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人间暖情”征文】我的家乡黔城(散文)
好久没走一回山间黄土路了。
一日,风和日丽,晴空碧绿,决定去山间走一走。我从黔城体育新城出发,往潕水河走。岸边往右有一条乡间马路,被拖拉机挖得坑坑洼洼的,两旁的松树都是些碗大蔸的,散发着丝丝松毛味,和着茶树,混着干燥的枯草味。
记得那时上哪都是土路,要么是黄泥,要么是黑土。但不管是黄泥道,还是黑泥路,它们都光溜微润,赤脚在上,酥软舒适。
一次与发小上别的村秃山坡砍枳木条。一路上都是些黄泥和黑泥交错的羊场小道,我们都提着“皮草鞋”哧溜一路上坡。回来时拖着长长的枳木条,扛着一头,尾朝地拖着。约两华里的陡坡,一会便到了山脚,浑身上下衣服都湿透了。
眼前山路弯弯,略带些陡坡,让我有“山重水复”之感。郁郁青蓝的松枝,间杂些棕色松毛。树下的芦花,开得正艳。棕红色的穗子,在微风中有些扭捏作态。茶花开得正酣,白里透着黄蕊,耀眼夺目。
脚下的黄泥巴路被车轮压得很扎实,泥腥混着些松香的味道。
透过松树俯视山湾,碧绿的菜畦生机盎然。
沿着黄土路走,走出林荫处,豁然开朗,阳光艳艳的。芦苇丛生,一望碧黄。
拐过一道弯,竹林深处有人家。竹林夹杂着茶树,花儿嫩白,如新嫁娘,带着几分娇艳,又带着几分羞涩。
又过了一道弯,见一老汉挑着担子,与我迎面相遇。我们相视而笑,他放下担与我攀谈,问我:“咋不去看戏?”我愕然,经他介绍才知道,前面山湾林密处有座神庙,信徒请乐队大唱三天。
这老汉说了些村上的事,似清晰而又模糊,我只含糊应承着。我不知这路能不能迂回黔城,经他指点,使我坚信,条条大道通黔城。他还详细叙说,马路前方有岔道,右拐可回黔城。这下我心踏实了,但又怕走出去费时长,就匆匆地与他道别了。
走了一会,只见一田塍山湾,我终于走出了山林,心情豁然开朗了。
抬头望去,有一户人家,有一个柴门,可惜没闻到犬吠。那翘起的檐角,让我不由地想起了公溪河畔那熟悉的老屋……
小时候我家老屋的檐角老远就瞅见了。每到晨炊,烟雾袅袅地从烟窗冒出。夕阳之下,各家的炊烟又冉冉升起,与雾霭纠缠在一起,成为山村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踏上了结实的水泥路,这时听到了不远处传来“过港,过港”的曲颈声,还有牛铃的清脆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