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姥爷
小时候幼儿园之前的时光,基本上都是在姥爷家过的。
姥爷是村里比较厉害的人,可以说是德高望重吧。村里的人结婚都会找姥爷去主持,过年的春联都找姥爷来写,姥爷写的一手好毛笔字。
姥爷人缘好,乐于助人,村里要办什么大事,都会来跟姥爷商议一下。
六七十年代,姥爷买下了村里最中心的唯一的一幢带二层楼的大院子,旁边就是供销社,那会我们就住在大院子里,爸爸妈妈去县城做生意,姥爷和姥娘从小带我。
后来大舅结婚了,我跟随姥爷姥娘搬到了南边太姥姥留下的院子里,那所院子更大,院子里的海红果树和杏树结的果子每年都吃不完。家里养了几头小羊,二舅拍了给小羊喂奶的照片现在还有。
后来也没过几年,我就到县城上幼儿园了。
姥爷这辈子做过很多事,很多了不起的事。
流行走西口的时候,姥爷头也不回带着大舅去内蒙古包头做生意,不知道做没做成,反正是我认为姥爷是有勇气的人。
姥爷年轻的时候包过一个煤矿,也就是现在的煤老板了吧。可是没有发家致富,被合伙人骗走了所有钱,留下了一屁股债,后来姥爷就到县城做生意,到五十多岁终于还清了那些欠款。
也就是还完债的那几年,突遭噩耗,姥娘患了脑梗塞,姥爷也没心思在县城里呆了,大舅二舅带姥娘到太原看病看得差不多的时候,回来姥爷就带着姥娘重新住回了村里。
回去后,姥爷一直闲不住,于是开了个小卖铺,其实应有尽有,像一个小型的百货超市。边照顾姥娘,边照看门市,其他时间在写村志。
村志基本上每个村子都应该有,是记录这个村子祖祖辈辈的人员架构组织,姥爷六十多岁了学会了用微信,联系已经离开这个村子很久的本村村民,寻根问祖,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录在本子上,一坚持就是很多年。
其实没有人让他去做这件事情,是姥爷主动去做的,他觉得能为村子做点贡献是很开心的。后来,村志写的差不多了,就一遍遍地跑印刷厂校对,修改,由于打印成册资金有限,募集村民爱心集资出版。
当我看到的时候,我都惊呆了,这么厚的一本村志,里面全是姥爷的心血啊!
今年夏天,姥爷发起了一场寻根问祖村志揭幕仪式,从联系身在异地的本村村民,到请戏班子,到吃饭的餐食,做菜的厨师,住宿,所有的事宜,全都是姥爷联系并出资的,没问村里要过一分钱。
那天,在视频里看到姥爷在台上讲话,虽然照片从别人那里要来已经很模糊了,但觉得他身上有一圈光环,一直在做有意义的事,默默付出,却从未计较过得失。
每年看央视的感动中国人物,我感觉我姥爷就是那个村子的感动中国人物。
姥爷对我姥娘也很好,自从生病后,姥娘脾气变得差了,但姥爷对她百依百顺,从无怨言,从做饭洗碗到洗衣服,一个黄土高坡的糙汉子哪里能洗干净衣服哟,可这份陪伴的情谊任谁见了都感动。
姥爷还说,姥娘嘴馋,小卖铺开了后,每个零食姥娘都尝一遍。
今年妈妈带着姥娘姥爷来上海玩,在外滩我帮他们拍了很多照片。希望他们慢些老,希望我可以早点有能力带他们去更多的地方。
现在也保留了每次回去看望他们都拍照片的习惯。以后我也会给我的孩子讲我的姥爷的故事,让她知道她有个这么厉害的太姥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