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黄冈人家(散文)
黄冈人家
吴岂强
有个地方叫黄冈。
紧挨长江北岸,所以江对面的人喜欢说这里是假江南,戏称这里的人是“假江南人”。真的也好,假的也罢,这说明不了什么,这里依旧是日出江花红似火的江南水乡。
这里地处大别山南麓,半山区,其实就是大别山余脉所致,小山头连绵不绝,旖旎生辉,风光无限。这里很少下雪,虽看不到“山舞银蛇”的北国景象,山上一般都长着四季常青的枞树,却是大有山舞绿浪的独特的海上风华。
这里民风淳朴,并不是十分富庶,在外打工的居多,可这里人,也就“假江南人”,却出奇地乐善好施,只要你随便走进任何一户黄冈人家,你就觉得没有白来,绝不后悔。
只要你到了这里,就大有回到家的味道。
我来到这里时,已是一贫如洗,穷途末路,而这里我一个熟人也没有,连个网友也没有,这时,我方想起,我咋这么交友不慎——不交个黄冈网友呢?也怪网上流言蜚语,说黄冈人莫交。真是后悔。
天渐渐黑了下来,夜里到哪里住宿呢?
路人甲对我说,只要你来到“俄黄冈”,哪还冇得住的?家家户户都能住!就算家里人外出打工去了,家里没人也一样。
先生,你是第一次来吧,怪不得你不晓得,路人皆知,你随意去哪家,就算是不认识的,你可大胆放心地直接去厨房,厨房里别有洞天福地……
我将信将疑,极其忐忑不安,朝不远处一户人家走去。这家是个在这里常见的两栋二、三层楼。
对了,在这我得补充一下,若站在地势稍高处,你远望,放眼望去,这里都分不出乡村城市,到处楼房林立,火红的瓦顶,白色的瓷砖墙,那叫得个富丽堂皇的美!小山和小楼连成一片,还有碧如镜片的池塘水库镶嵌其中,嗬!俨然一个大大的花园城市部落。
经过热心路人的细心介绍,我知道,一般靠前的三层是主楼,不能随便进,没事你莫进,少进。你就直接进挨着后面的二层楼。
我是生平第一次这么两手空空如也,象叫花子,斗胆走向二层楼房,用手轻轻一推,门就开了,原来并没上拴上锁。
一层正中一间是餐厅,紧挨其后是厨房,旁边的是放杂物的库房,靠边的是车库,第二层全是客房,电脑,空调,卫生间应有尽有,室内收拾得整洁,比五星级酒店套房差不了多少。
这个二层楼当地农村都叫它是厨房。厨房从不上锁,是这里风俗,除了供自家人使用外,它更具地方特色的是,为路人提供的吃饭休息的临时之家,并且全是免费的。就算你是梁上君子,你好吃好喝,好用好住,跟自己家里一样,等你走时,你忍心下手,下得了手么?所以你只要在这里吃了一顿饭,睡了一会觉,你就会被这里的大气的民风无形地感化,你吃饱了,睡足了,走时你也会自觉,很爱惜地把厨房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小心翼翼地将门带好,完后精神奕奕上路。
我饿了,所以我先去了厨房想找点吃的。厨房里应有尽有,冰箱里也是满满的,我懒散惯了,所以我就选择用电磁炉煮了当地人爱吃的包面(冰箱里有包好的),还打了三个荷包蛋,按我的喜好加了调料,对了,忘了说一下的是,若我好喝一口的话,白酒啤酒都有,那我就小炒一两个下酒菜,可这些,我全省略了,所以说我懒散。
我正美美地吃着,这时进来了一位嫂子,嫂子并不一定是要比你大,在这里,只要是结了婚的女性,当地人都管之称呼为一声“嫂子”,是这里人对妇女的尊重和敬畏。
嫂子看见陌生的我,并不惊讶和陌生,笑容满面对我说:“来啦!大哥。”
我忙放下碗筷,起身回应道:“唐突唐突,打扰打扰。嫂子回来了?!”
嫂子说:“这是我小姑子的小姑子的家,全家都在东莞打工,连孩子都带那边读书去了,在那边也买了楼。我是来看看她家厨房里还要添点啥……”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来时我看见前楼是铁将军把门。怪不得冰箱里食物新鲜丰富……路人果不虚传!
嫂子见我只是捧着简单的包面吃,诧异:“大哥,么客气?么不炒几个菜?么不喝点酒?”
不等我回答,就要点火,还生怕冷落了我,边说:“到了我们乡下,要吃我们用的土灶,柴火烧的锅巴饭锅巴粥,用柴火炒的菜……”
我听得随垂延三尺,可我吃包面吃撑着了,还是拦着嫂子说:“不要了,我吃撑着了!”话一出口,我自己都奇怪,我么也和陌生人说话,也象跟自家人说话那么随便,那么自然,那么不遮不掩。
嫂子并没有停止生火:“那我给你再炒两个菜,喝点酒……”
“不要!嫂子你就别忙乎了,我不喝酒,不会喝酒。”我赶紧制止。
"真的假的?到这莫假!有啥吃啥,想喝就喝……“好热情实在的黄冈嫂子。
“不装假,我真的不喝酒。”我差不多要起誓了。才算说服了嫂子。
“那今天算了。太阳能里有热水,你洗洗澡,歇着吧,那我回了。”临出门她又回头说:“屋后有桔子树,柿子树,想吃,自己去摘。”
“恩啦!”
“明早我来给你做锅巴粥吃。”走出很远了,她又转身喊着。
“不用麻烦嫂子。”
我嘴上虽这么客气地回应,可心里却很期待,因为自进黄冈,我就听说,这里农村的锅巴粥简直是一绝。
我泡完澡,把空调调到适宜的温度,打开电脑,呵!网线还真没停。
我这第一件事,就是查锅巴粥的做法。
黄冈人就是勤快,会过日子。连农村烧火的柴草,都要规规矩矩扎成一个一个的小把子,然后捆成一大捆,码垛放在柴房里,做饭时,拎出一大捆,解开,用一只大火钳夹上一把,送进灶堂燃烧。锅巴粥就是在这样精致的,倾注了乡村人多少功夫多少爱的草把子,一点一点地细火慢温下烘烤出来的。你说能不好吃吗?
这里农村做锅巴饭也很独到,煮饭时多加水,等锅里开锅后,见米有七八分熟时,就把米捞出来空尽米汤,然后再重新下锅,沿着锅边淋点清水,盖上锅盖,须强调的是,煮米时要用硬火,地方话,就是烈火,焖饭时要用软火,也就是文火慢慢地烘烤,你急不得。黄冈妇女就是好耐性!
烧火烧到,能听见锅里嘎巴嘎巴响时,便可住火,别急,最少还要盖着锅盖焖上15~30分钟吧,这时候满厨房都是浓郁饭香。
这时可以揭开锅盖,盛出白白胖胖的米饭,留下贴在锅面上的硬锅巴,只要你用锅铲轻微一用力,整个整块的锅巴就下来了,翻开一看,金灿灿象个大太阳。
喜欢干嚼的,你轻轻咬一口,酥脆酥脆的,随着你细细咀嚼,顿时满口生香,那种纯粹的自然香。香死个人!
如果将先前煮米时,空出来的米汤倒进锅里和锅巴一起再烧开锅,只一个开就停火,剩下的余火细细地温煨,这时的锅巴粥,包你吃了想吃,吃撑破肚皮还舍不得放下。真是极品,江南一绝!
不等第二天天亮,我在睡梦中就吃到了这浓郁金香的锅巴粥,没吃够,直巴拉巴拉嘴,终于把自己巴拉醒了。
一看时间才凌晨两点,想再接着睡,没门!馋虫早把瞌睡虫打跑了,于是,我打开电脑,在空间里写下这篇《黄冈人家》……
【吴岂强】农民工,湖北黄冈市作协会员,现住黑龙江富锦。联系方式;电话18745422983/微信wu660904/地址黑龙江省富锦市东祥花园B15-3-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