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奶奶走后的日子里(随笔)
七月摔倒在地,就卧床不起的奶奶,最终没能熬过这个冬季,在十一月十八号晚上十一点离开了人世,距离九十二岁生日仅仅只差一天而已。奶奶走后,两个叔叔和两个婶婶、还有几个姑妈,为奶奶准备后事。亲人中,有一部分人早在获知奶奶时日无多后就赶回来了,轮流守护在奶奶床边,还有一部分人闻讯后也踏上了归途。我也从四川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为的是送奶奶最后一程,作为孙女,我在为去世的奶奶披麻戴孝的过程中,亲眼见证了这场葬礼的点滴。
两个叔叔家境甚好,尤其是小叔家,开着酒厂和农庄的小叔在市里小有名气,任市酒业协会会长的他,这几年可谓名利双收,风光无限,连他儿子也在早年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普通退伍兵摇身一变成了市安监局的局长。像小叔这样的身份和家境,可想而知,奶奶的丧事是必须办得隆重体面的。二叔虽然家境不及小叔,但他在外经商数十年,也小有积蓄,拿一笔钱出来用于操办奶奶的丧事,是绝不为难的,所以也默认小叔叔的提议。因为我的父母早在十几年前就因病去世,所以叔婶说弟弟不用承担任何义务,不用掏钱出来用于操办奶奶的丧事。
三天的丧事诚然办得很是隆重热闹,让乡亲们不得不为奶奶儿孙满堂,且有混得风生水起、财大气粗的儿子而羡慕嫉妒恨。白天请了乐队表演歌舞,晚上还有花鼓戏剧团唱戏,唱孝歌的师傅则一唱一整晚,鞭炮声、电子炮声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前来吊唁的亲友来了一拨又一拨,每餐吃饭的桌子一摆就是几十桌,每桌都是十二道丰盛的菜,用来招待客人的香烟和高档毛巾用了几百条,厨房里五六个厨师一天到晚像个陀螺转个不停,请来帮忙的街坊们个个没得空闲,为了饭菜茶水的准备,把这帮人累得够呛。
乡亲们可以从田野上空飘的百来个吊唁的氢气球就能看出奶奶的子孙后人之多,人丁之兴旺;乡亲们可以从公路旁停的长龙似的小车、从车里下来的络绎不绝的前来吊唁的客人、从酒席的丰盛、从轮番上阵的乐队和剧团演员的精采的表演……可以看得出,奶奶的丧事确实是办得隆重热闹,这无疑给两位叔叔挣回了很多面子。
只是隆重热闹体面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话题……
办丧事的第二天,小叔的儿子提出每个做为孙子孙女的、还有做为外孙子与外孙女的,每人出一千元钱用来买烟花爆竹,美其名曰是为了把奶奶的丧事办得更热闹更气派。出这笔钱让大伙不接受,都在私下议论这是堂弟与小婶的鬼主意,用他人的钱为自己换来美名,既想把丧事办得风光,又舍不得自己掏钱,就摊派到别人身上,还要道德绑架这些人,说什么奶奶的丧事,做孙子孙女的理应出钱办热闹些,也算尽孝,还说什么这么一点钱不算多,大家条件好,拿得出。
其实呢,堂弟作为安监局局长,他要鞭炮烟花,那是有人抢着送,根本不需要他自个儿掏多少钱。他提出每人出一千元集资买烟花鞭炮燃放,只不过是想从中赚一把而已。
姐姐和姐夫不买他的帐,表姐和表哥也装聋作哑,最后堂弟没能如愿收到想像中的一笔钱放到他自己的口袋里。
这件事让大家很不解,为小婶和堂弟的行事作风纳闷,有钱人的算盘,果然是打得贼精。
在家乡的风俗中,流行前来吊唁的客人送被给孝家,那些被的外包装上都会让一个专门管写挽联的老者用白纸写上“某某敬挽”几个字,然后悬挂在堂屋铁丝上。两个叔叔的亲友都送了不少,尤其是小叔家客人多,且很多有头有脸的贵客,自然送的上档次的被子更多。我们姐妹仨和几个姑妈也凑钱买了被送了,但按照规矩又在奶奶下葬前晚退还给了我们。
小叔和二叔各自的亲友送的被都用白纸注明了是某人送的,他们都各自认领收好了,还有二姐和弟弟的朋友来吊唁时送的被,理应还给二姐和弟弟的,因为将来是需要二姐和弟弟还人家情份的,一旦二姐和弟弟朋友的父母亡故,前去吊唁送被的只能是二姐和弟弟,叔婶他们以后是置身事外的。但小婶婶太贪心了,她趁二姐和弟弟不注意,把被调包了,扯掉贴在二姐和弟弟朋友送的高档被上面的白纸,把某亲戚送的质量一般的被还给二姐和弟弟,然后亳无愧色地说那是二姐和弟弟的朋友送的被。
二姐早在她的朋友进门跪拜时就注意了他们手里提的被,心里还是有印象的,所以小婶使了调包计,二姐心知肚明,但又不好揭穿她,只得默默收下了那床被,同时对小婶更加失望了。
而弟弟呢,一生忠厚善良无城府的弟弟,更加不计较那点得失了。他什么也没说。而且在操办奶奶的丧事的过程中,他没听从两个叔叔的表态(叔叔们说不要弟弟掏钱),执意拿出几千元钱用来买香烟招待客人,还出了烟花钱,只可惜他的钱用得冤,婶婶并不领情,到办完丧事算账时,连对弟弟一句公道话也没有。
而平日里貌似对弟弟很贴心的堂弟,在二婶明白说出把办完丧事剩下没用完的一次性碗筷留给弟弟明年正月办喜事用时,堂弟竟然以他家农庄有一些工人吃饭要用为由,没有答应二婶。
在二婶提出为办奶奶的丧事辛苦了几天几夜的姑父、姐夫、弟弟每人送一条好香烟作为答谢时,小婶迟迟没反应,直到大家准备动身走时,才不情不愿地给了姑父和姐夫他们每人一条香烟,而原本该给弟弟的,竟然让她免了。
呵呵,这就是自称李总的有钱人的嘴脸啊!
奶奶走了之后,我既见识了丧事的隆重体面,见识了有钱人为自己的面子为名声讲排场的任性一面,也见识了有钱人、官场中人趋炎附势、虚伪的一面,更见识了有些人对利益的锱铢必较,对亲情的不屑一顾……
奶奶走后的日子里,让我明白了许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