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遇见母亲(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遇见母亲(散文)


作者:有凤来栖 布衣,130.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78发表时间:2018-11-02 10:40:01
摘要:仿佛是此生第一次与母亲真正相遇,我看到的母亲不再是我想象中的母亲,而是一个鲜活的丰满的母亲,她有她的经历,她有她的不足,同时,她有她的诸多优良品质。她是千千万万母亲中的一名,平凡的微不足道,却也伟大的让人感动,她用生命传承了生命,尽管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但是她已尽力而为。我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自豪,庆幸此生母女一场。


   “妈妈特别想要一个男孩,当得知生的是一个女孩时,她当时就哭晕过去了,深深的失望甚至是绝望让她忘记了我的存在。在那个四面透风的小破屋里,没过多久,我便得了伤风,要不是那个赤脚医生,我想我早已不在了……我的妈妈,她该是多么的嫌弃我……”
   “关于小时候的记忆,除了哭声就哭声,我哭,妈妈打我;妈妈打我,我就哭得更厉害,于是,街坊四邻都叫我‘哭女’,我感觉我的母亲非常非常的厌烦我……”
   “我不知道自己的生父生母是谁,我一出生就被他们遗弃了,要不是养父母收留,我的小命早都没有了,让我如何去爱他们……”
   “我不能靠近我的爸爸,他让我觉得恐惧,记忆中,他总是喝酒,然后回来打妈妈,打我们,我们无处可躲。后来,他抛弃了我们,和另外一个女人跑了,我恨他,我永远不会原谅他……”
   是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回首过往,委屈、孤单、无助、愤怒……太多的伤痛,让我如何说爱你?
  
   二
   我们是折了翅膀的天使,降临到人世间。一路走来,艰难坎坷,实属不易。
   我们无法理解父母的冷酷与狠心,我们怎么能接受这样的人做父母?他们真的有资格吗?他们真的完全接受我们?抑或我们的到来只是一个无奈的存在?如果不喜欢,何苦把我们带到人世间?
   我看到很多的人,在谈到父母时,痛苦、绝望、愤恨,甚至叫不出爸爸妈妈。
   前段时间,那个绝望的跳江的浙大博士,更是在其遗言中写道:“只愿下辈子投胎不再做您的孩子。”在看似平静的文字背后,该是对妈妈多大的怨和恨,以至于断了母亲的所有愿想。
   我亦如此,一度无法相信母亲是爱我的。想起母亲时,总是想到她愁苦而厌烦的眼神,无论我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满足她的期望。我一直努力着,想要得到妈妈的认可,想要看到她能给我一个认可的灿烂的笑,可是从来没有。我一直想要亲近她,但在我们之间却始终有一种距离。虽然一直相安无事,甚至看似亲近,但常常地,我会被一种莫名的无力、无助、绝望感包围。
   压抑的情绪终究是会爆发的。国庆长假,带着孩子回老家的第三天,或因着凉,或是上火,小家伙突然高烧起来,喂了退烧药体温还是久久无法降下去。我各种担心,心急如焚,决定带孩子回去,毕竟老家的医疗条件有限,而我不能拿孩子的健康开玩笑。我去和家人说,我需要他们开车送我回去,妈妈听完后开始唠叨:“这是怎样回事,过年回来这样,现在又是这样。”我没有接话,她继续说:“非得开车送吗?坐汽车行吗?要不去公路边等等?”那语气,让我觉得我就是个麻烦,是我耽误了她的庄稼,那语气也让我觉得我和孩子在她眼中无关紧要!
   一瞬间,我爆发了,那个乖乖女的形象荡然无存。我狠狠地说,“你说的都是什么?让我抱着生病的孩子站在马路边上等车吗?!不可能!这种情况送一下不可以吗?”说完,我径直上楼,抱起女儿,提起行李就往门外走,对跟在我身后的妈妈,视若无睹。我钻进车里,甚至连再见都没有说,留下她呆呆地站在那里。我甚至发誓,以后如果不开车,我再也不回这个家了!是的,我无法理解,我满心失望与愤恨,我的妈妈怎么可以这样?我在她心中,到底有没有一丝位置?难道她从来都没有爱过我?
   回来后的很长时间,我都没往家打电话,爸爸打来电话,说妈妈很牵挂孩子,让我给妈妈打电话,我也只是应着,却以工作忙为借口从不付诸实施……
  
   三
   不是说时间能抚平一切伤痛吗?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怨恨中又多了丝丝的悲伤、难过、痛苦、愧疚……却独独没有释然?
   我一直纠缠于事件中无法释怀,直到一个无眠的晚上,我躺在床上,思绪乱飞。我想起了我的老师,他曾跟我说过,“如果真的没有爱,你能活到现在吗?要知道,小的时候,父母的一念就可以决定你的生死,而爱是你存活下来的前提与根本。”初闻不识其中意,而如今,痛苦开始让人思考,想着这句话,我开始第一次真正地回头去看妈妈,去看那个并不完美的妈妈。我试着将那个被我用愁苦、厌烦情绪覆盖的妈妈从她身上分离开来,当我这样分离时,豁然间,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的妈妈,那是一个乐观、勤劳、善良、不畏艰难、爱孩子如生命的妈妈。
   历历往事像潮水一般倾泻而至。我想起了妈妈这些年的不易。在她做女儿时,因为姊妹多,她没有上学的机会,白天洗衣做饭,照顾弟妹,晚上还要纺纱织布,她几乎承担了她母亲所有的责任,得来的却只是更多的要求和责备。结婚后,她也并没有得到多少丈夫的关爱。重男轻女的思想,让一直生不出男孩的她在街坊四邻里无法抬头。她只能拼命地干活,家里地里,无休无眠。我终于明白,那些愁苦与厌烦,从来都不是因我而起,那时妈妈的生活事实,我可以把还回去。
   可是,即便如此,她依然将孩子们照顾得妥妥帖帖。我记得小时候,无论家里条件多么不好,无论她多么忙,她总是能让我们穿得朴素干净;我记得即使农活再多,她一日三餐都是准点做好,从不会因为吃饭问题耽误我们上学。我记得那些年,为了让孩子们都可以上学,她挨家挨户借钱,受尽白眼与嘲讽。亲戚们背地说她傻,说女孩子上学有什么用,送出去打工还可以给家里赚钱呢,而妈妈却说,她们想上也能上,我不能耽误了她们。我记得在我过得不如意的时候,她默默带着我到田野看漫山遍野的菊花开满山坡,她或许知道,那片生我养我的黄土地,会给我力量,让我平静下来做出自己的决定。我记得生孩子那年,她过来陪我,连新年都没能回家。我记得她看到我平安生产和看到孩子时的欣喜,她曾一遍一遍和我絮叨,她是如何喜欢这个漂亮的孩子。我也记得我进入手术室时,她坐立不安,暗自流泪,然后不休不眠地在病床前守护着我,当听说复查结果出来,不用再二次手术时,她如释重负,烧香拜佛。
   原来,我从未看到,我的妈妈,她是如此的伟大,是的,毫无疑问,她是一个伟大的妈妈。我听到她说,“傻孩子,妈妈怎么会不爱你,妈妈一直为有你们而感到骄傲,妈妈只是觉得,这辈子做我的孩子,让你们受了太多的苦,觉得对不住你们……”
   仿佛是此生第一次与母亲真正相遇,我看到的母亲不再是我想象中的母亲,而是一个鲜活的丰满的母亲,她有她的经历,她有她的不足,同时,她有她的诸多优良品质。她是千千万万母亲中的一名,平凡得微不足道,却也伟大得让人感动,她用生命传承了生命,尽管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但是她已尽力而为。我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自豪,庆幸此生母女一场。
   想到这里,深夜里,我躺在床上,泪流不止。我感到一股股爱的暖流在我全身流动蔓延,我看到,原来自己是如此的幸运和幸福。我看到一路走来,周围那么多的人给予我的信任、关心与包容,任我疯,任我狂,任我折腾,任我任性。是啊,这一路走来,关怀于父母,包容如老公,受教于师者,如果这都不是爱,那么爱又是什么呢?
   第二天,我拿起电话打给妈妈。
   秋高气爽,天气真好,一如这份释然的心情。
   我也明白,能抚平伤痛的,唯有爱。只是,很多时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太多的痛苦掩盖了那些浓浓的爱。我们身处宝山,却还在四处寻觅,撞得头破血流,其实,回家的路,就在我们的心中。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痛苦,一念幸福。
  
   四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大多是与父母的连接出了问题。无论你接受与否,父母都是给我们了生命本真力量的人,只有拿回这份力量,才能让爱流动起来,我们才能真正过得幸福快乐;反之,我们将会终其一生的去寻觅,去投射,然后在求而不得中迷失自己。
   一味的排斥痛苦,只会得到更多的痛苦。这就好比,你用尽力量想去推到一堵墙,你费尽了全身能量,只能一无所获,只能两败俱伤。
   心理学认为,要正确地认识父母,在人性的层次而非角色的层次上与他们相遇。父母也是人,而非无所不能的神、不会犯错的神。要相信,父母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已经努力做到了最好。只有把他们还原成人,接受他们的不完美,我们才能与父母实现真正的连接,才能与父母有更深层次的、灵魂的相遇,相互懂得,并深深理解。
   我想,无论我们拥有怎样的父母,都不能成为我们停止追求属于自己的平静和幸福的借口。而接受父母的不完美,其更大的意义或许在于,了解到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放下完美父母的想法,学会去爱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孩子,不要让曾经的伤害重演。
   所有的遇见都是一场缘分,愿我们在这场缘分中学会感恩学会爱,愿我们在爱中学会和解,学会放下,让我们珍惜拥有的一切,爱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默默爱着我们的人。

共 34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佛印说,心中有佛,所见皆是佛。作品《遇见母亲》中,由于作者的误解,一度认为母亲并不爱自己,母女之间表面亲近,却始终有一段心的距离,甚而,因一件小事,还发生了一次激烈的冲突。在一个不眠之夜,当作者“试着将那个被我用愁苦、厌烦情绪覆盖的妈妈从她身上分离开来”时,豁然间,“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的妈妈——一个乐观、勤劳、善良、不畏艰难、爱孩子如生命的妈妈。”由此,作者感悟到:“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大多是与父母的连接出了问题。”要想正确地认识父母,必须要在人性的层次而非角色的层次上与他们相遇。文章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在接受父母“不完美”的一面的同时,更由此及彼,论及了要爱孩子、爱家人、爱所有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默默爱着我们的人。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于人,只有明白了爱的意味,最终才能实现“灵魂的相遇”。一篇关于爱与亲情的精彩随笔,流年推荐共赏。【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11-02 10:44:32
  感谢作者赐稿,欢迎加入流年社团!问好。秋安!
思绪飞扬淡墨痕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