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断章(随笔)
一、治石
新得刀与石,欲治印。古人云,玩物丧志。向以从心所欲为志,求心静,思神安,看花开云舒,悟天道周始,上养父母,下育子女,别无所求,何志可丧?
治石之时,凝神忘形,寝食俱废,仿佛与刀石同化。锋刃入石,琢磨以问之:君从何来?可是千万年前地心岩浆,热烈崩穿喷涌而出?曾经浴于沧海,终于突兀桑田。风吹日晒,雨打冰冻,分崩离析者成土,岿然不动者为石。水土滋润,岁月磨砺,田黄出焉!问石,石不语。石丑石美,存乎一心,毕于此刀。揣摩把玩,温润腻滑如玉。竟夜与石语,不知东方之既白。
唯有痴者呆者存长久,冷也罢热也罢,丑也罢美也罢,刻也罢磨也罢,随你去罢,我总无声。石乃佛也。
百年之后,治石者骨肉俱销,而石仍存,是以人不如石,岂不悲哉!
二、父母
清明。有雨。可深呼吸。
忽然想起朱自清的父亲写给他的一封信:……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此语似有违常情,父母多不愿在外子女担忧牵挂,往往报喜不报忧。司马迁语云: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其实,父母疾痛之时,也未尝不思儿女也。父母之与子女,彼此互为心理安慰、心理良药。
想我幼小之时,只要摔跌磕绊,必呼父母;及我成年,父母老去,孱弱,多疑,唠叨,无理。我必微笑,如看小孩,不顶嘴,多搀扶,对上苍常怀感恩之心。年近五十,一日三餐还由父母来做,何其幸也!
三、晨骑
早晨骑车,草树绿茂,清风徐来,快步者,骑行者,络绎不绝。至晋园,幽香袭人,大悦乐。自马庄向西至人民医院,地势由高而低,不骑车难以觉察坡度。不必再蹬,如骑良马,缓辔而行;人少之时,可以左腿支撑,俯卧车座之上,右腿平伸,如大鹏展翅,如在泰坦尼克船尾展臂当风。
缓缓骑行间,快车道上两辆自行车飞驰,其中一人五十以上,高歌一一无所谓,不管你是谁。这歌词新鲜。清风入目,心神澄澈。孟子所谓赤子之心、浩然之气,存于此间吧。
四、新柳
之前极不爱走这条路。路面到处修修补补,依旧坑坑洼洼,如生癞之狗。柳树估计是从陶渊明门前移来的,不知高寿几何,又非城市中心,爹不亲娘不爱,不见修剪。尤其到了秋冬时节,枯败凄凉,如同到了世界尽头,路末途穷。
而今路面重铺,柳树新剪,万千丝绦披拂风中,如徐志摩笔下的日本女郎,低眉垂首站立两旁,温柔甜蜜,耳目为之一新。
五、仪式
爱篮球,如同朝圣。每次去打篮球,必得干干净净,刷牙,洗脸,衣服刚洗,球鞋新擦,指甲剪短,全身关节肌肉一一活动开,即便是把老刀,也要尽全力磨得最锋利。
纳达尔每次休息时,喝过饮料,必把瓶体上的商标摆向一个固定方向,俯身低头,一点一点挪动饮料瓶,一丝不苟,无比虔诚。纳达尔擦汗的动作也极其标准化:扯扯内裤,揪揪上衣,往左耳挼头发摸鼻子,再摸鼻子往右耳挼头发。性子急不得,老天爷也得等纳达尔做完这些动作再打球。这些仪式化的动作,肯定有狡猾的成份,但也透露着纳达尔对网球宗教般的热爱。生命苦短,热爱运动吧。
六、聊天
和父亲聊天,父亲说起七十年前一件往事。
父亲九岁时,和伯伯一起去外村看电影,那是第一部苏联电影。爷爷给了一毛钱,那时候一毛钱能买四个馍馍,可是四个馍馍一个人也难吃饱。又想喝豆汁,怎么办呢?就用五分钱买俩馍馍,五分钱买两碗豆汁,一人一个馍馍,一人一碗豆汁。伯伯把馍馍给了父亲,他喝豆汁。父亲问伯伯怎么不吃馍馍?伯伯说他不饿。
父亲对我说:你伯伯说他不饿,那我把俩馍馍都吃了。
七、玉兰
羡煞如此庭院。一白一红,都是玉兰。上部向阳,虽未完全展开,已大如拳;下部尚为花蕾,只是顶端初绽。安安静静在煦暖春日下晒着,恍惚中有鸟鸣其上下,风过不惊。
八、新雨
新雨暂歇,空气清冽。骑电车,脸微左侧,眼睛略大睁,凉风即潺潺流过眼球;稍停,脸再右侧,凉风换个角度再入眼眶。如此反复,眼球如被降温,如被按摩,顿觉神清气爽。
有雨无风,一晚开窗,细听徐志摩的息列索落。
九、读帖
《贺捷表》,钟繇小楷名篇,对王羲之、对后世影响很大。
贺什么捷?贺孙权杀了关羽。
钟繇有个儿子,就是汗出如浆的钟会。此钟会,先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杀了嵇康;后又害死期期艾艾的邓艾。害人终害己,钟会和姜维双双被乱军所杀。
十、读书
不敢说爱伦.坡的书不怎么样,也许只是不对我的口味。爱伦.坡是推理小说的西方鼻祖,什么福尔摩斯,什么《东方快车谋杀案》,全是孙子辈。看日本作家的书没有违和感,甚至阿富汗胡赛尼的书也容易读进去。
为什么一部分译书让人抓狂,好像十万年前的老古董?可能有几种情况:
其一,作者水平一般般,实打实不怎么样;
其二,中外文化有别,语言习惯和叙事方式都隔山隔水;
其三,译者过于追求“信”;
其四,时过境迁,作者和读者之间有了代沟——这个理由最站不住脚:
果真如此,何来名著!村上春树更绝:活着的作家的书一律不看,刚死的也不看。他的口味比较重。
十一、梧桐
树粗合抱,荫浓十丈。鸦雀巢栖其上,拒风雨而育儿雏;翁老促膝其下,纳清凉而养天年。慈悲恻隐,是为树中大佛;仁义兼爱,当然木本圣人。且为梧桐歌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