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梅花,梅花(随笔)
初识梅花时,并不曾见到其芳姿卓卓的倩影,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罢,那还是在学校课本里,一首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诗词,还没弄懂全诗的意思,就先背得个滚瓜烂熟: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等到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时,延伸到宋代词人陆游,继而又领略了古朴古香悠远流长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还时时听到老师教导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都是在纸上我所认知的梅花的初步印象:坚强不屈,高雅脱俗!
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逐步拓宽,我接触到更多的描写和赞美梅花的诗篇,象陆游的《梅花绝句》里“一枝梅花一放翁”,黄庭坚的《次韵中玉早梅》里“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阳两三枝”,柳宗元的《早梅》里“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王安石的《梅花》里“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等等,我个人觉得都不及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而这两首之中,又以毛泽东的更有磅礴蓬勃,磊落光明,积极健康,乐观向上,充满活力无限,正能量满满的气势!
我越发爱上了梅花,但仍然是停留在纸上,一直无缘目睹其大驾芳容。“不识庐山真面目”!说来谁会相信?信也好,不信也罢,这是真实的事实,在我49年里并未曾看见过真正的梅花。但丝毫也不影响我热爱梅花香自苦寒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的超然脱俗气质!
自去年始,我方才开始关注起家乡文坛,很快迷上了家乡女诗人梅玉荣的诗作,她的诗灵性聪颖,独具特色,坦坦地无不充满梅的浓香,犹如香透纸上的梅花,而天然巧合的是她本身又是姓“梅”,更难得她还特别爱梅。她仿佛就是我的家乡文坛一枝独秀的“梅”哟!梅再次撞击我的灵魂,就是因为她朴实无华,俊俏隽美的诗篇。
可以说我是因为诗,才爱上梅花的。陆游是生活在那遥远遥远的宋代,淡古的远影,离我们十万八千里之外不止,有些模糊不清,毛泽东是一代天骄伟人,清晰但他一直高高在上,令人瞩目仰视,我无法够及。而唯有梅玉荣就在我们现实的身边,平平凡凡的诗人,没见过之前,我总是认为有许多神秘感,可自那天去县文联一见后,我对她的神秘感却让她一把全部收走了,才觉得一点神秘也没有,她走下虚幻的网络(我们的认识和交流是从网络上开始的),她是那么热情阳光,平易近人和普通真实,比她的诗还要真实而优雅。
昨天上班途中,突然闻到了我生平第一次闻到的一种淡淡新奇的悠绵幽香,忙驻足寻觅,顺着香气竟发现我天天经过,却没注意的一颗枝木不起眼的树,从一家院墙上探出半截身段,不雅的枝条上竟点缀着,簇拥着无数细小淡黄色的花,暗香疏影,朴素淡雅。我猛地想起,能在这寒冬腊月绽放的,除了脱俗的梅花,还有谁?就算我从没看到过真正的梅花,我立马断定,这就是我梦寐以求已久的梅花,尽管她不是踏雪而来,孤零零的绽放,却是一眼的风致。原来面对我,她也被寒风偷偷地拂去了神秘兮兮的面纱,她从纸上走出来,站在这里,静悄悄地开,她的花瓣单薄,透明,具有玉质感,在风里不停地摇曳,素面朝天,却是让人看不够。梅花原来是这般的美丽,这般的诱人,更是这样的容易让人陶醉。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又像个娇嫩的小公主,让人情不自禁的心生爱怜。望着眼前的梅花,确实可爱,是这么的真实,这么平凡地展现在视线里,我搜索枯肠,翻遍我所有的词汇,很难找到满意的字句来描写她,所有的字于她怎么都觉得俗!于是我想邀她留照,存念,可惜美中不足的是昨天阴雨绵绵,光线不佳,所以直等到今天阳光普照时,我特地去用手机照了又照。拍照之间正巧赶上这家主人出来,我忙明知故问:“这是不是梅花?”答道:“这就是梅花。”
这就是梅花!和诗人梅玉荣一样,你关不关心,关不关注,都一样自自然然地绽放,自自然然地为世间奉献自己的芳香润泽。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那么,这些作者为何会下笔便俗?除了一些作者闭门造车、人云亦云、缺乏灵感之外,其本人的情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这点上说,陆放翁与毛伟人果然出手不凡。而我们这些肉眼凡胎者,只能唱一些《梅花三弄》《踏雪寻梅》《一剪梅》等通俗歌曲之类聊以自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