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毕业后的时光(散文)
【一】毕业半年
那一年我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也因为没有安全感回到了家乡,在当地一家大型企业供职。第一次工作,出了很多纰漏,经历过很多挣扎,也学了很多东西。
——前言
那天早上,像往常很多个早晨一样,去宿舍对面的公共卫生间洗漱,去教育超市买绿豆粥,然后去校门口等公车去公司。七月份的青岛已经很难让人忍受了,太阳还没有升很高,空气中就隐约有一点蒸腾的感觉,好在路边法桐粗壮茂盛,不至于让人汗流浃背。九路车并不会等太久,公车发动的时候,透过车窗看着南二门慢慢远去。如果每一段经历的结束都会有一个标志的话,我想一定包括那辆渐渐远去的公车。如今站在回忆的角度,才发觉那辆公车正好和四年前我来时坐的那辆逆向交错而过。
是的,那天我大学毕业,不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伤感。没有彻夜的狂欢,没有啤酒,没有哭泣。舍友们陆续买火车票离开了,就像以前假期一样,平静地打个招呼,仿佛暑假过完还会回来。后知后觉的我一直住到退宿的最后一天,看到空荡荡的床和被遗弃的被子,猛然意识到他们不会再回来了。八个人的宿舍和曾经感觉那么漫长的日子,终于还是分开了。
那天上午的时候我们还在宿舍讨论组里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已经坐上火车的随时报告到站信息。直到有人发来一段一分多钟的短视频,画面从推开我们宿舍门开始,小心拍摄了每个人的床铺,就像开学第一天那样凌乱,却带着每个人的痕迹。配合着一段舒缓的音乐,此时听起来却有些伤感,画面在缓缓关门的声音中定格在那个有些生锈的202门牌上,然后蓦地消失了。我扭头看着窗外在水汽中显得有些扭曲的太阳,心里空荡荡的。
几天后的周末,忍不住回了学校,正好赶上宿管大叔清理宿舍,我们带不走又不忍心丢掉的杯子、球拍、毛巾、小风扇和书,都堆在宿舍门口,被当做垃圾处理。宿舍里面的床、桌子和箱子都被清理的干干净净,再没有一点我们生活的痕迹,相信很快就会被锁上,安心度过这个暑假,迎接下一届的新生入住。走过东山操场,博苑餐厅,三教,最后又回到我最喜欢待的图书馆一楼,无奈发现我已经无法安心从头阅读一本厚厚的小说了。就像我无法再从图书馆借出一本书,无法到耕读餐厅买出一份木桶饭。
是了,我的学生时代就这样过去了。
让人深恶痛绝的考试,眼花缭乱的课程和喜欢胡扯的老师,充满试剂气味的实验室,让人崩溃的论文,有过好感的同学,怦然心动的句子,不上档次却乐在其中的晚会,熬夜看小说的夜晚,悠闲地坐在图书馆地上看书的周末,在教室里低头写字的身影,二教门前的樱花,天使之路的法桐和喜鹊,无数个迷茫的瞬间和天真的想法,现在想起来只剩感叹的开心和哭泣,说走就走的旅行…都过去了。
我是在七月底选择离开青岛,那应该是今年最热的时候,即使在夜晚不开空调也无法安然入睡。那段时间真的很痛苦,我发现将近20年的学校生活所形成的惯性已经深深地蚀刻进我的身体和灵魂。以前在外面受到委屈或者有不开心的事情,都可以回学校疗伤,感觉孤独了宿舍里还有舍友可以聊天,假期里无聊了想着开学就好了,学习太紧了可以想想马上可以放假回家了,原来学校在我22岁的生命中一直扮演着这么重要的角色,他给我安全感,承担着我的喜怒哀乐。不过,都已经结束了,总要学着去面对生活。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在租的房间入睡,和不熟悉又没有共同语言的同事说话,时刻伴随着对未来的恐惧和迷茫。很多个早晨,在熟悉的闹铃声响起的时候,都不自觉地想去查课表,从钉在墙上的书架上拿出需要的课本。《大鱼海棠》上映的那天晚上,没有约到朋友,还是自己去了电影院。在椿踏上那条船的时候,响起了一句台词:从登上这艘小船我就知道,我的命运改变了。仿佛触电般,我喜欢上了这部电影。
每天六点二十起床,洗漱吃饭,步行大概两公里去坐七点钟的班车。路上正好会迎面遇见很多去上学的初中生,他们年纪小,有活力,还有大把的时间去观察这个世界。有一天早上,一个晨炼的老爷爷叫住我,“我看你每天背着书包往北去,这是去哪里上学啊”,“我毕业了,是去上班”,“哦,看你也不大,还以为是学生”。莫名的,我很开心,而在这之前我从未注意过这位老爷爷。
一个月之前的公务员考试,本来离我最近的考点应该是济南或者泰安,我鬼使神差地点了青岛。我选了最慢的火车,早上出发晚上到青岛,尽量让那份期待的心情保持地更长一些。订的宾馆在台东附近,青岛站下车,公交20分钟,考点在八大关,正好赶上最后一批落叶。青岛的空气,曲折精致的街道原来让我这么怀念。
一直没敢回学校,只是想再次重逢的时候会更加地淡定从容。
【二】毕业两年后的现在
这年我考上了公务员,努力总算没有白费。经过漫长的等待和严格的审查和体检终于上岗了,新的生活,新的地方。这种生活估计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前言
今年北方的秋天温度很惬意,十月中旬的时候还是一件单衣,街上树木也并不显得萧索。不过,像以往很多个秋天一样,刚进十一月,一股寒流来袭,淅淅沥沥下了几场冷雨,温度一下子就降了下来,仿佛一夜之间就跨过了秋天余下的步骤。早上去单位的路上,一辆喷水车正在清理树上的枯叶,路面上已经铺了厚厚的一层,空气中残留的水雾打在身上止不住地打冷颤,霍然意识到马上就是冬天了。
换了工作,离家两百公里。上个月单位通知入职,急急忙忙赶来报道、租房子和初任培训,不知不觉已经半个月了。本来空荡荡的房间慢慢填满了物品,显得有些局促,有刚刚买的,也有爸妈陆续从家里邮来的。大学毕业两年,一直在家里工作,这应该会是大学以来离家时间最久的一次,久的让我有些慌。
已经很久没有回过青岛,也很久没有收到大学同学的消息了,除了偶尔群发的投票链接。我们大学同学从天南海北聚到一起,毕业之后却再难相聚。当年吃散伙饭的时候,一个舍友说,如果毕业之后不在同一座城市发展,基本上我们就很难有交集了。
我很想念青岛,想念那座十分钟可以走完的老校区,还有那些颇为壮观的粗壮法桐。当年一间不足二十平的八人宿舍都有滋有味地住了四年,如今租的两室两厅的房子却总感觉有些小。每天会花很多时间浏览手机推送的热点新闻,却总会想起图书馆一楼没有桌椅的阅览室,还有旧版图书有些潮湿的味道。直到现在别人问手机号码,还会不自觉地脱口说出那个用了四年的青岛号,淘宝收货地址上学校也一直在列,只不过已经沉到了最底部。
毕业才两年,不过却总觉得过了十年之久。同班同学很多已经读到博士,有的做了老师,有的已经换了三份工作了。工作总是比在学校让人成长地更快,模样并没有变,只是心态终究不同了。现在已经很少在网上买衣服,最多的是逛各种男装店,颜色基本都是黑色、灰色。吃饭也会下意识地考虑消化和脂肪含量的问题。偶尔到健身房打卡,增加一点运动量,满足一下虚荣心。前几天金大侠离开的时候,我还颇为感性地发了微博说,少年子弟江湖老。
当年一心想在最感兴趣的领域拼搏一番,如今选择了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只要能感受到价值和意义,就能坚持下去。不过有些爱好是无论如何割舍不掉了,比如阅读和写作。从小到大学过的东西不少,乐器、舞蹈、绘画都有涉及,不过如今看来好像能陪伴我度过余生的不过是一本书和一支笔,有趣的是这两样东西我从来没有过花费多少金钱和精力。最近喜欢上了描字帖,正打算学习毛笔字。从前总静不下心来慢慢写一页字,现在喜欢上那种心无旁骛的宁静,能在纷乱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显得尤为可贵。
阴雨天气已经持续了一周,今天刚刚放晴,温度回升了一些。我的铜钱草有些萎焉,浇足了水在阳光下又挺立了起来,生机勃勃的让人感到愉快。跟妈妈通了电话,一切安好,莫名地心安。日子会慢慢变好的,即使不是当初想象的模样。冬天已经到了,看新闻说山东已经迎来了第一场雪,还是很想和十九岁一样,迎着初起的北风,说一声冬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