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记忆中的老兵(小说)
国家的安宁昌盛,是有太多的无名英雄的鲜血所换来的,祖国人们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此时此刻,我联想起山东故乡,曾经在抗战时期当过兵的一位老人,不清楚他的真实年龄,但他真实名字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是同一个村庄的,这村庄大多数人都姓公。他也公,名中杭,他弟弟叫中苏。当时我还在读小学,是听大人说,他曾经在抗战时期帮首长牵过马,还跟部队做饭,听说他很少打过仗。抗战结束后,退伍回了山东老家。
父母由于穷日子没经得起煎熬,没等他回来就离世了。临走前,很想见儿子一面,却没能如愿,离世连眼睛都闭不上。家里还有个弟弟,于是哥俩相依为命。初解放那几年,百姓日子依然很贫穷,家里就三间破土屋,弟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善良的他,忘记了自己的年纪,只顾操持着给弟弟娶媳妇成家。
岁月匆匆,日子穷,盖不起房子,就这么和弟弟,弟媳妇一起过日子。生产队那会儿,挖大粪的活,最脏最累,就因为这样,工分比较高,为了多挣工分,从不怕脏怕累,掘挖大粪的活,总是少不了他。社员们给他起了绰号大粪叔、大粪哥。年复一年都这样过着。
他不盼别的,就盼弟媳妇能早点怀上个大胖小子,也好给他家祖坟上续上香火。年年盼,一晃十多年过去依然不见怀喜,弟弟也甚是失望,夫妻俩有时吵架,弟弟安奈不住,骂弟媳妇”养鸡还下蛋呢,养你连娃都不会生。
善良的中杭,总是劝说弟弟,不该责怪弟媳妇。三个人的家庭一直持续了多年,后来,弟媳妇领养了一个女儿,中杭对所谓的侄女疼爱有加。
曾记得,那是一个夏夜的晚上,漫天的繁星,月亮也特别明亮,那年代没有风扇,池塘边、村口有风的地方,都是村民乘凉的好去处。中杭,为人善良、随和。空下来就和我们这些孩子们讲他曾经在部队里的那些故事。他和我同姓,比我小一辈,虽然论年纪他是我长辈,论辈分他得叫我姑,乡村都是排辈分称呼人。
他脾气好,很喜欢孩子,于是我凑过去说“大爷讲故事给俺听,讲啥都行”“别叫我大爷我还得叫你姑呢!”中杭笑着说。
我不好意思地说:”俺排不清辈分,不说这些好吗?再给俺讲讲你在部队里的那些故事。”这时他那和善、常挂着微笑的脸,顿时,沉了下来,叹了口气说“唉.......想起来就难受,活着多好啊!”于是讲起他在部队亲眼目睹的故事。
他叹了口气慢慢又讲起了起来。“有个叫铁蛋儿的孩子,和我一起来到部队的,据说姓杨,战士们都叫他小铁蛋儿,虽说叫铁蛋儿,皮肤长得很白。父母都被日军飞机炸死的,有个妹妹在逃难的路上失散了,下落不明。铁蛋才十二岁因为太小,首长就让他在我们炊事班,帮我一起做饭,这孩子虽然小,但很机灵。我们炊事班就几个人,主要的物品就是一口大锅,刀具等。行军的路上每个人都要背好多东西。我们大人们见他最小,总是少让他背东西,他却一路找吃的,比如野果、野菜,石蒜等。
行军到达目的地时,他的袋子里,总是装满很多可以充饥东西,为此受到首长多次表扬,他很机灵,动作敏捷,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找到可以吃的东西。粮食是当初最紧缺的,我们炊事班几个人,每天把挖来的野菜洗净后放几把小米煮了,就给战士们送去。铁蛋儿别看他最小,挖野菜,找吃的比我们大人都强。
我和几个小伙伴们。静静地听着中杭前辈讲着。“一次我们连队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被日军围困在了一座山上,山上除了野菜就是酸枣树,铁蛋儿摘来好多半熟的酸枣,舍不得吃,自己饿着肚子,都送给受伤的战士们充饥。由于饥饿,很多受伤的战士开始发热昏迷。我们和铁蛋看着心急如焚。
那天,睡到半夜,他突然对我说:“杭叔,山下有块红薯地,估计有红薯了,咱俩偷偷下山扒些来行吗?”我说:“那得请示下首长批准后才行。实在太危险了,山下村庄边,布满鬼子兵。”一边讲着,中杭前辈,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熟练的撕成长条,那粗糙的大手伸入口袋,捏些碎烟沫放入小小纸条上,然后,卷成了一头粗一头细的一支旱烟卷儿。划了根火柴,点着吸了几口,继续讲“我把铁蛋儿的主意和班长说了,班长、排长、连长都很为难,因为太危险了,可是,看着伤员、战士们由于饥饿,消瘦苍白的脸色,还是答应了。决定让我们炊事班四个人和铁蛋黑夜,摸索下山搞吃的。
我把这消息和铁蛋说了后,他激动得小脸都红了。于是我们四人跟着铁蛋儿所说的位置,来到红薯地,鬼子巡逻队的手电筒不断照过来。我们几个人拼命地扒红薯,不大会儿,带来的几个口袋都已装满,我们刚想返回,一个鬼子手电照到了我们,叽里呱啦叫喊一阵,我说“坏了被鬼子发现了“。就凭我们几个人,寡不敌众。这时,只见铁蛋儿,有意往有亮光的地方快跑,想引开鬼子。此时,好几个鬼子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铁蛋吸引了过去,我们趁机,抗起红薯撤离。几个鬼子追着铁蛋不放,枪声子弹对着铁蛋飞跑的那个方向飞速过去........
为了饥饿的伤员,为了抗战的胜利。无奈的我们,只能放弃铁蛋,赶紧撤离回到营地。”这时我和几个小朋友焦急地问中杭前辈说“铁蛋到底咋样了?"中行继续讲”我把红薯送回后,实在不放心铁蛋儿,为了缩小目标,就我一个人去寻找铁蛋的下落,电筒、探照灯时不时地照过来,我连滚带爬,趁夜色,寻找着铁蛋儿。我学着铁蛋教我的青蛙的叫声。假如铁蛋活着一定会回应我的,我的心,越绷越紧。似乎被什么东西咬着一样的疼痛。
这时忽然听见红薯地角落处,有窸窸窣窣的声音,顺着声音过去一看,正是铁蛋儿,躺在那里因为黑夜,看不清,上前一摸,铁蛋身上都是黏糊糊的血,我微声呼唤着铁蛋,他还活着,声音很微小的说:“我口袋里还有几个红薯赶紧拿走,杭叔,太危险了,别管我,赶紧回去吧”。我不顾一切地把铁蛋背了起来,感觉我的背上不断有热乎乎的东西渗透着我的衣服。
千辛万苦终于回到营地,在众战士的火把下,见铁蛋腹部都是血。那件破军装里面,能看见流出的肠子。其实致命的不光是这一枪,是腰部也在不断流血。突然他睁大眼睛看了我们一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头无力地倒向一边。他走了。才十二岁的孩子就这么为了伤病员,为了战士有食物充饥。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红薯。
战士们吃着铁蛋用生命换回的红薯,热泪盈眶。一晃多年过去了,假如他活着也该娶媳妇了。”你们多有福啊,生在和平年代……”
听到这里,我们几个小伙伴眼睛都含满泪水。此时母亲喊我回家睡觉。擦了擦泪水湿透的眼睛,想象着铁蛋那满是鲜血的躯体。这段故事在我的记忆里埋的很深、很深!对中杭前辈有着特有的感情。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几年前年,我又回了趟故乡。不免打听中杭前辈的下落。听乡亲说他弟弟,弟媳都患癌症走了,善良的中杭,一人伺候两个病人,一直到最后一刻。几年后他也患上了食道癌,无力去医院治疗。领养来的侄女难得来看他一次,最后已不能自理。就靠好心的邻居给他送口吃的,就这样熬了一阵子。他内心对侄女的满腹不满,善良一辈子的中杭前辈,最终选择了自杀。
艰难地爬起干枯的躯体,自己穿好衣服,找到打火机把家里的柴禾点着,自己就滚在柴禾堆里活活烧死了。由于事情发生在夜里,等乡亲们得知他家起火,中行早已烧的没有了生命迹象。几间房子也烧成了废墟。天知道他临走时绝望到啥程度。
村上的好心人把他安葬了,和他弟弟葬在一起。时隔几天,一位老人打听着来到村上,说找公中杭,说是他们曾经是战友想来看看他。那战友听说的中行的悲惨遭遇后,热泪横流,满心失望地离开了村庄。
听乡亲说完中杭前辈的悲惨下场,深感悲哀。一个曾经在抗战时期当过兵,抗战战士,竟然穷得一辈子没能娶上媳妇,暮年过得如此贫困潦倒,落得如此下场。解放初期,我们的国家太穷,后来也许慢慢把他们遗忘了,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人民不能忘记他们。
如今我想全国已经没有几位当时的抗战老兵了,但愿他们的暮年生活能过得开心,还有已过世的抗战老兵战士们,中杭前辈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