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猪耳朵层层脆(散文)
很多吃货们可能会天天提到“味道”这个词,言这个馆子的鱼味道好,说那个店里的鸭好味道。如果问他们“味道”这个词是谁发明的,都会做仰天师公,来个一问三不知。其实,我们都应该感谢章太炎老先生,是他在1916年首先创造了“味道”这个词语。
我今天要写的这道美食,其本身似乎并无什么“味道”,人们在吃了之后多以“脆”与“不脆”来论之,它就是猪耳朵。
在整个菜系里,猪耳朵算是一个异类。我们都知道,世上的动物都是有耳朵的,不同的只是形式和大小各异而已,然而能真正博得菜名的,唯有猪耳朵了。我不知道,它是否沾了赫赫大名的“天蓬元帅”之光?
猪耳朵入菜能被很多人所喜爱,不在其味道,而在其口感,而且这种口感又不同于猪身上其它任何部位,所以就显出了它的独特性。
猪耳朵的构造也是独特的,其厚不过一指,薄则仿若猪皮。无论厚薄,它都有三层。外二面为皮,内夹一层白色软骨,毫不拖泥带水搭上半点赘肉,而且皮不软骨不硬,所以吃起来就特别的脆。
猪耳朵多与猪头、猪脚、猪舌、猪尾之类一起卤制。在广东的时候,我也仅限猪耳朵。因为在烹制时,加了各类香料,吃起来味道自然好,但我之所以买它来吃,还是冲着猪耳朵的那份“软硬兼施”而去的。
其实,“软硬兼施”是一门高深的艺术。猪耳朵似乎也修炼了此道,一入口便以微微的“嘎嘣”之声,为你奏上一曲直击心胸的进行曲。当然,这个时候是需要一点小酒来助阵的,慢慢地一口小酒、一条猪耳朵,豪情就会油然勃发了。
记得当年在惠州谋生时,有一四川达州的同事喜欢吃猪耳朵犹胜我千百倍。也是奇怪,单是吃饭倒是平安无事,若是喝酒,那是非备猪耳朵不可。有时散步,见他往卤肉店而去,我就知他晚上又会一醉方休。有一次几位朋友一起去某景点玩,晚餐时寻了一小店吃饭,酒备好了,菜也炒好了,却独独不见了他。待我们正准备结帐走人时,他到提了一包东西回来了,倒到盘里才晓得是凉拌卤猪耳朵,只好又陪他继续喝酒。他告诉我们,自己打的去五里外的镇上买凉拌猪耳朵了。“没有耳朵,那喝个屌酒呀!”他说的很平静,却也斩钉截铁。
有一位河南的朋友插了一句:“猫耳朵吃不吃?”我们大部分被唬住了,猫耳朵也能吃?又一想,纵是能吃,又哪里有卖?后来经河南籍朋友解释,我们才晓得,所谓的猫耳朵不过是北方的一道面食而已,因为其两头翘起,巻曲成小片,形态像极猫耳,故得其名。听罢,我们哈哈大笑。
后来我从某本营养学书上看到,猪耳朵虽然其貌不扬,更属边角碎料,但却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对养生大有好处。
世上美食千千万,都是有其独特个性的。就有的以营养为本,有的以香气撩人,有的以鲜味取胜,有的以口感见长。
这道猪耳朵菜,哪怕资质平平,哪怕味道乏乏,但独具了层层脆的特点,那便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