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微型小说 >> 一次性感动

编辑推荐 一次性感动


作者:飞向天宏 童生,779.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04发表时间:2018-11-02 19:00:49
摘要: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震撼,一次性感动造就他的人生……

一次性感动 一个偏僻的山村,全是弯弯曲曲的小路,祖祖辈辈人进进出出都是这条路,要是从这山村通向镇上,应该有十五华里路程。
   这是一个贫瘠的山村。
   村庄不大,三面环山,居住了86户,其中有5户人家在沿海城市打工,赚到些钱就趁早在镇上买上了新房,算是本山村的冒尖户了。平时这5户房子是空的,“铁将军”把门,屋檐上结满了蜘蛛网。房子虽然不算咋样,有些破旧的样子,只有过年过夕,才可看到贴上了对联,特别是春节,这几户人家也打扫干净的,门口打得满地花爆碎片了,春节一过就关门闭户。
   显然邬华在村子里的家庭生活排不上队。
   邬家寨,就是这个村庄的名字。以前都认为山寨都是挺小的,满了八十几户,叫村庄也行,但祖宗定下的邬家寨名不可改。这村庄都姓邬,平时这村庄很平静,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有几户人脑瓜子好使,也就跟镇上亲戚出门打工,所以你带我、我邀你赶潮似地走出了山门,当然留下了太多都是老人和小孩。
   据本寨老祖考究,是清代未期从山东某处做小生意的邬七,在这山坳里搭了个棚,娶上了媳妇,生了后代,以开荒种田为业。
   寨里有个名叫凹妹的妇女,四十好几了。她一生只生了一个儿子,没有生过第二胎,按山村的说法,这就是叫“秤砣生”。尽管凹妹再聪明、再观言察色,没有人往心里去,只有自己清楚。
   凹妹的儿子叫邬华,个头矮小,黝黑皮肤,有人帮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外号叫“黑包公”,弄得村里人都这样喊他。左邻右舍都认为邬华像他爹,像一个模子刻下来的样子,这就是他爹邬根明的基因遗传的缘故了。
   邬根明是凹妹的丈夫,每年都在附近镇上帮人家打短工。他因个子小赚不到钱,所以家贫,年收入微薄。平时家里生活花销都是靠凹妹勤劳养了二十几只老母鸡生蛋,集拢后才拿到镇上卖点钱,再买些生活方面的东西。凹妹从来不乱花一分钱,等儿子邬华好不容易读高中了,她仍然保持省吃俭用的传良传统。丈夫憨厚老实,在山村,她嫁给这样的丈夫是被人家瞧不起的。
   八十年代中期,儿子读上高中了,凹妹每个星期只能给儿子带上五元伙食费和几盅家乡土菜,从不给钱。回校时,邬华都装满母亲的千叮咛万嘱咐:要争气、要读书!邬华也很理解母亲。当他读高三了,老师要求每位学生必须住校,凹妹找过班主任老师,老师说过,谁也不能搞特殊,我抓的是高考质量。她也知道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就不再提不住校的事了。高三了,最后一个学期,临近高考都进入倒计时。她心里老琢磨,高考要紧,念书就是最后三天考试,好不好这是关键,不看过程看结果嘛!
   记得有一次,邬华真的被母亲一番话感动了,当时他还流下了眼泪。高三开学第一天,他坐在母亲面前,凝视她不说话,心里好似打翻了五味瓶那个滋味。他知道母亲是一个善良、贤惠、慈祥的母亲,平时勤俭治家,踏踏实实做事。看到母亲佝偻的背影,双鬓斑白,额头早已被岁月刻上了深深的皱纹,他倍感心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尤其是母亲的一双手,都成了“松树皮”了,更是疼痛万分。
   那天临走时,凹妹叫住儿子说:崽呀,我们家穷,但志不可短,好好读书吧!你爹个儿小,兄弟又少,你自己也是单传,知道吗?你爹在外面打工人家老板嫌弃,也挣不到几个钱,你……你个子也小,只有走读书这条路,唉……她摸摸将要给邬华带去住校睡觉的被子,只听到被子发出“嗞拉”的声音,是手磨擦被子的声音。她继续说:这不像样的被子是你爷爷娶奶奶时那年头最值钱的嫁妆,也是邬家床上用品最值钱的“传家宝”,你带到学校去要好好爱护它,咱们不跟人家比富贵高低,要比志气大小,俗话说的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邬华摸摸被子,又握握母亲的手,看看母亲,泪水开始滚落腮帮,默默地点着头:娘,我懂!
   村寨虽小,还是人家有经济头脑,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卖部。一来方便本村群众,二来赚些小钱。一天,凹妹走到小卖部想买包食盐,她在柜台前站了一袋烟工夫,老板娘也没有跟她搭话。后来打量了她一下,冷冷地问:凹妹,干啥子事?凹妹回道:买包盐,家里吃空了。老板娘吐出嘴里的瓜子壳,又迅速塞了一粒瓜子,爱理不理的样子:我家盐也卖空了。凹妹指着柜台下:那不是还有吗?老板娘不耐烦地说:那是村主任老婆买过的,她来不及拿走,等一下我亲自送去。凹妹说:她也买不了那么多呀?老板娘扭过身子吐出一句话:她一起买了!凹妹没再吭声,把钱往衣兜里一塞,只好尴尬地退出了小卖部。中午烧菜,她把一只装盐的瓦罐子刮了又刮,刮点盐沫放在青菜里,就算转了淡淡味。邬华刚从学校回家,轻轻地走到娘的身边,吃了一口青菜:娘,菜好淡,再放些盐吧。凹妹说:娘习惯吃淡的。邬华:娘,这菜真的吃不得,没有一点咸味,我来放些盐。凹妹按压瓦罐不让,邬华心里明白了怎么回事,就拔腿向外跑。她叫着:儿子回来,小卖部没有盐卖啦。
   当邬华转身后,双手空空。凹妹也知道怎么回事,叫住儿子笑着说:这盘菜就这么吃,让你臭小子过一下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缺盐的生活滋味吧,当年红军革命战士们都吃的苦,跟随红军首长闹革命,以苦为乐,吃的都是少盐的菜,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最后红军爷爷他们走向成功了。你要好好读书,千万不要让人家瞧不起咱们。邬华默默地点头。
   此时,外面起风了,突然间天空乌云陡暗,下起了大雨,邬华走向屋外,凹妹又继续说:外面下雨了,往外面跑干嘛?邬华说:看看我同学来了没有,他们说过来玩的。凹妹把头向外探望着:是谁在说话?邬华:娘,他们就是我的同班同学。她跑出外面就急了:下雨了,还不把他们请进屋?人家是客,又是你的同窗学友,更是你以后走向社会的好帮手,家里再穷也要请他们一起吃顿饭,是吧?同学们之间的友情你晓得啊。于是三位同学一起进来,凹妹拿来了旧衣服,帮他们边擦拭湿头发边说:快擦干,不然会着凉的。一位同学说:谢谢婶。凹妹看着他们,心里在想,人家肯定没有吃饭,来玩嘛,又逢下雨,真不好意思。她走到桌也,迅速上把刚才一盘炒的青菜端回去放些酱油。凹妹笑嘻嘻地招呼他们坐。其中一位说:婶,别客气,我们是邬华同学,这雷阵雨下的不是时候,年轻人淋点雨算啥?千万别客气,我们几位都是穷人家的孩子,都吃过饭了。凹妹看看他们说:你们没有说实话,再穷也要吃顿便饭。凹妹二话没说,狠心把生蛋的母鸡杀了一只,准备烧水拔毛,此时“漏屋偏逢连雨天”,厨房里灶台前的柴又烧得差不多了。凹妹走到房间里拿来一把斧子,提起斧子“啪啪啪”把厨房挡风的门劈了当柴烧。同学看见了连忙拦着:婶,这不要呀,怎么把挡风的门也烧了?婶,我们都吃过了,别麻烦您啦。凹妹擦把汗笑着说:骗人,婶看得出你们的弯弯肠子,你们的肚子是空的。人,一定要诚实,一定要说老实话,将来走上社会也要好好做人,为老百姓办些好事,婶也希望你们读好书啊!这样人家才不会看扁咱们,你们懂吗?他们都默默地点了头。
   高考罢了,一个月后,邬华拿着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兴奋地跑回家:娘,我考取了,我考取了!凹妹露出了微笑,她终于长长地呼了一口气:儿子,长出息了,儿子,长出息了。呵,儿子,什么大学?邬华甜甜地笑着说:中国人民大学。她回答说:人民的儿子就要考人民大学,儿子,娘对你说的话,你做到了,他们考的好吗?邬华咕噜咕噜喝了一些水:娘,他们都考取不同的大学了。凹妹点点头:都是好苗子,都是好栋梁。
   邬华录取大学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天在村里传开了,三天在镇上传开了。
   上大学的头一天,摆了几桌酒,市教育局领导、镇上负责人、村里主任都来庆贺,放了一挂特大的爆竹,那声音回荡在山谷间。
   凹妹的腰也挺直了,脸上从此也挂起了笑容……

共 30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感动不会是一次性的,也许是一次特别的感动。邬华是邬家寨凹妹的儿子,也是穷人家的孩子,但是凹妹经常教育儿子,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志气。她鼓励儿子发奋读书,只有这样才能出人头地。后来,儿子果然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凹妹的腰也挺直了,脸上从此也挂起了笑容。一篇非常励志的微型小说,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11-02 19:03:22
  故事很感人,但总觉得题目不合适。母亲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儿子,怎么只是“一次性感动”呢?个见。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飞向天宏        2018-11-02 19:35:59
  谢谢武老师的精彩点评,你辛苦了!
3 楼        文友:飞向天宏        2018-11-02 19:51:54
  题目就"一次性特别感动"吧!
4 楼        文友:老游湖        2018-11-08 07:34:19
  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这里可见一斑!
   读完全篇,感觉第一段似显多余。有第二段那一句足矣!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人间,揽经史子集,只为敷衍成一则小文。
5 楼        文友:飞向天宏        2018-11-10 10:49:46
  谢谢老游湖老师宝贵指点,遥祝问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