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路(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路(散文)


作者:换个活法 白丁,2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53发表时间:2018-11-30 20:18:18
摘要:现实的路在变,富民政策的路也在……

1996年,我与妻相识并结婚。从此,一个与妻相识前从未听说过名字的村庄——乳山市白沙滩镇吉林村便成为我生活穿梭轨迹的常点。
   乍到吉林村,可以说是印象很差,穷乡僻壤,山丘环绕的破旧小村庄。村中槐树村中旧瓦残垣的房舍随处可见,居家主要的经济来源便是几乎家家户户种姜的主业。印象最深的要数通往村落交通不发达的幽长小路,蜿蜒不平,雨雪泥泞。一年春节与妻打的从市里回岳父家,打了好几个车,司机一听说到吉林村就挥手而去了。村里的纵横巷路,更是泥石相掩、杂草斑驳,不时有哪家流出的浊水,破路恣流。村里的主路边上时常站有七八个闲散聊天的老人。这种环境尽显了山村的萧条冷落,每到吉林村,我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阴晦。
   结婚三年来,我到岳父家我几乎没有串过门,对于性格急躁的我来说是难得的。第四年春节,终于耐不住寂寞,我便开始偶尔与村里近乎同龄的年轻人打打小麻将、扑克与下下象棋。在这简单的交往交流中,我知道在村里的行辈与称呼,也大致了解了他们的性格与差异,但都不失农村人的纯朴与本分。
   在交往的人中,一个比我小一岁按村里行辈叫叔的年轻人引起了我的格外注意,他叫马才,那时他只有二十九岁,脸颊修长,神情刚毅,为人憨厚热情,说话在同龄人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马才当时家境很一般,家中布局简单,除一台17英寸彩电和一辆125摩托车及结婚时简单的家具外,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
   2009年,随着威海市村村通公路的规划建设,通往吉林村的路犹如一夜春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泥泞,原来的飞尘,原来的狭窄,原来的蜿蜒不平与斑驳,全都焕然一新,变得大道如砥了。
   2010年暑假,我开着新购买的家庭轿车,载着妻子女儿,谈笑间不觉便到岳父家。与以往相比,那种速度、舒适与惬意,心情格外舒畅。
   “老高,什么时候来的?到我家来坐坐!”马才见到我非常高兴,热情地招呼道。在简单的寒暄中来到马才家,我这才注意到他家里家外全变样了,原来院落里辟出一块盖起了宽敞的车库,库内容纳了一辆崭新的联合收割机和一辆家庭轿车;屋内进行了精心的装修,原来的家具全换了,电视也换成了42英寸超薄型的,还安装了电脑宽带网络。
   “马才叔,你发财了啊,怎么还购置了联合收割机?”我惊奇地问道。
   “近几年多种了几亩大姜,赶上大姜价格好,是发了点小财。今年从网上了解到大姜市场恐怕不太好,我也不打算做这生意了,就买了这收割机。一方面不用再外出找机器割麦子了,另一方面为三邻五里村里群众解决收麦难的问题。”马才一边倒茶水一边说:“老高,有个问题想问问你,我刚买了音箱,想在门口安装音响,通过电脑播放广场舞音乐,让大家每天晚饭后在门口跳跳舞,可不知怎样设置,刚想打电话询问卖家,你来得正巧,电脑又懂得多,看能不能帮忙?”说着便搬出了刚拆封的音箱。
   这对于我来说确实简单,放下水杯,我便和他在闲聊中接好了音响,这期间他拿着本子非常认真记着一步一步的操作。当清脆悦耳的优美旋律响起时,整个山村在浑厚的共鸣中震动起来了。
   看着他家中神话般的变化,听着他这么专业的生意经和超前的观念,真难以置信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山村农民能有这种创新思路。
   2012年,由于岳父和岳母到深圳为小舅子看孩子,我到吉林村次数少了,自然到马才家也少了,后来听自家大伯说他被推选到村委会干了主管会计。
   再次见到他是今年清明节头天,因岳父回家为三代老人树碑,我到山里帮忙。路经他家门口时,只见他在修旋耕机,一身的油渍。
   “马才叔,挺忙哈,又整新式武器了?”
   “老高,不能陪你聊哈,我换换犁,还要到山里旋地。”
   “马才叔,今天我们向山里运砖与水泥,把人家地给碾了,明天有时间帮旋旋吧。”
   “好的!”
   本以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他可能忘却了,第二天傍晚他打电话告诉说下午已经帮把地旋好了。
   傍晚时分,欢快的音乐响起,他家门前聚集了很多村民,在围观十几个妇女跳舞蹈……

共 16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岳父家所在的吉林村路的变化,由路的发展变化衍生出人民生活的变化。1996年,作者刚结婚,初来吉林村,印象最深的要数通往村落交通不发达的幽长小路,蜿蜒不平,雨雪泥泞,尽显了山村的萧条冷落。刚结婚的头几年,每年过年过节回去,因为路的原因作者都不愿出去和别人交流。后来才逐渐与村人交往起来,认识了一个名叫马才的人。当时他的家境一般,可后来他的聪明才智不断闪现,成为村里致富的人之一。2009年起,村里的路修好了,这也是一条致富路,马才为首的年轻人靠双手和头脑,过上了好日子。家里的物质条件好了,他又想法子让村里人用上现代化的音箱、电脑,跳上广场舞。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从马才身上,作者看到了“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是正确的。语言流畅,人物突出,充满向上的力量。【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11-30 20:32:09
  感谢作者的第一稿投在荷塘,选材典型,角度独特,今昔对比反映了农村的巨大变化。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回复1 楼        文友:换个活法        2018-11-30 23:04:02
  谢谢莫道不消魂,我是今天第一次进江山文学网,谢谢您的点评,我还写了一篇父亲与土地,因找不到向向,发在另一个社团里,以后请多指点,我会继续努力
2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11-30 20:34:30
  有了马才这个人物,使文章更真实可信。他是村民中的典型代表,从他身上看出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3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11-30 20:36:48
  题目虽简单,但一语双关,内容积极向上,反映了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人民的日子才越来越好!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4 楼        文友:山水伴流云        2018-11-30 21:31:03
  路,作者的路不只是山路弯弯的变化,他也在描写着人们的思路,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路……
回复4 楼        文友:换个活法        2018-11-30 23:07:26
  谢谢您–山水伴流云的点评,虽是第一次到这网站,我会向您学习,努力撰写优质稿件。
5 楼        文友:山水伴流云        2018-11-30 23:22:08
  换个活法老师太客气了,荷塘会因您的到来而更加精彩!祝您在荷塘创作愉快!
6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12-06 13:14:40
  文章以时间为序,明暗两条线索并举,描写了一个村庄的变化,重占描写了村庄农民马才的家庭变化,映射了不同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热情讴歌了新时期新农村新家庭新风貌,赞美了新时代农民的创新精神。脚下的路在变,日子也在变;人生的路在变,路边的风景也在变。路,是村庄的路,也是村庄人勤劳致富的路,在实现全民奔小康中国梦的引领下农民脚下的路会越走越宽。文章以路为题,寓意深刻,语言亲切自然,叙述流畅,层次分明,村庄变化的路上是庄稼人努力奋斗的清晰脚印。问好老师,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