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刊视界】蚂蚱村的笑声
六年前的一天,王庄村正在地里忙农活的老王,急慌慌从兜里掏出手机,电话是在京城一家大酒店做厨师的儿子打来的。“儿啊,说,啥事?爹在地里忙农活昵。”“哎,爹,看看你在家种地,一年到头没少费力气,也只能勉强解决个温饱!要不,你养蚂蚱吧!”
“啥?养蚂蚱!这是不务正业啊!蚂蚱可是公认的‘害虫’!嗨,你个傻小子,是脑袋进水了,还是让驴给踢了?看看你给爹支的啥损招?不行,肯定不行……”老王想起了那年铺天盖地的蝗虫……咬牙切齿,嘴里说着粗重的气话,头来回摇摆得像拨浪鼓。
老王咬牙嘎嘣响的气话,把电话那头的儿子逗乐了。他“哧哧”笑着,温和地对爹说:“爹,儿咋敢糊弄您,俺打工的酒店,这‘蚂蚱’非常受客人欢迎,尽管价格不菲,但来这的客人都会点上一份尝尝鲜,吃过的人,都竖起大拇指,点赞说好!咱老家村里的自然条件适合养蚂蚱,想想您老在家辛苦种地也挣不了几个钱。依我看,还不如试着养蚂蚱哩……”
老王缓和了一下情绪,叹口气说:“儿啊,就算你说得在理,可咱这当地从来没人养过这玩意儿,再说了,爹也不知道咋养,不会养啊!”
儿子说:“爹,这个还不简单吗?得空了,儿子带您去外地的蚂蚱养殖基地走一走,看一看,您老心里不就有数了嘛。”“唉,这……能行吗?”挂了电话,细细品味儿子刚才的一番话,老王心有所想,犹豫不决。
后来,经不住儿子隔三岔五的一再劝说,老王勉强答应下来。没过几天,在儿子的陪同下,老王去了山东的几蚂蚱养殖基地参观学习。嗨,这真是不去不知道,一去惊一跳!参观现场,老王心想,原来养殖蚂蚱非常容易,而且一次投入终身受益。来了兴致,动了心思,老王每到一处,都是问这问那,乐此不疲,只用了短短几天的功夫,他就学会了养殖蚂蚱的技术。”
考察归来的第二天,老王就迫不及待,开始着手准备养殖蚂蚱。没多久,投资三万元,在自家的一亩八分地里建起了十五个蚂蚱棚。
“呀!这蚂蚱,是蝗虫啊!繁殖快、危害大,是比地老鼠还让人可恶的‘害虫’啊!”
“唉,这个老王,异想天开想靠养蝗虫发家致富,是想钱想疯了!还是……”
“疯子,真是疯了!好好的地不种,投资恁么多钱,养殖‘害虫’,这是害人害己,不务正业啊!”
乡邻们冷嘲热讽、议论纷纷的邪乎话,像盛夏地头沟边生长的荒草般疯长……
老王的老伴说:“俺家老王,就是一根筋,认死理,村里出了名的犟,他认准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老王说:“我算是看准了,这蚂蚱的生长周期在一个半月左右,用途广泛,受益快。不仅是餐桌上的美食,可以入药,还可以做成蚂蚱酱,销路差不了。”
老王把蚂蚱养得风生水起的那会,村里人亲眼目睹他养蚂蚱赚了钱,有些人羡慕不已,坐不住了……
“嗨嗨,这养蚂蚱,足不出村,能赚钱,真好!”
“嗯嗯,别说,当初还真是小看了这个犟老王。”
“哎哎,要不哪天去他那里瞅瞅,咱也养蚂蚱。”
天有不测风云,岂料,正当村里人跃跃欲试,盘算着如何登老王家的门,拜访求助养蚂蚱的时候,一场始料不及的大风,差点让老王血本无归。
那天深夜,刮起了大风,把老王家的蚂蚱棚全部刮飞了,棚里的蚂蚱像无头苍蝇,被风刮得到处乱蹦跶。这场大风刮得老王家受了不小的损失,也刮清醒了老王,他痛定思痛,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决定重新修建蚂蚱棚,把原来承重的竹子全部换成了钢管。事后,有村民幸灾乐祸,说:“幸亏没酿成大祸,要是刮跑了的蚂蚱祸害了村里的庄稼,岂能便宜了他!是不?哈哈……”
不久后,十几户村民商量好似的,齐聚老王家。老王黑黑的脸膛遮不住自豪,他故意嘻嘻笑着,弱弱地小声问:“想通了,不担心养‘害虫’了?”村民一阵肆无忌惮的大声哄笑后,有人亮开嗓门,说:“哎哎,咋哪壶不开提哪壶?有啥想不通的,不就是想和你成为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嘛!嘿嘿,磨叽啥?给个痛快话,成不?”
“哼!不成。”老王挪着小步,腰杆笔直,底气十足地说。
“唉,这……这……”出乎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的话,让聚来的村民,初来时的高涨热情瞬间跌入了谷底,一个个木橛子似的,硬邦邦杵在他家的小院里。
见此情景,老王“哈哈”乐了。他赶紧躬身施礼,扯大了嗓门喊道:“哎哎,谁说的——不成,能行吗?从今天起,真想干事的,咱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行不?”
“呀呀,看看,好你个阴阳怪气、一惊一乍的犟老王,刚才是忽悠我们啊!哈哈……”
哈哈,嘿嘿,呵呵……
自那天起,受老王的影响,不到仨月的时间里,村里有一百二十六户村民养起了蚂蚱。半年后,全村三百户人家,养蚂蚱的有二百九十八家。
养蚂蚱的老王更忙了,天天忙得不亦乐乎。一有空闲,他经常是东家蚂蚱棚走、西家蚂蚱棚串,传授经验,帮助销售。
村里养蚂蚱的村民王启发深有感触,他说:“蚂蚱容易养,每天按时在棚里撒些青草或麦麸就行了。而且,不用花钱买幼苗,一茬茬的蚂蚱都会繁衍产下大量的卵,用不了多久就会孵化出小蚂蚱。”他还用心细细算过一笔账:一个大棚一茬蚂蚱的产量在二百斤左右,每斤均价十几元,一棚一年能养四茬哩,总收入一万元以上。十个蚂蚱棚,一年就能收入十几万元。”
贫困户王盼富动情说:“老王不仅帮俺家养起了蚂蚱,还帮助俺销售哩,他劳心费神帮俺,却从来不从中获得一分好处。如今,俺养蚂蚱走上了致富路,摘掉了贫困帽子,说啥都该好好谢谢他!”
今非昔比,如今的王庄村在老王的带动下,把小“蚂蚱”做成了大产业,借助“互联网”,将蚂蚱系列产品打造成了知名品牌。不久前,还成功注册了“盛世蚂蚱”商标,王庄村成了名副其实、闻名全国的“蚂蚱村”!
那天,风和日丽,温暖如春。哈哈,呵呵,嘿嘿……笑声一波高过一波。去村里采访的我停下脚步,好奇地问:“这是谁家?咋恁热闹!”
陪同的村支书笑笑,说:“养蚂蚱的老王家。”
我问:“啥喜事?恁开心!”
村支书情不自禁、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说:“嘿嘿,不知道了吧!今天,老王家儿子回来了,他放弃了京城优越舒适的工作,说是要回乡创业——养蚂蚱!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