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流言(杂文)
所谓流言,就是指没有事实根据的言论,散布这些东西,无异于制造垃圾,大小便失禁随地排泄之类行为,损人不利己。
流言始于恶与妒。美国流行之王迈克尔杰克逊,是一名美国歌手、舞蹈家、表演家、慈善家、音乐家、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但却被冠以性格古怪、整容、种族歧视、性侵儿童等罪名,一生光芒万丈,也遭受无数诋毁,成名之后,围绕迈克尔杰克逊的诽谤一直未曾停歇。1993年、2003年,他两度被指控性侵儿童。两个孩子都是他曾救助的对象,但人性之恶比可比农夫与蛇的故事可怕多了,好心的救助换来的是诬告,甚至有法医上门对他进行了毫无人道的裸体检查,2005年6月13日,陪审团在持续9天的辩论后达成裁决:无罪。当他在胜诉后说道:“我再也不相信任何人。”性侵儿童案件带给他的影响是一生的,即便被判无罪也被外界误解了一生。直到他死后FBI在官网公开长达十年的调查报告,一切调查结果表明他完全无罪,他才被主流媒体逐渐恢复名誉。只是这清白和正义来的太晚了。
老家有个女人,性情古怪,她总是怀疑别人背地里说她的坏话,总是怀疑别的女人喜欢她的男人,而她也常对别人貌似推心置腹地说些别人的秘史,有时女人之间的友谊就是架构在彼此的秘密之上,再加上该女人善于观察分析,因此时间长了疑神疑鬼地现象时有发生,有次居然一早就去找一个女人打架,原因令人啼笑皆非,昨晚她梦见这女人与她男人眉来眼去地暧昧了,于是一早来理论,梦这东西,也能做证据?渐渐地大家都感觉她精神不正常。好多年过去了,她现在大概要有70多岁了吧,最近听说被她儿子送到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在现实生活中,说话是免不了的沟通方式。在这个沟通过程中,言来言去,自难免失真之语,诽谤就是失真言语引发出的一种带有攻击性的恶意伤害行为。《战国策•秦策二》记载:“费人胡与曾了同名者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与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苦。须臾,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曾参杀人一词喻流言可畏。
白隐禅师曾被一个姑娘诬陷为腹中孩子父亲,他处之淡然,不为污水所激动,不辩解,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这样吗?”最后事情总会水落石出,孩子父亲另有他人,禅师自然得到平反,雍容大度的白隐禅师令人赞赏敬仰。
在很多时候,诽谤与流言并非我们所能够制止的,甚至有人说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流言,也正因为如此,对待流言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当诽谤已经发生,若一味地去争辩,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是越辩越黑,便是欲盖弥彰。
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常常以讹传讹,有些人出于某种目的,蓄意编造谣言,或是妒火燃烧,一经传播,便会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传染”,一传十,十传百,若有人从中推波助澜,则会影响更多的人。在流言面前,暴跳如雷只会让你失去理智,大喊大叫只会让你风度尽失,狠狠回击只会让人觉得你睚眦必报。流言止于智者。要从容面对,不愤怒,不相信,不传播,自有判断,才是最好。
容他、凭他、随他、尽他、让他、由他、任他、帮他,再过几年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