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我的文学 我的梦(随笔)
在爱好文学朋友的推荐下,我在江山文学网注册了ID,除了发表自己写的散文外,闲暇之余经常浏览江山文学网上的散文和随笔,这是个正能量纯文学网,文学大咖云集,卧虎藏龙。
江山文学网几篇关于“文学梦想”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关注,读了他们的文章,总结了老师们的共同点:从小就爱好文学,表现出了文学天赋,在杂志报刊上发表过文章。同样爱好文学的我走的却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从上小学到中专毕业,十多年的学生生涯里,我在写作上没有表现出一丁点天赋。作文从来都是普普通通。只记得上初中时写过一篇作文,得到了语文老师的认可,老师挑选了班上几个同学的作文修改润色后,报到上级教育部门,后来也就无疾而终了。相反,我在数学、化学上倒是很有天赋,对别的同学来说很难的微积分、函数导数,我轻松就能搞定,有时数学能得满分。从小到大,得到亲戚邻居、同学朋友最多的赞扬就是聪明,智商高。
虽然没有文学天赋,可在学生时代养成的两个习惯让我受益终身:一是摘抄。优美的语句段落、哲理、人生感悟、古诗词、历史知识都是我摘抄的内容。二是写日记。学生时期留有十几个日记本、摘抄本,遗憾的是随着几次搬家,大部分已丢失。
参加工作后延续了写日记的习惯,有了网络后,经常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博客里。后来渐渐迷恋上了历史。常言说:文史不分家,在对历史产生兴趣的同时,喜欢上了古诗词和散文。古诗词的典雅、散文的优美、历史的神秘让我沉醉。吴晗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我想说:读书、摘抄、写作是一个循环过程。读书是汲取知识、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接受过程;摘抄是整理、翻阅和记忆的消化过程;写作则是厚积薄发的表述思想、倾述观点的释放过程。
渐渐的,我喜欢上了文字,爱上了文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文字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用文字表达内心的喜悦、苦闷。其实写文章就是自己与自己交流,自己与自己对话。文字和语言一样都是一种表达的方式,一种宣泄的方式,一种倾诉的方式。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自己融入到文章中,随着键盘的跳动飞舞的一个个文字,心里感受到一种只可意味不可言传的快乐。在这过程中,思想得以丰富,知识得以延伸,灵魂得以丰满。
这些年,文字记载了我走过的路趟过的河,记载了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记载了荆棘密布的心理历程。有酸甜苦辣、有欢喜雀跃,既有春花秋月、迷人风景,还有游记、有读后感……包罗万象,有上百篇。除了《山与水》、《春天来了》、《你是那人间四月天》等几篇散文在华北石油报上发表过,其余的都登不上大雅之堂。虽然是自娱自乐的作品,可也是日积月累,凝聚了我的心血,怕有一天遗失,自己编辑成了一本书,取名《灼灼心语》。只送给了两三个挚友,可是口口相传,后来每当朋友聚会,在饭局最怕同事说起此事,每次都感到无以承受,愧不敢当。无非是一种爱好,一种习惯而已。就像我对历史的热爱一样,虽然看了很多的历史书籍,可也仅仅局限于能看懂而已。
在一个华灯初上、夜风习习的傍晚,几个同事朋友小聚闲聊之中,同样爱好文学的同事对我说:“你感情细腻,心思敏捷,有些萧红的气质(头型和脸型跟萧红有点像),没有从事文字工作有些可惜”。这是我听到的最高褒奖,并以此激励鞭策自己。
已到不惑之年的我,也有文学梦。在遗憾没有接受高等学府教育的同时,常常羡慕上大学的儿子。有一天学工科的儿子从微信上给我发过来一张图片,要从二十几门课中选三科,对我说:“妈妈,上面的课程我都不喜欢,让我学就是浪费时间”。我仔细看了一下课程,有古诗词鉴赏、音乐赏析、历史哲学、美术电影等,我看了心动不已、羡慕不已。恨生不逢时,常常想:人生如果可以重来,如果有选择的机会,如果有儿子这么好的受教育资源,我会倍加珍惜时光,发奋努力学历史、学古诗词。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读书、摘抄、写作的良好习惯,几十个笔记本见证了我读书、摘抄、写作的过程。没有文学天赋的我走的是一条顺其自然的路,是一条心甘情愿为之辛勤付出的路,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路。煮字疗饥,人生有了文字相伴不再感到孤单,有了文学相随内心宁静而又丰盈。文学梦是一个难圆的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文学梦也将是我一生追求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