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今昔韩庄村(散文)
说起昔日韩庄,记忆如初冬村野一般萧条,乏有明快的色彩;在我个人的词典里,似乎找不到恰当的赞美词。
自从嫁了韩庄的他,我常随他回乡看望公婆。临行前,夫总会半开玩笑提醒,别打扮太洋气,不要惹村里人看不惯。比如你流行的拉丝乱发,那些老太太会当你不梳头;你穿皮筒靴,人家会奇怪你大冬天穿着高筒水鞋有悖常规……九十年代初,外面的世界在韩庄人眼里仍是朦胧状态,夫如是告诫并不夸张。从村里人打量你的目光神色,便可知城乡间的差距。
韩庄地处平川靠近公路,早年交通却不便利。县城发镇子的班车,少、挤、慢,是多年常态。镇子到村里,三轮车都是稀罕物。两三公里路程步行也罢,而你带着小孩手拎包包件件,以步代车着实为难。若遇雨季,绕道走公路,村边却没有桥,小河涨水难趟过去;若在上游过铁索桥走乡间小路,彻头彻尾的泥泞。周末回家多是傍晚,道路与天色一样的晦暗,只好高一脚低一脚摸索行走。小孩儿稍不留神滑倒,真个成了泥娃娃。此时,你不得不气恼、抱怨,发誓再不想回这鬼不下蛋的破地方。
秋季多雨,村里无一处平整干爽的路可走。大大小小烂泥路,车辙、牛蹄窝积水成洼,你提高裤腿、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慢行,仍免不了心爱的鞋子糊上泥浆。你的双脚像套了大泥坨,沉重难移,脚落下去如插进泥罐里,使劲往出一拔——糟了!一只鞋子陷入泥中,只拔出光脚板来。唉,难怪城里人说乡下人是泥腿子。
最苦了的,还是村民。往回收运庄稼,牛拉架子车在泥泞中吱吱嘎嘎打滑不前,男人勾腰弓背伸长脖子向前拉,女人弓膝蹬腿使了浑身力气向前推,仿佛在把一座沉重的大山向前移。他们脚下的路,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浸泡。向前的希望呢?仍是到不了尽头的稀泥。即使是拖拉机,也休显机器的威风,一旦陷进车辙泥沟,没有骡马或是几个青壮年,甭想拉它出来。
雨天回家,我们活像被圈起来的鸡,只能在屋子里打转儿,院子稀软不敢踩,外面到处稀泥糊,能去哪儿转悠呢?返城时,公公大背篓背着小孩儿和我们的干净鞋子,我们穿着别人沾满泥巴而不合脚的高筒水鞋,瞧自己邋遢样儿,感觉浑身都是泥巴。走到公路上,把水鞋脱下来换上自己干净鞋子,公公又把水鞋背回去。
村里人用麦草、包谷杆引火烧饭,婆婆家也不例外。厨房里烟熏火燎,呛得人既咳嗽又流泪,头上身上落一层灰,指甲缝里钻满污垢。看婆婆做饭辛苦,我帮忙却强忍痛苦;热天一身臭汗,想冲个澡只能是奢望。
太多不方便,索性就回去次数少了。韩庄,毕竟不是生我养我的故乡,何以让有我归属感呢?
而世间永不变的定律,是一切都在变。韩庄亦是。世世代代在泥土里打滚的庄户人,见证了村庄前所未有的惊喜。历经风雨沧桑的家园,如今华丽转身,以全新的面貌和最美的姿势,惊艳了这方故土。这梦寐以求的福祉,真真切切降临:农户免公粮,娃儿免学费、吃免费营养早餐,看病合作医疗报销,花甲之年以上老人领取养老金,建住房有补助及无息贷款,做饭用电磁炉、煤气灶,洗澡用太阳能淋浴器……而今,又是精准扶贫大行动,要把贫困从村庄彻底扫清……如此种种,古往今来,世代农民尚无耳闻。
年过八旬的公公,嘴里常自言自语念叨,老了老了,却遇上这么好的形式和政策,能享老年福,也该知足了。
听说日新月异的韩庄,获得诸多美誉。其中被列为“省级科学发展综合示范点”,被省政府评为“文明村创建先进村”、“美丽乡村示范村”,还有市级、县级各类奖项。美丽韩庄的兴起,吸引人们前来参观、学习、交流,与外界多方接轨,丰富了村庄内涵和魅力。
今昔韩庄村,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了。
看那硬铮铮的水泥路,宛如宽窄不一的银练,通向家家户户,通往田间地头,延伸到外面的世界。公交车一日三次进村,县城从此一步之遥,农村城镇化已然不是遥远的梦。每日清早,汽车喇叭声如晨钟鸣响,唤醒沉睡的村庄,那是公交车空档时本村人发往县城的客运“小面包”。逢集日,路上络绎不绝赶集的背篓客呢?耕牛、架子车、自行车的身影呢?这祖辈延续的沧桑风景,何时消失得不见了踪影?只见摩托车、电瓶车、小车,在乡间路上来回穿梭,一派新的气象。
韩庄的妇女们,亦不是旧时农村女人的模样,她们打扮入时、光鲜,有的堪比城里人时尚。她们以新时代农村妇女的身份,翻转了女人围着锅台转的传统,她们进城打工做事,在家养殖致富,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和尊严。
踩着咯噔作响的路面,在庄里随意转悠一圈,耳目一新的遇见,令你不禁为这个时代喝彩。农村淘宝购物点,农行便民服务点,网络话费代办点等一系列现代服务设施,如雨后春笋在韩庄村悄然安家落户。有村民在庄里办起农家乐,把原始的酒宴模式提升到一个文明档次。三百多户人的村庄,竟然有生态文化休闲娱乐广场五处之多。凉亭长廊、假山奇石、花圃草坪、健身设施……眼前之景,不禁使人油然赞叹时代发展之快。家家新房四角直挺,一样的红色大门上镶嵌着几排金色大铆钉,古朴典雅而不失乡土风格。听说那是国家统一投资修建的。人们房前屋后种花栽竹,春天墙头蔷薇如霞,秋天院内果实探头——朝气蓬勃的新韩庄,有了闲情,多了希望,多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就连那户特殊人家,低矮破旧的土屋,也摇身变作砖混水泥的新房子;若不是那个智障女人仍旧站在门口摇头晃脑,谁会想到她家竟能有今天?听婆婆说,她家男人、儿子都在村里养殖场打工,国家补贴建了新房,安装上了自来水,眼下日子好过了。前些年,我常见她男人来婆婆家挑水,孩子守着蹭饭,近年的确不见他们父子面了。
夕阳西下,村里、村口道路两旁太阳能路灯逐个点亮,月光灯光相映成辉,夜色温馨怡人而祥和,这是在喧闹的小城难以寻找的感觉。夜空中,悠然飘来优美动听的旋律。广场舞开始了。人们跳啊跳,幸福洋溢在脸上,甜蜜在心头荡漾。歌曲唱啊唱,洗却了人们身心上的尘埃,唱出了韩庄村的新风尚。
今年中秋再回韩庄,微雨中在田间小道漫步,看四野斑斓秋色,仿若置身于美丽的自然生态公园。我心头一热:等时机成熟,一定要在韩庄盖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