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西院的木芙蓉(散文)
一年一度,西院的木芙蓉又盛装登场了。
一天下午,邻居老陈隔着围墙问我:老杨,你家这花叫啥名字?咋开得这么好看,好像同时能开几种花色呢。
我答道:这花学名叫作木芙蓉。花朵刚开时洁白、粉嫩。到傍晚,白中开始转淡红。第二天就转变成红色。第三天凋谢,卷缩成球,落地。
他老婆羡慕地问:这么好看的花,哪买的?
我笑了笑说:南面新公路两边的坡地上,几公里长的林带里栽种的都是这种木芙蓉。这花好养,种下就活,也不需要精心养护,根系壮实,分蘖快。有一年冬天,我在公路边随便挖了一个小树根,种在院子里,不消两三年,就繁殖成一大片了。你看那花朵,密密匝匝的,开得多热闹。
其实,木芙蓉落户西院已经四年多了,也花开四期了。而我却一再辜负了她的美意,错过了她的花期。每当秋末冬初,她将要繁花怒放、惊艳四座时,我必须出远门一段时间。于是,我人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思念却常常溜回江南的西院,想象着木芙蓉该开得如火如荼了吧?等过完年,我回到江南,那木芙蓉早就谢了,甚至连树叶都掉光了。因此我一直没机会零距离欣赏这名花。今年,我不再出远门了,方能认真、仔细地观赏这花儿。
我走到花树前,只见丛生的枝条约大拇指粗细,高约三四米,显得苗条,修长。枝条的每个节点上,窜出一片片比手掌还大的手掌型绿叶。枝条在两米左右处便开始分枝,每个枝头上绽放着几朵鲜艳的木芙蓉花,并缀满了鼓鼓囊囊的花蕾。
我的目光首先聚焦在那绿色的花托上。它由三层花萼组成;最外一层是十五片尖而细的叶片,组成一个圆形的齿轮状。中间层是等边五角状,微微鼓起,活像美国的国防部五角大楼。第三层是五片较大的花萼,排列如梅花状。再看那初绽的花瓣,犹如白雪般晶莹剔透,又如羊脂白玉般纯净无暇。凑近了看,我分明看到了花瓣里面树枝状的叶脉呢。木芙蓉花一般有十几片花瓣组成,贴近花萼的花瓣极力伸展开,整个花型直径足有十公分,比成人的拳头还大。因其大,隔着很远,人们就能看到那艳丽的花朵。里层的花瓣,如牡丹般皱起,层层叠叠,挤挤挨挨,似乎藏着天大的秘密。我小心地扒开几片紧裹的花瓣,原来藏着一簇淡黄色的花蕊。
植物学家说,花朵,是一切植物的生殖器官,它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自身的繁殖。花朵为什么那么鲜艳夺目?花粉为什么芳香四溢?不就是为了吸引勤劳的蝴蝶、蜜蜂们来采蜜、授粉,然后结出果子,让鸟雀们吃下,带到更远的地方发芽、生根、继续开花、结果。
我凝视着满树粉嫩的初花,赞叹不已。仿佛是造物主按照艺术家们的审美要求,将这美艳的木芙蓉花,设计得尽善尽美。面对着这奇妙的花朵,我似乎有点诚恐诚惶,只是将其举在眼前细细赏鉴,却不敢把她放在鼻子下面。她是那么的娇弱,又是如此的柔美,我怕我不经意之间,突然加重的呼吸会将她溶化。
当我将目光投到几朵正在变色的花朵上,更令我感到兴趣盎然。我似乎正在看3D动画;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一支硕大的木芙蓉,盛开在画面中央,金风徐来,花儿轻轻地摇曳。不经意间,一缕令人充满遐想的淡红,渐渐地从雪白的花瓣里沁出来,慢慢地漫延到花瓣上。接着,更多的淡红接踵而来,向四处扩散,晕染。于是我看到了大自然创造的奇迹;红白两色,如两军对垒,在娇嫩的花瓣上展开攻防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个别渗透,趁势扩张。又像生死不离的孪生姐妹,相亲相爱,相依相偎,情真意切,难舍难分,真真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至臻境界。
最终,“红军”总是战胜了“白军,”于是,那些标致着红色得胜的花瓣逐渐成洋红色,渐渐卷曲起来,裹住中央的花蕾。我想,她们大概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造物主交给她们展示美的任务,现在是将已经授粉成功的花蕊保护起来,不让它受到外界的侵扰,努力结出期望之果。然后,她们无怨无悔地从枝头悄悄坠落,紧贴着大地母亲的胸怀,安睡了。直到到第二年春天再度醒来。
北宋的亡国之君宋徽宗,曾在金兵的押解下,北行燕山途中看到杏花开了,不禁勾起他的故国之思。感慨万千后,他写了首《宴山亭》。开头三句:“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极其传神、逼真地描写了杏花的娇羞之态。
我想,生在中原、囚死北国的宋徽宗大概从没见过江南的木芙蓉。如果当年他见过木芙蓉,说不定他会将赞美杏花的名句转送给木芙蓉呢。因为,这三句赞美诗,用在木芙蓉上,浑然天成,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