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刊视界】把脉
女孩是第三次来中医院看病了。
第一次来,女孩没精打采,脸色寡白,还伴有咳嗽——典型的感冒症状。
把脉中,感冒脉象里突然迸出模糊脉象,稍纵即逝,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
难道……她镜片后那双锐眼一眨不眨盯着女孩看。
女孩单瘦,个头一米五左右,样子像成年人,但脸上却写满了稚嫩。
她是县中医院的主治医师。多年的经验告诉她,脉象不明时绝对不可轻易定论。
她问女孩:“今年多大了?”
“十三岁。”女孩回答说。
“真的只有十三岁?”
“还差一个月才满。”女孩又说,“是奶奶生前告诉我的。”
“家里有什么人?”她又问。
“我是孤儿……”女孩说,“很小的时候,父母因车祸死了。我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去年,奶奶也走了。”
“家在哪?”
“不远,就在医院后面。”
“唔。”她又上下打量了女孩一阵,摇摇头,将心里的疑问埋藏下来,叮嘱说,“先开几剂熬好的中药汤,带回家去喝。如果没好,再来看。”
她开了两剂补药汤,还有一盒感冒止咳冲剂,让女孩带走了。
过了几天,女孩第二次来,病情更加厉害:脸色腊黄,咳嗽不止,还伴有干呕。上次开的药几乎没起到作用。
再次把脉,那个脉象时有显现,但仍不清晰。她又问女孩:“上次的药都服用了吗?”
“服用了。”
“没有浪费?”
“一点儿也没浪费。”
看着女孩,她默了一会儿神,还是摇了摇头。
“再服两剂吧,一定要按时服用。”她又按原方开了两剂补药汤,加一盒感冒止咳冲剂,叮嘱女孩说,“药用完后,无论怎样,都一定要来复查。”
望着她慈祥而又凝重的面孔,女孩点了点头,走了。
女孩这次来,是服用完第二次药后的第三天。
女孩的症状并没有减轻,不仅脸色更难看,且鼻涕眼泪横流,连呼吸也不那么顺畅;身子软绵绵的,无精打采,一双脚像灌了铅,挪动得有些艰难。
看到女孩的模样,她心里一阵发紧,忙将女孩扶坐在椅子上,递了一杯凉开水,便认真把起脉来。
这次,模糊脉象变得清晰。但她仍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开了尿检化验单,让女孩将自己的尿液送去化验室进行特殊检查。
不一会儿,化验结果出来了。化验结果证实了她的诊断,她才吃了定心丸。
她又一次盯着女孩看,脸上的表情凝固了……她想到了自己曾经被害的女儿。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她和丈夫一同随医疗救护队赴灾区救灾,独自留在家中的女儿却被人奸杀了。那时女儿也和眼前的女孩一样大小……顷刻,一种母亲的良知和医生的职业操守让她不能自己,激愤涌上心头。心里暗自骂道:是谁这么缺德,对一个孤怜的幼女下此狠手呢?
“阿姨,我的病很严重吗?”看着她凝重的脸,女孩有些害怕。“还能治得好吗?”
“孩子,问题不大。阿姨会帮你把病治好的。”她尽量克制着情绪,一边安慰女孩,一边叫上女助理,将女孩带进隔离室,继续询问,“你这么小,晚上一个人睡觉不害怕?有人伴陪吗?”
女孩突然显出几分紧张,紧咬嘴唇,眼睁睁望着她。
她看出了女孩内心的挣扎,又说:“告诉阿姨吧,你的病因也许就在这里。”
女孩的嘴唇哆嗦着,眼里盈满了泪水,但还是不肯开口。
“孩子别怕,有阿姨保护你呢!”她继续说着,“你就叫我妈妈吧,我正需要一个女儿。今后,谁也不敢再欺负你了。”
“……不能怪他。“女孩沉默了很久,终于嘤嘤哭泣起来。她边哭边说,“是我胆小害怕,自愿要他伴陪的。”
“他是谁?”
“我们社区的……张副主任。”
“男的女的?”女助理跟着问。
“男……男……”女孩结巴起来。
“唔……”
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该死的!”回到诊断室,女助理狠狠呸了一口,转而问她,“这药不必再用了吧?”
“继续用。”她毫不犹豫地说,“要保护好证据。”
“女孩不是说自愿吗?”
“你就不怀疑孩子被封口?”她推了推眼镜说,“再说,践踏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无论自愿与否,都属于严重犯罪行为。”
她愤愤地说着,拨通了派出所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