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五周年】鱼水情(散文)
七十年代,是解放军步兵、炮兵等兵种,频繁拉练军训的时期。大约一九七二、七三年,我们村里也来了短期的驻军,是步兵。住村的部队,不知道有多少人?现在想想,似乎不多,大概也就二三百人。
那时候,我才十二三岁,没在意这个事情。年幼无知,不会关注很多东西,脑子和眼睛都装不下。这些大人的事情,只是看到,而不经过大脑的。我们这些孩子,目光的焦点完全不在这里,只关注解放军叔叔一身草绿色军装的飒爽英姿,感觉他们个个都那么高大威武。看叔叔们是怎么走路的,为什么那么帅?夺目的红领章、红五星,让我们羡慕。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没有手枪、步枪、机关枪、冲锋枪等等诸如此类。有的叔叔腰身一侧,有个小皮包包挂在腰带上,记不清是黑色或棕色了,泛着暗光,里面有一支手枪。这才是我们眼里的关键,这一位,应该是首长。记得以前,见过军官样子的人身边,总有个年轻的军人跟随着,像个影子,两个人形影不离,那是他的警卫员。显然,他一定是个大首长。
那时候,部队里的军官,就是我们眼里最权威的大官。什么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等,都是我们心里和嘴上的热词。始终是我们闲聊的中心词、热门话题。
当时,没有军衔制,是阶段性地暂时废除。所以,解放军叔叔身上没有肩章、军衔标志、几个豆豆、几个星星。
他们的驻村时间也不长。似乎为了拉练过程中的短暂歇息、休整,才住下来。住十天八日的,就走了。估计可能继续野营拉练去了。
虽然驻扎时间短暂,却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临时驻军有一部分,分散住在农户家里。其余的在村周围、村中平坦空地上支起帐篷露宿。村里专门挑选部分家庭,住进一些解放军,一户住四、五个人,睡一铺土炕。我家也住进了四位解放军叔叔,住在我们西屋炕上。为此,妈妈把房间彻底清理一遍。兵叔叔只是在农家住一下,并不吃农家的饭菜,也不给人添任何麻烦。他们在村里室外平地上,支起军锅自己做饭吃。有时候,借用一下老乡的扁担水桶,在村井里挑水吃。
那些日子,走在街上,到处都能看见解放军叔叔的身影。他们总是在不停地忙碌,帮助乡亲们干这干那,为农家挑水、扫院子、扫大街,清理村里街道的垃圾,满村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因为有部队住进村,整个村庄热闹得像过节,体现出一派欢乐喜庆的氛围。乡亲们打心眼里觉得,像迎来了亲人,完全像老电影里的场面,充分体现出军民鱼水情。
大街小巷清理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满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村们与军人见面总是互相热情地打招呼,大家嘻嘻哈哈,快乐地说话,做事。军人与老乡互相帮助,热情互动。至今想起,仿佛如昨日,脑海里是他们来来往往的身影。虽然已经记不清他们的具体的相貌,可他们那玉树临风的雄姿,在眼前时隐时现。
在乡亲们心里,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热爱人民军队。如今,解放军住进了村里,村民与子弟兵有了亲密接触。这种以前只在电影看到,在广播喇叭里听到,当这一切成为现实,乡亲们怎能不高兴!心里那种兴奋与激动,便一下子爆发出来了。家家户户都像来客了一样,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在驻村的短暂日子里,解放军叔叔的一言一行,展示了新时代军人的新风貌。他们个个英姿飒爽、俊朗帅气(在当时的老乡眼里),脸带微笑,满面春风,热情友好,落落大方。他们一举一动彰显的是,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面貌。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三大纪律八项主义”所的严明纪律,军队的规范化、职业化的表现。展现出,人民解放军的风采。他们身体力行,发扬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光荣传统,到处都是军民一家亲的感人画面。
那时候,走在街上,打眼一看就能识别,农民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区别,乡下人穿着破旧,精神面貌也显得秕秕奈奈,像一粒没长成不饱满的果实,感觉浑身没有伸张开,基本上都是没精打采。而那些工作人员,穿戴整洁,衣服没有补丁,特别是风度气质,精神面貌截然不同。
而相比之下,解放军叔叔就更是高出一大截。衣服永远是簇新的,干干净净不说,浑身散发出一股青春活力。个个精神抖擞,热情有礼貌,稳重又大方,目光含笑,炯炯有神。所以,解放军叔叔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偶像,最可爱的人。
至今不忘,爸爸还曾邀请解放军叔叔吃了一顿农家饭。
那天,不知道爸爸怎么有了这样的念头?说要请解放军叔叔吃顿便饭,叫母亲多准备些饭菜。不清楚他是想和军人叔叔聊天,还是有事情想沟通,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父亲也是军人出身,这是他请军人吃饭的主要原因。他作为一位曾经的军人,始终在心里保存着对部队的怀念之情。不难想象,一个当过兵的人,可能终生都不会忘记部队、军营、军旅生活。
那天,解放军叔叔不仅吃了饭,还喝了酒,喝的是六十二度的老白干。记得,爸爸与住在我们西屋的叔叔说请吃饭时,叔叔们自然是婉拒,因为他们要准守纪律——解放军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爸爸一再盛情邀请,他们只是说不行,说这样是违反纪律的。爸爸当然也懂得这一点。但是,爸爸的理由是,咱们都是军人,是一家人,军人和军人一起吃个饭,不要紧,不算违纪。可能是被父亲的真情打动了,他们最后还是答应了。一起来到我家东屋火炕上,围桌而坐,喝酒、吃饭、畅谈。酒,叔叔们开始也是不喝,不敢喝,同样经由父亲的一番耐心劝说,鉴于父亲的盛情难却,叔叔们也就喝了。
一顿饭,在当时也是不容易的。因为贫穷,那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年月,谁舍得白花钱,送饭给人吃。也没有那个条件,自己的肚子还饿着呢,怎么可能白送饭给他人吃,又换不回来什么好处。他们说不定几天后就走了,从此可能再也不会见面,两相陌路天各一方。因此,父亲下得了这个决心,当然是有他的道理。平时省吃俭用的父亲,能够决定这样做,是他军人情怀的体现。
席间,父亲与军人叔叔聊得火热,简直就像老同事老战友一般随意。父亲询问之后,他们介绍了当时部队的一般情况——武器装备,部队的发展变化,现役军人的吃穿日常物事等等。父亲当然是很高兴,见到当代新军人,仿佛是遇到他的老战友,闲谈间,更加深了感情。父亲不断地感叹部队今昔的巨大变化,欣喜之余,为曾经也是部队大家庭的一员而自豪!为人民军队有今天的发展与辉煌而赞叹!
父亲心里一定是将部队的现状与他军营生活对比。父亲探问这些信息,自然不是刺探军队情报,只是想了解部队现况。就像一个人离开故乡,时时挂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甚至做梦都能梦见故乡、回到家乡。军营,也许就像父亲的第二故乡。
从父亲脸上表,他的言语间可以感到,他对军营的怀念一份关心。一顿家常饭,因为有解放军的参与,便吃得很愉快,大家谈笑风生。每个人都吃得、聊得很尽兴,很有滋有味,就像好朋友的相聚会。这一天,我家,好象是在过大年!
这顿农家饭,因为军人叔叔在场,所以我才记忆犹新,历久不忘。这个冬天,因为子弟兵的莅临,整个村庄热了,暖了,沸腾了。
解放军叔叔的到来,为穷困寂寞的乡村送来了温暖。在这个平凡的冬日,这个俗常的乡村,军民携手,共同演绎了军民鱼水情。
暗香文友的编辑,评论很精彩!费心了!多谢!
祝好!暗香开心如意!创作丰收!
问好!若海若蓝文友!欢迎光临!感谢你的认可,好评!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