鞠一躬。台下掌声顷刻响起。
待掌声消散后,他继续声情并茂地说:
“今天侯某的生日聚会是在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瑞祺先生筹备组织、精心安排下发起的,同时得到了周至县传统文化学会执行会长王耀群主任及周至县孔子学会、周至县庙寺文化研究中心、周至县东岳会、下侯家村老年协会、周至县孝道文化研究院舞动金周艺术团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鼓励,簇拥我“潇洒走一回”,对大家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谢谢各位领导!谢谢大家!
“老年兄弟们,让我们定格在‘一路欢笑,一路歌,一路风情’中,度过这美妙的人生,让枫叶更赤,让夕阳更红,生活有滋有味,更具魅力。侯某与高者为伍,与善者同行,与学者相聚,不亦乐乎!祝大家身体健康,全家幸福!谢谢!”
台下须臾又报以热烈掌声。
第七项,由侯老先生的长孙女侯雯菲和外孙女李青分别向老寿星敬献寿桃、佩戴王冠和敬献生日蛋糕。
侯老先生的儿子搀扶着侯老先生和侯老夫人登堂入座。侯老先生挨着侯老夫人,正襟危坐。耳旁一直回响着主持人杨光先生的连珠妙语:“寿星高坐喜康健,清莲对藕彩凤游,天女散花庆寿诞,亲友登堂拜寿星。”
亭亭玉立的长孙女侯雯菲手捧满碟寿桃,静默站立,时刻准备着。
此刻,最让人回味的是,杨光先生所讲的《孙膑拜寿》的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的战国时期,有个著名的军事家,名叫孙膑。在孙膑的青年时代,他曾在云梦山拜王禅老祖鬼谷子为师,学习武艺。因为学习刻苦用功,十多年都没有回家。在武艺精进之后,孙膑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忽然想起自己的母亲,她已是要过70大寿的老人了。他便提出请求,恳请师傅能许他回家向母亲拜寿。鬼谷子同意之后,在山洞的槐树上采摘下一颗又红又嫩的桃子,递给孙膑,说:“你学习刻苦用功,而且时刻不忘自己的老母亲,今天你要前行回家,为师别无他物,送你一颗寿桃,作为我的一份心意。”孙膑领了寿桃以后,千恩万谢而去。
回到家中,家里的人高捧寿桃为孙膑的老母亲祝寿。因为老母亲思子心切,她的头发已经全白了,眼睛几近失明了,脸上也早已布满了皱纹。孙膑看见母亲形容之后,非常感动和心酸,双膝跪下,亲自递上了师傅送给他的那颗寿桃。当老寿星接过寿桃,尝了一口之后,奇迹马上出现了。她的头发突然由白变黑了,她的眼睛忽然复明了,她脸上的皱纹也骤然展平了。原来那是一颗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的仙桃。
讲完了故事,主持人杨光先生话锋一转说:“但愿今天这个孙女献给老寿星的寿桃也能使两个老人返老还童、延年益寿。”台下霎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