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北京国子监博物馆(记叙文)
头上是郁郁葱葱的树叶,身旁是盘根错节的古柏,脚下是青砖铺地的悠悠小路,眼前就是北京国子监博物馆的朱红色大门。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也就是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个朝代教书育人、选拔人才的最高学府。
北京国子监博物馆是由“左庙右学”的对称格局组成,“左庙”即孔庙“右学”即国子监太学。首先我来到孔庙,刚进门第一眼就看到了孔子的塑像,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至今影响着我们。在孔子塑像前矗立着许多石碑,讲解员告诉我这里一共有198块石碑,每块石碑上都刻有人名,这些人名分别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状元、榜眼、探花”头三甲和各科进士,这真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最佳体现呀!这时我发现这些石碑的碑额上,有的刻着双龙盘绕,威仪庄重,有的却光秃秃的,破败不堪。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石碑还反映了当时国家经济兴衰的状况,在国富民强的时代石碑就雕刻得富丽堂皇,在国家衰败的时代里就只是普普通通的石碑了。
走出孔庙,来到与之相连的国子监太学。太学的门楼是由一大两小三个半圆形门洞组成。讲解员说这三个门洞分别代表着“福、禄、寿”。以前皇帝来这里讲学,就要从中间的大门洞走过。我走进大门,看到一座摆放着龙椅的大殿,这座大殿庄严凛然,大殿的两侧是大片的草地,皇帝就是坐在大殿里,给跪在两侧草地上的学子们讲课的吧。这就是著名的“临雍讲学”的地方。
参观结束时,我再次回到孔子的塑像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孔子。只见他双手放在胸前,头微微扬起,似乎在眺望远方,又好像在思考问题。老夫子这是在思考什么呢?我猜他一定在想:有教无类,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要接受教育。是啊!从古至今教育都是立国之本,古人重视教育,现今的我们更是把教育看做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的潜力,看的就是教育。就让我们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刻苦学习,尊重科学,崇尚教育!
六(1)班梁泽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