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断章(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断章(随笔)


作者: 秀才,1197.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35发表时间:2018-12-05 05:53:44
摘要:感恩上苍一草一木的点化。

一、治石
   新得刀与石,欲治印。古人云,玩物丧志。向以从心所欲为志,求心静,思神安,看花开云舒,悟天道周始,上养父母,下育子女,别无所求,何志可丧?
   治石之时,凝神忘形,寝食俱废,仿佛与刀石同化。锋刃入石,琢磨以问之:君从何来?可是千万年前地心岩浆,热烈崩穿喷涌而出?曾经浴于沧海,终于突兀桑田。风吹日晒,雨打冰冻,分崩离析者成土,岿然不动者为石。水土滋润,岁月磨砺,田黄出焉!问石,石不语。石丑石美,存乎一心,毕于此刀。揣摩把玩,温润腻滑如玉。竟夜与石语,不知东方之既白。
   唯有痴者呆者存长久,冷也罢热也罢,丑也罢美也罢,刻也罢磨也罢,随你去罢,我总无声。石乃佛也。
   百年之后,治石者骨肉俱销,而石仍存,是以人不如石,岂不悲哉!
  
   二、父母
   清明。有雨。可深呼吸。
   忽然想起朱自清的父亲写给他的一封信:……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此语似有违常情,父母多不愿在外子女担忧牵挂,往往报喜不报忧。司马迁语云: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其实,父母疾痛之时,也未尝不思儿女也。父母之与子女,彼此互为心理安慰、心理良药。
   想我幼小之时,只要摔跌磕绊,必呼父母;及我成年,父母老去,孱弱,多疑,唠叨,无理。我必微笑,如看小孩,不顶嘴,多搀扶,对上苍常怀感恩之心。年近五十,一日三餐还由父母来做,何其幸也!
  
   三、晨骑
   早晨骑车,草树绿茂,清风徐来,快步者,骑行者,络绎不绝。至晋园,幽香袭人,大悦乐。自马庄向西至人民医院,地势由高而低,不骑车难以觉察坡度。不必再蹬,如骑良马,缓辔而行;人少之时,可以左腿支撑,俯卧车座之上,右腿平伸,如大鹏展翅,如在泰坦尼克船尾展臂当风。
   缓缓骑行间,快车道上两辆自行车飞驰,其中一人五十以上,高歌一一无所谓,不管你是谁。这歌词新鲜。清风入目,心神澄澈。孟子所谓赤子之心、浩然之气,存于此间吧。
  
   四、新柳
   之前极不爱走这条路。路面到处修修补补,依旧坑坑洼洼,如生癞之狗。柳树估计是从陶渊明门前移来的,不知高寿几何,又非城市中心,爹不亲娘不爱,不见修剪。尤其到了秋冬时节,枯败凄凉,如同到了世界尽头,路末途穷。
   而今路面重铺,柳树新剪,万千丝绦披拂风中,如徐志摩笔下的日本女郎,低眉垂首站立两旁,温柔甜蜜,耳目为之一新。
  
   五、仪式
   爱篮球,如同朝圣。每次去打篮球,必得干干净净,刷牙,洗脸,衣服刚洗,球鞋新擦,指甲剪短,全身关节肌肉一一活动开,即便是把老刀,也要尽全力磨得最锋利。
   纳达尔每次休息时,喝过饮料,必把瓶体上的商标摆向一个固定方向,俯身低头,一点一点挪动饮料瓶,一丝不苟,无比虔诚。纳达尔擦汗的动作也极其标准化:扯扯内裤,揪揪上衣,往左耳挼头发摸鼻子,再摸鼻子往右耳挼头发。性子急不得,老天爷也得等纳达尔做完这些动作再打球。这些仪式化的动作,肯定有狡猾的成份,但也透露着纳达尔对网球宗教般的热爱。生命苦短,热爱运动吧。
  
   六、聊天
   和父亲聊天,父亲说起七十年前一件往事。
   父亲九岁时,和伯伯一起去外村看电影,那是第一部苏联电影。爷爷给了一毛钱,那时候一毛钱能买四个馍馍,可是四个馍馍一个人也难吃饱。又想喝豆汁,怎么办呢?就用五分钱买俩馍馍,五分钱买两碗豆汁,一人一个馍馍,一人一碗豆汁。伯伯把馍馍给了父亲,他喝豆汁。父亲问伯伯怎么不吃馍馍?伯伯说他不饿。
   父亲对我说:你伯伯说他不饿,那我把俩馍馍都吃了。
  
   七、玉兰
   羡煞如此庭院。一白一红,都是玉兰。上部向阳,虽未完全展开,已大如拳;下部尚为花蕾,只是顶端初绽。安安静静在煦暖春日下晒着,恍惚中有鸟鸣其上下,风过不惊。
  
   八、新雨
   新雨暂歇,空气清冽。骑电车,脸微左侧,眼睛略大睁,凉风即潺潺流过眼球;稍停,脸再右侧,凉风换个角度再入眼眶。如此反复,眼球如被降温,如被按摩,顿觉神清气爽。
   有雨无风,一晚开窗,细听徐志摩的息列索落。
  
   九、读帖
   《贺捷表》,钟繇小楷名篇,对王羲之、对后世影响很大。
   贺什么捷?贺孙权杀了关羽。
   钟繇有个儿子,就是汗出如浆的钟会。此钟会,先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杀了嵇康;后又害死期期艾艾的邓艾。害人终害己,钟会和姜维双双被乱军所杀。
  
   十、读书
   不敢说爱伦.坡的书不怎么样,也许只是不对我的口味。爱伦.坡是推理小说的西方鼻祖,什么福尔摩斯,什么《东方快车谋杀案》,全是孙子辈。看日本作家的书没有违和感,甚至阿富汗胡赛尼的书也容易读进去。
   为什么一部分译书让人抓狂,好像十万年前的老古董?可能有几种情况:
   其一,作者水平一般般,实打实不怎么样;
   其二,中外文化有别,语言习惯和叙事方式都隔山隔水;
   其三,译者过于追求“信”;
   其四,时过境迁,作者和读者之间有了代沟——这个理由最站不住脚:
   果真如此,何来名著!村上春树更绝:活着的作家的书一律不看,刚死的也不看。他的口味比较重。
  
   十一、梧桐
   树粗合抱,荫浓十丈。鸦雀巢栖其上,拒风雨而育儿雏;翁老促膝其下,纳清凉而养天年。慈悲恻隐,是为树中大佛;仁义兼爱,当然木本圣人。且为梧桐歌一曲。

共 21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内容看,可归于随笔,因物因人因事而感;从语言风格看,也可归于古韵,文言成句,言简而意重。治石之人不如石之命长,不难理解,流水之沟渠还在,洗衣人换了好几波了。感恩父母,三餐所出,甚幸!五十晨骑,颇有雄风,生命状态不会是一样的。柳色新,古有关注,今天看则如女郎,当意就是。什么事都可以有仪式感,敬之则有趣,亵渎则伤心。兄弟无法计较,情意满纸,难以尽述。花木自有风姿,动人之时待你欣赏。花木之形往往禅意在,看人悟性如何。雨中骑行,感觉特别,自去体会。一帖引出历史,不胜感慨。读书各人有各人的口味,这也是读书的妙趣。一颗梧桐树,树上树下都是仁爱之范本。作者因观察所得,不忍丢失,便拈来成章,意趣特别,读之清新自然。情理交汇,意近旨远,揣摩可得,是一组不错的随笔。当然作者行文可能意趣唯一,读者再读又有所获,所以认为是好文。推荐赏读,问候作者。【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12-05 05:55:31
  推荐赏读文言佳作,并不佶屈,率直近人。感谢奉稿柳岸,问候作者笔健冬安!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        2018-12-05 08:10:15
  谢谢怀才老师雅评!
3 楼        文友:金戈铁骑        2018-12-05 08:42:04
  细品道理存于只言片语之中。佩服老师个性观点,为美文小语点赞!
4 楼        文友:        2018-12-18 21:31:35
  谢谢金戈老师看我的文章并留言!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