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人间暖情”征文】生日的二重性(散文)
“生日二重性”这个话题,是我琢磨了很久的一件事儿,总想把他写成文字,把要想说的话说出来,以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与母体分离的那一刻开始,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人庄重地来到人间世界的开始,而母亲经过痛苦的分娩,得到的是怀胎十月的喜悦,这是一个新的身份,是一种新的体验。这一天,就具有了母子不同身份的“生日二重性”
听老人们讲,很早以前人们把临盆产妇的分娩比作是一次鬼门关的徘徊,这绝不是夸张。那时由于医疗条件的落后,很多难产情况难以预测,母婴各种风险都有可能发生。母亲的劳累从十月怀胎开始,就像秋雨连绵,没有停止的时候。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初期的妊娠反应,食欲不振,体型变化,体重增加,到后期的分娩疼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的种种担忧,一个母亲要经受多少的煎熬和痛苦,只有母亲自己知道。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农村家里很穷,我家兄弟多,母亲又要带孩子,又要推磨倒碾、挑水做饭,还要负责一家人的穿衣缝补,一天从早到晚总是闲不下来,有做不完的家务。父亲呢,起早贪黑参加生产队里的农业劳动,以便多挣些工分来养家糊口。在那个年代里,大家都盼着秋天分粮的那一天,村里每年分给家里的口粮,大部分都是些玉米、谷子、小杂粮,每人一年只能分得几十斤的小麦,在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里,除了过年过节、婚丧嫁娶、来人待客,平时大都是一天三顿的粗粮饭,很少能吃上一顿好饭。尽管如此,只要是孩子们的生日,母亲还是要特意地做个小锅饭,让我吃一顿鸡蛋面。就为了能吃上一顿好饭,眼巴巴地盼着自己生日到来的那一天。对我来说,这一天是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长大参加工作后,生活条件好了,虽然自己早已淡化了过生日这档子事儿,可母亲还是早早地提前好几天就提醒,说不要忘了过生日,叮嘱着过生日一定要吃一碗长寿面,心情一定要高兴些,一年都会走好运的。
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家,母亲嘱咐妻子要把我的生日过好,妻子接过母亲给我过生日的棒子,每到我的生日这天,妻子总是认真地对待,买礼物、做好饭,高高兴兴地陪我过好生日纪念日。
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妻子操持家务和带孩子的辛苦劲儿,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孩子从婴儿到幼儿,从只会哭不会说,到会说会哭会闹腾;从牙牙学语,歪歪扭扭平衡学步,到会自己独立行走走。这期间包含了一个母亲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和守护啊!经过这么多年的亲身体验,我禁不住开始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哺乳动物中都是从生胎落地自己就能站立起来,去寻找着吃妈妈的乳汁,然而人与动物相比就大不相同了,一个孩子从母亲的十月怀胎分娩落地,到哺乳期,如果没有母亲的精心哺育,自己是很难长大成人的。
俗话说:“儿的生日,母亲的难日。”我国古代史书上早就把生日称之为“父忧母难日”。佛经上也说道:“亲生之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这些个道理,只有自己身为父母,才能见证孕育、生育、养育一个孩子的艰辛历程,才能真切地体会到生育之难、养育之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愿天下所有做儿女的,一定要在父母有生之年,在自己生日的这天,能与父母一起过,让这个生日纪念,成为我们做儿女的“感恩日”。
“生日”的二重性,就在于:生日,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生日,是一年一度的母子情深的纪念;生日,更是儿女对父母尽孝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