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我与文研会(散文·家园)
我在少女时代就喜欢文学,三年级识字不多就开始读四大名著,小时候做过许多梦,梦想自己能考入中文系,长大后能成为一名作家。可一场文化大革命击碎了我的作家梦,初中没毕业就参军到了部队,命运把我带进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我在部队最向往能坐到课堂上学习,可就连这一个小小的愿望也成了一种奢望。时光到了1977年恢复高考,原以为通过自身的努力能考上大学,可美好愿望再一次落空,部队现役人员不能参加地方高考。那时作家梦对我来说永远成了一个遥远的梦。
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后,为了实现自己梦想,人到中年的我经过努力考上了成人高校。想圆自己儿时的梦,然而这个梦还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于是我就有了“梦碎”的感觉,心头的落寞之感是难以名状的。我的“出路”在哪里呢?难道这辈子就这样平平庸庸的活下去?不甘心的我退休后来到省老年大学学习中文,听说老年大学有自己的文学研究会,四年老年大学的中文学习,让我在文学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报刊杂志有了我豆腐块的作品。但我却不知道怎样去敲开文学研究会的大门。上天真的很眷顾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省老年大学文学研究会的会长陈文华老师,她是市新四军研究会的代表到省新四军研究会参加会议,同在军营里长大的我们一见如故,陈文华老师力邀我参加省老大文学研究会,于是我就迈进了文学研究会的大门,从此我的晚年生活就此打开了崭新的一页。
浙江省老年大学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89年3月,已走过近30年时间,它是一个学习与研究为主,开展学员以文学创作与学术交流。这是一个特殊的研究会,它既是“寓教于乐”的研究会,也是老龄事业一张鲜亮的“文化名片”。30年来由当初的30多人发展到今天有100多人的文学队伍。文学研究会从1991年开始创建《常青文苑》至今已有28期。《常青文苑》是我们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常青园,是我们文化养身、内心充盈的满意家园,是我们彰显人生的价值的精神乐园。进入文学研究会后我发现这里文学气氛很浓,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学爱好者,还有不少在文学上有一定造诣的名师。我庆幸来到这里,相信在这里我能学到更多更好的东西。在这里我们有了共同的目标,在这里我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在这里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我庆幸来到这里,让自己在文学上得到滋养。
文学研究会定期给我们会员上课,大家在一起谈论创作与读书学习心得。我渴求名师指点迷津,使我在写作路上不断进步。当我听了章老师的文学讲座,他的博学、睿知,对创作作品的理解使我获益匪浅。章老师对我们每一个作者的作品都做了仔细点评,指出作品有那些不足,让我们茅塞顿开。他在课堂上,总要从名家名作中选取一些名作,仔细讲解创作过程,作品中心思想,从而加深了对作品理解。直观地掌握写作要点,研讨写作技巧,使我们在聆听中加深感悟。正是在这样一股崇尚的风气中,让我对文学创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感觉,对文学产生了一种既仰慕而又敬畏的感情,这对我以后走向文学创作之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省老大文学研究会的《常青文苑》给我提供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我不少作品投向了这里。在文学研究会二年时间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体验是:写好一篇作品并非易事,创作过程又苦又累,没一点对文学的爱好和精神上的支撑很难坚持下去,文学研究会给了我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这里有名师给我在写作上指点迷津,让我少走弯路,还有许多共同爱好,志同道合的会员在一起切磋交流,很受启迪。也是我人生旅程中作出的一次最有价值的选择。希望我在文学研究会帮助下在文学路上越走越远。
现在我又担任了《常青文苑》的一审编辑,这是没有报酬的编审工作,虽然辛苦但也有好处,可以学习他人作品写作方法,提高自己鉴赏水平,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给自己多了一次揣摩学习机会,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进入老年我可以随自己心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爱好文学的我如魚得水,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文学创作,把我的军旅生涯、生活中的感悟书写成文,有益身心健康,相信在省老大文学研究会老师与会员的帮助下,我可以不断创作实践,持之以恒,实现作家梦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