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蓝】静夜心得(系列·六十三)
1、许多现代诗人常误用“泼墨”和“沧桑”两词。“泼墨”是中国画技之一,并非写文作诗;“沧桑”是指巨变,并非景色,亦无“苍茫”之意。
2、善于打扫和整理的人不是一般的人,必是有涵养、素质高的成功人士。有大成就的人,没有一个是生活随便的。中国古人提倡“洁净”,有古语云:“黎明即起,扫洒庭除”。“除”字不是现代人“大扫除”之意,“除”是台阶之意。中国的本土宗教是道教,道教崇尚修炼,终极目标是“长生不老”,修炼的基础是“洁净”“无尘”,所以“神仙”“道人”都手握拂帚,名曰“拂尘”。道家许多经文之中,“洁净”二字多多。道家最基础的经文是“洁净”神咒。
3、不要误以个人周边的情形当作世界来认知,不能“坐井观天”。其实世界太大了,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能完全认识世界。一个人不论如何聪明好学,他也不能尽知天下的。
4、世人经常在“自以为是”之中惊醒,然后叹道:“原来并非如此。”但是还要注意,也有许多所谓“真相”也不是真相的,是一种“真相”被另一种“真相”掩盖着。
5、照片的生命在于视角。同一境地,以不同的视角拍摄,就有不同精神能量。
6、“洋洋万言”一词是客者之赞语,而非主者自述之所宜用。
7、人生处世之道理多了去了,各自捡些适用于自己的挂在嘴上罢了。
8、有人用“拾级而下”来描述渐下台阶,其实用词不当。此词是专用于登高上行的,只有“拾级而上”之说。
9、“谁也无法”并不等同于“谁亦无法”。用词之维妙,视事物之细节而择其适之。
10、“智慧”,简单来说就是顺时施宜、把握分寸。
11、事在人为,为或不为而已。
12、不在其下,不受其制。
13、世人皆晓的虚构故事它就是“真实”的,它比只有个别人知道的真实故事还要“真实”得多。比如“月中嫦娥”、“鬼神”、“龙凤”等等。
14、孤独的人从另一种视角看世界,他的感受别有况味,当然也会别有诗意的。
15、人老了为什么特别喜欢怀旧,因为过去的一切,是他亲身感受的,未来的一切,他难以坚信。
16、有幽默感便是智慧形成的开始。小孩的成长尤其如此。
17、天真是小孩的标志。天真是未成熟的表现。天真是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
18、拥有历史知识和历史文物才是真正的富有。
19、什么叫生活?生活就是对今天的事情感兴趣,对明天情况充满期待,对理想不止地追求。
20、光会读书不算有本事。南北朝时梁元帝萧绎读书成僻,终生读书,但他的治国方略没有一着是高明的,晚年更是败绩连连,最终导致国破饿死。
21、一万个人有一万条人生轨迹,各自不会重合的。
22、人生既来了,必定都要走。没有来之喜,便无去之忧。无数没有来,免去多少愁。早走不知悲,晚走不知喜。早晚都一样,走后尽不知。要知后人知,去者无消息。
23、道德,是思想者为适应社会现状而提出的行为规范。离开社会现状去谈道德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在旧社会,强迫妇女裹脚是社会普遍认可的,妇女若反抗就被认为不道德。而在新社会,谁再强迫妇女裹脚是不道德,更是犯法!
24、无事的一天,是上天赐给你的最大的幸福,有病有灾的日子,你会相信这句话的。
25、复读唐诗三百首,自称诗人一无有。“诗人”二字后人送,并非当时出自口。
26、自我欣赏的“学问”是相当可笑的。“学问”要经得起世人的批评。
27、不是真情动,何必乱写诗。当今不少人多误会唐宋之诗词是古人的文学创作,类似于学生的作业。而我以为那些古诗则是古人心情的记录,类似于现在的日记,是以诗的形式所作的日记。
28、一些人每天觉得有做不完的事,另一些人却为如何打发一天的时间而犯愁;一些人能静下心来写成文章;另一些人连静下心来读都不可能。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
29、人们习惯于承认对事物的首次认知,哪怕这次的认知是不太正确的,当他后来意识到首次的认知有问题时,他仍然不情愿去纠正,甚至还想方设法去为之辩护。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30、你培育的苗,你植的树,它已经开花结果那就成功了。有成就感就应该知足,你别一定要吃到果子,你别一定要享受你的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