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三心”凝“腊娘”,兴家谱新章(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三心”凝“腊娘”,兴家谱新章(散文)


作者:舒逸文 童生,50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25发表时间:2018-12-06 14:26:02


   十月的阳光,温和地照耀在雪峰大地上。曲折的溆水河,在群山中蜿蜒流淌。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敬佩和感动,来到了雪峰腹地的丫吉坳,对颇具传奇色彩的“腊娘”,进行了采访。
   满目的群山,满鼻的肉香,满挂的干鱼,满炕的腊肠,还有腊牛肉、腊猪排、腊板鸭、腊条鸡……更有满屋场口音不同的顾客,正在抢购紧俏的“腊娘”。
   我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机,拍下了一张张照片,并把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写成一段文字,制作成一个美篇,把时代特需的“三心”,来真诚传颂。
   “腊娘”不是人名,而是青年农民张陈佳夫妇和母亲申请的优质腊货的商标,是他们两代人用孝心、爱心和诚心凝聚而成的腊制品的代名词。
   九年前,发展经济的大潮正席卷着中国大地。不甘落伍的张陈佳,和从县城嫁到山村来的妻子周群一样,为了恪守孝道,没有外出赶浪,而是共同守望在家乡的石沟沟里,养殖着经济动物石蛙,借以陪伴着年事已高的奶奶、辛勤劳作的父母和年幼可爱的孩子。
   石蛙原本是野生的两栖精灵,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山涧石沟里。由于养殖技术尚未成熟,张陈佳尽管历尽艰辛,却还是未能如愿以偿,不仅没有赚钱,反而还亏欠了许多。
   无奈之下,他们噙着泪花,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奶奶,告别了家乡,踏上了外出打工挣钱的路。
   到了浙江义乌,看到这里工厂林立、商店蚁挤、老乡云集,到处一派繁华,张陈家夫妇心想,这可是干餐饮服务的好地方吧?便立马租了一个门面,开起了一个湘菜馆。
   然而理想跟现实并不是那么的相一致。没到过外面闯荡的人,会以为外面遍地是黄金,只要随手抓几把就可以发财。哪知事实跟想像的不一样,外地的钱也并不是那么好挣的。
   张陈佳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按着地地道道的湖南味,炒着地地道道的湖南菜,周围又遍布地地道道的湖南老乡,按理说应该生意兴隆,能赚到数量可观的钱。可是出乎意料,此前有个贵州老板已经在附近开了一家湘菜馆,生意红火,人际关系也很融洽。而他的餐馆呢?却是门庭冷落,顾客寥寥无几。
   张陈佳夫妇懵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佯装吃饭,去了贵州老板那里探求根源所在。
   进店一了解,装饰并无特别之处,只是这周围租住的,都是来自湖南、贵州和四川的民工,他们爱吃农村杂粮饲喂的猪肉,爱闻传统腊肉的清香,点的菜大多也是“炒腊肉”“炒血豆腐”之类的农家菜,售价虽高,却依然俏销。
   仿效着贵州老板,张陈佳夫妇在菜谱上添加了一道“炒腊肉”。可是四处寻找打听,哪里还有纯粮饲喂的腊肉买?从市场上买到一块“腊肉”,估计是用稻草和煤炭的烟雾熏制而成的,表皮漆黑漆黑,肉质黯淡无光。洗了一遍又一遍,精心地炒好,可是顾客吃了却都说皮嚼不动,里肉又哈喉涩口,很不好吃。吃了一次的,再也不见来这吃了。
   家里的腊肉估计也不多了,张陈佳夫妇也不忍心跟妈妈开口要,只得依靠其他炒菜,勉强地维持着艰难的日子。
   地里的玉米熟了,他们想去帮爸妈掰,可是开着饭馆又动不了身。田里的稻子熟了,他们想去帮父母收割,可是相隔千里,他们又帮不上手。奶奶和父老乡亲病了,他们也非常想去看望,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又不能亲自登门。看着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想着顾客需要的好腊肉又没处买,而对父母奶奶和乡亲的亏欠却越来越多,张陈佳夫妇的心思便越来越重了。他们感觉到外地虽然繁华,却不是自己的常驻久留之家,只有家乡好,家人又和和美美地聚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好。
   一个阴冷的日子,张陈佳两口子正坐在冷冷清清的馆子里,心里为没有生意发愁。突然,口袋里手机响了,是视频的铃声。周群急忙掏出手机。接通视频,母亲一边让他们看看孩子,一边说:“你们不在家,孩子在学校也不听话了,成绩越来越差了!要是不交钱给他补课,恐怕还要下降!”
   补课?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农民本已是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而有孩子上学的农民则更是弱势群体中的弱者!张陈佳夫妇前些年因为养石蛙已经亏了一屁股债,来浙江开店又耗资不少。他们的经济已经十分拮据,还要交纳源源不断的补课费,实在难以承受!不补课吗?老师的收入又与学生的成绩挂钩。学生成绩差势必减少老师的绩效工资。老师不高兴了会不会数落和疏远孩子、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将来?如果让孩子再走自己的打工老路,一代一代地复制下去,岂不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形成恶性循环、贻害千秋万代吗?他们面面相觑,好久不说一句话,胸口仿佛被捅了一刀,不禁阵阵作痛,鼻子一酸,眼眶一胀,泪水不约而同地流了出来。
   我要回家创业!专心制做优质腊制品,赚取应得的劳动报酬,既又能陪伴在父母身边尽孝,让老人不再孤单,又能给孩子以应有的父爱和母爱,让他们好好学习,燃起美好的希望,还能打通农产品的销路,满足城市民工的吃菜需要,打开致富门道,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使大家共同富裕起来。张陈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两口子的心,犹如同一根藤上的两个瓜,一牵都动了。
   忍痛亏本打出了店面,他们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丫吉坳。
   妈妈在门口迎接着儿子和儿媳妇,热腾腾的饭菜随即搬上了餐桌。
   吃着娘做的饭,嚼着娘做的菜,一股感激的热流涌上了心头,“原来千美万美,不如妈妈做的饭菜美;千好万好,不如家人团聚、乡邻和谐好啊!”
   把在外尝到的苦头和回家创业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希望得到妈妈的理解和支持。
   妈妈是个性情开朗,十分理解儿子儿媳妇的人。对张陈家夫妇所做的一切,她都表示理解支持。并且告诉他们:“不要紧,只要动脑筋,肯埋头苦干,致富的机会总是有的。”
   在家里才歇了一天,张陈佳夫妇顾不上旅途的劳累,就到周边和城里考察市场和学习经验去了。
   年前熏制的腊肉,妈妈平时舍不得吃,还留存了几块想给儿子回家吃。看到孩子创业需要钱,就没把还留有腊肉及其目的告诉孩子,悄悄地在家门前的马路上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腊肉”。
   正昰黄叶飘落的季节,一辆红色的小车呼啸而来,又突然在牌子前停了下来。从车上走下一位金丝黄发的美女。张陈家的妈妈热情地迎了上去。
   “这季节还有腊肉卖?”金丝黄发问道。
   “嗯,我家过年的腊肉吃不完,想卖掉一些。”妈妈怕儿子伤心,说话遮遮掩掩的。
   “金丝黄发”有点不放心,扭动着高跟鞋上的曲线,跟着张陈佳的母亲走到存放腊肉的柜前,还没打开柜盖,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腊肉香味。她不免有些激动,来不及撩好长裙,就俯身弯腰下去,定睛一看:红澄澄的猪皮,晶亮亮的肥肉,还有紫匀匀的精瘦,外观十分好看!她终于掌控不了内心的喜悦,按张母的开口价——每市斤三十元,一分不少地买走了全部的腊肉。
   回到家,“金丝黄发”叫厨师炒了一大块腊肉给家人和公司员工们吃。大家都说“好吃极了!”
   才过没几天,她又专门开车来到了丫吉坳,跟张陈佳的母亲说:“上次在你家买的腊肉大家都说好吃,所以专门来跟你签一个口头协议:以后每年年前送来一批鲜肉,请您烘炕好,我按每市斤五元的标准付给你加工费。我姓郑,给您留下我的电话号码。”
   年底如不速之客,很快就到来了。郑女士如约送来了一大车鲜肉。张陈佳的妈妈可急坏了。这一大车肉,共有四千八百多斤,对方按同协议标准如数付了加工费,我得好好地熏制啊!否者就对不起老板对我的信任,让良心不得安宁。
   她一边细心地照顾着年老体弱的婆婆,一边细心咬(腌制之意)肉。先把花椒、胡椒、大茴、八角、桂皮等天然佐料分别擂成粉末,分装于瓶瓶罐罐中。然后把食盐和各种佐料按一定比例(秘方,恕不公开)调配好,置于搪瓷盆里。趁鲜肉还余热未失,一块一块地抹上佐料,放置大木盆内,忙了一个通宵,才终于咬完。
   腌制了四五天,佐料的味道已咬进了肉中,儿子还没回来,她又把棕叶撕成细丝,放明火上面烤蔫,搓成细绳。再一块一块地穿上,打上结,又一块一块地挂到了火塘上方的肉架上。
   等滴干盐水,妈妈就开始生火熏制了。
   熏制是一道关键的工序,用怎样的燃料,又怎么把握火候,则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妈妈从前虽然熏过腊肉,但从没如此大批量地熏制过腊肉。她有些犯难了,时刻都在琢磨着相关的问题。
   夜很深了,张母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就不顾孩子是否睡醒,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儿子,你知道为什么你在浙江市场上买的腊肉不好吃吗?”恰好儿子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听到妈妈的问话,兴奋起来了:“妈!我知道了,是因为炕腊肉所用的燃料不好。煤炭、稻草、松杉等燃料烘出的腊肉怎能不哈喉?刚才爷爷给我送梦来了,说‘腊肉好呷不好呷,全在肉腌制得如何与熏肉的燃料怎么样!”
   母亲一听,立马冒出了一句:“傻儿子!你比我还用心,竟然想到梦里去了!”不过她觉得儿子所说的梦话还是很有道理。她要对顾客负责,就要选用最好的炕烤燃料!她选择了东岭石头山上的野香樟、又选择了西坡上的枯油茶,还选出了北崖上的桂皮树等纹细质硬的杂木柴为燃料,先用大火急烘,烘干水气,然后小火慢熏。燃烧木料时,散发出来的浓香,如同一只只细小的虫子,穿过猪肉的表皮,钻入猪肉的体内,让熏制的腊肉外表金红,内部饱含特殊的香味。
   熏制的时间越长,腊货就熏制得越干。腊肉没有一点水分了,放上几月甚至几年都不会变质变味。
   郑女士兴高采烈地拉回了张陈佳妈妈精心熏制的腊肉。她要用这些腊肉招待一批重量级的客人。叫厨师用火把皮子烧焦,再用热水洗净,那颜色就漂亮极了。皮子是金黄金黄的,肥肉是透亮透亮的,瘦肉则紫红紫红的,全都晶莹剔透!蒸了一些,又炒了一些,全都肥而不腻,油而爽口。煮一锅腊肉,香遍了全村。
   “天哪!世上竟然有如此之美的腊肉!”
   郑女士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发出了如此的感叹。
   让人意想不到的昰——她这一声感叹,让在场的人为之振奋,给了张陈佳母亲无穷的信心,也给其全家带来了无限希望。
   张陈佳夫妇考察回来,发现妈妈已有了很好的开端,觉得真是一家人,才进一家门,更觉得熏制腊货大有可为。决心以母亲为榜样,不再外出,组织乡亲们一起干,让大家脱贫致富,齐心协力奔小康。
   他们琢磨出了一套降低劳动强度,进行规模化、专业化加工腊制品的方法,投资了近百万元资金,修建了多间专业烘房,焊制了移动式专用熏烤架,购买了磨浆机,烘箱等豆制品加工设备,将当地农户组织起来,实行喂养、收购、加工一条龙的公司加农户模式,让农户用传统的五谷杂粮,喂养传统的宁乡猪或龙潭猪,让肉质比杂交猪肉细滑,让口感比杂交猪肉更香。为了让消费者能明辨优劣,他们还用奶奶的头相,向工商局申请了“腊娘”的专用商标,建立了电商销售平台和庞大的实体销售体系,注重销售过程的品质和诚信管理,保证了“腊娘”的高质量,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吃过“腊娘”腊货的人,亲身感受到“腊娘”品高味美,又感觉到张陈佳一家人的朴实和厚道,纷纷前来购买。于是就经常上演开头的一幕。
   张陈佳一家,几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就凭着对大人的孝心、对小孩和家乡的爱心和对顾客的一片诚心,用心创出了雪峰山地区响当当的腊制品品牌,开辟了农村脱贫致富广阔的通道。我们衷心地祝福“腊娘”翩翩起舞,舞出怀化,舞出中国,飞向全世界!

共 44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一个“腊娘”,把一种带着浓郁地方风味的腌腊制品制成了当地的品牌,成了人们争相购买的特色物品。这篇作品以浓郁的乡土气息述说了张陈佳夫妇辛勤创业,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致富的门路,这就是熏制腊肉等肉制品,而“腊娘”正是他们为自己熏制的腊制品申请的注册商标。作品叙述他们创业及制作腊制品的过程,把一种原本很普通的题材写得绘声绘色,耐人寻味。作者语言流畅,架构得体,情感真挚,抒情,写景,叙事,甚至还有简短的心理活动。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作品,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8-12-06 14:26:51
  感谢赐稿,期待经常看到你的大作。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舒逸文        2018-12-06 17:12:16
  编辑辛苦了!谢谢你的辛勤劳动!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8-12-06 14:27:40
  家乡的风味,乡土的气息,值得一读的作品,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舒逸文        2018-12-06 17:11:12
  谢谢鼓励!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8-12-06 14:28:10
  心灵之约永远都是你展现自我的舞台。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舒逸文        2018-12-06 17:13:46
  祝福心灵!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