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刊视界】出书
你又出书了,咋没作个“序”?
周末,市作协副主席王一石逛书店时,在新书推荐的书架上看到了王喜文刚出的新书,他仔细翻阅了一阵子,摇摇头,从左裤兜里掏出手机,拨通了王喜文的电话:“哎,喜文啊,我新华书店看到你的大作了,立意含蓄,清澈内敛,平中见奇,细节饱满而精巧,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较高水准。嗯,进步不小,不错,不错!”
王喜文笑笑,说:“谢谢王主席的鼓励和厚爱,见笑了!不足的地方还很多,还请您多多批评指导。”
王一石说:“这个嘛,细品,是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值得推敲。之前,你不是说让我为你的新书作个序吗?嘿嘿,咋忘了?再忙,你至少也得写个后记啥的吧!”
“这?是啊!嗨,后来不是出版社催得紧嘛,怕您忙,顾不上,就仓促出版了。”“唉,原来是这样啊!”王一石摇头叹气,没说再见,就挂了电话。
听到电话那边传来”嘟嘟“的忙音,王喜文心想,说的好听,可谁愿意给一个明不见转的草根作者作序呢!出书之前,王喜文是希望王一石能给他的新书写个序,可王一石的答复是:“真忙啊!厚厚的一本书,要我猴年马月能读完?要不,你依我的口气写好序言,到时我给你润色一下,署上我的名就好了。”
王喜文思虑再三,放弃了为自己的新书作序,于是就有了王一石电话里“语重心长”的一番指点。
那个周日,与王喜文小聚,他带来新出的书送我,我问:“咋没作个序?”他嘻嘻笑着,问:“非要做序吗?你是第二个问我这个问题的人?”
我笑问:“是吗?谁是第一个?”
于是,王喜文就说道起王一石打电话问他写序的事。最后,他叹口气,意味深长地说:“出书嘛,这个所谓光鲜的序,不作也罢!”
“是啊!不作也罢。”我随声附和。
王喜文问:“你出版的书,会拿给父母看吗?”
“这?没有。”说实话,这几年,我是出过几本书,还真没拿给老家的父母看过。我带着疑惑,问:“你呢?你出了书会拿给自己的父母欣赏吗?”
王喜文摇摇头,说:“其实吧,起初新书出版后,是带了书回农村老家的。可母亲没进过学堂门,大字不识一箩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如果把书拿给母亲看,怕她老人家尴尬;父亲高小毕业,能识文断字。可如今他老人家鬓发如霜,已是老眼昏花,实不忍心拿给他!于是,那次带回家新书,又原封不动带回来了。”
“这不一样的情况吧!哈哈……”我笑了。
“哈哈……”王喜文也憋不住乐了。
最近,王喜文又一本新书要出版了。那天,他回农村老家看望父母,趁老伴去厨房做饭的空挡,父亲突然小声问王喜文:“嘿嘿,儿子,听说你要出书了,有这回事吗?”
王喜文一愣神,问父亲:“谁说的?”父亲“嘿嘿”乐着,说:“傻小子,别瞒爹了,你可是咱村了出了名的大秀才,能出书,荣光得很!你上次出的书,爹都看过了。”
“啥?爹你看过了,哪来的书?”
“嘿嘿,爹是在新华书店买来的。”
“呀,爹,你咋不早说?咋还花钱买上了!我那还有十几本哩。”
“嗨,告诉你吧,那天我在咱县里的新华书店买你的书时,还蹲了大半晌昵,有不少人买你的书哩。嘿嘿,真不赖,有出息!就是……”
王喜文问父亲:“就是啥?”
父亲舌尖舔舔干裂的嘴唇,低声说:“就是能多写写咱村的事,写写你爷爷奶奶和爹娘就好了!”
“这?”父亲一番话,深深触动了王喜文的心,他深情地抓紧父亲的双手,连声说:“爹,能,能啊!我就要出版的这本书就是写咱家乡、写亲情的散文集……”
“呀,真的吗?好好,太好了。”父亲双手抖动,脸上笑得像朵花。
“爹,真的。“王喜文频频点着头,眼角盈满泪花花。
“儿啊,到时出了书,一定拿家来!爹有老花镜,我天天读给你娘听。真好,太好了!哈哈……”
爹笑,王喜文也笑了。
哈哈……哈哈……
“嗨嗨,你爷儿俩,疯疯癫癫笑个啥?看看,都快要把咱家屋顶笑开缝了。”王喜文的娘从厨房里快步跑过来,嘻嘻笑着,大声问老伴。
“嘿嘿,你说笑啥?咱儿子又要出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