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雪化无痕(散文)
2018年12月6日,昨天的初雪,在今天还有许多没有化掉,人们都说:雪一化,路就好走了。是的,雪化了,空气中是凛冽的冷,薄薄的冬雾在空气中游走,宛如一段段轻纱,让人忍不住去探寻些什么,想要掀开那薄薄的轻纱,又想把它盈盈而握!是游离的梦境抑或海市蜃楼?也许都不是。
茫茫原野中,天地之间,只有两三个晨练的人,除了静寂还是静寂。
今天上午的讲座是河北省政府参事孙万勇所做的《〈品读石家庄〉的创作体会和感悟》,主要内容也是围绕孙老师自己创作《品读石家庄》这本书的缘起、经过、内容、不足来讲解的。孙老师以自己的创作经历为例讲述了石家庄市许多历史大事,使我对石家庄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有人说:一座城一辈子。我也曾经在石家庄生活了两年,在这里度过了最美的青春年华,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又怎么会忘记?后来走过几个城市,尽管做过短暂停留,然而都有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些都写在以前的文章中,那些城,我来过就足矣!
透过一座城寻找文化的魂,这是孙老师成书的一个原因。我曾经对南京城特别感兴趣,尽管没有从未去过,我知道六朝古都有着深厚的历史,也曾经跟随南京大学陆小远老师学习南京的方方面面,从那个群里了解到南京的城市面貌、历史文化等等。以后每到一座城市,除了关注其城市面貌,更关注其历史和文化了。不同区域的文化自有其特点,这些足以丰富我的阅历,也促使我去观察、搜索、积累,更推动我去表达。自此,每一年暑假都会带着孩子去不同的城市拜访、探究。今天孙老师特别提到苏州城。我对于这个城市也是特别感兴趣,或许是因为“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或许是因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或许是因为我也说不上来的原因……总之,从心底渴望一次与诗情画意的相逢呢!
在这一次讲座中,孙老师还指出怎样寻找文化。找寻、分析、完善,不是简简单单地说出六个词汇,而是一种长期的积淀一种严谨的态度。“品读石家庄”就在“品”,让人有回味感,得出启示和感悟。孙老师整理史料,指出中山古国的兴盛衰落中午,可以品读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太铁路三次易名,可以品读出:历史机遇不能错过,错过就会落后!
孙老师在青年作家创作上给出一些意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舍得下功夫;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有一点儿情怀。每一点都够琢磨和品味的,需要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引起重视。
上午的讲座在拖堂和意犹未尽结束了。我有一些问题需要向孙老师讨教,正在犹豫之际,孙老师和蔼而耐心地让我去休息室详谈,我的疑问和困惑一一说出,没有想到的是,我的一些想法得到孙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我又得到一本作者签名书,同时还在写作上和今后发展方向上有了明确的目标。石家庄市文联的一位领导也告诉我是不是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当然了!从2015年到现在三年多了,我也拥有自己的大量文字,正如所有老师强调的一样,缺乏精品。我没有投稿意识,所以很多作品只是发在江山文学网。自注册之日,有散文、中短篇小说有二十八篇精品,长篇小说一部且为精品,三百四十多篇作品,精品率不高。我想制约我发展的最大原因就是目光和视野的问题。此次参会,才知道,他们好厉害啊,就在4号晚上,与会发言代表,创作成绩都是优异的,他们好厉害!
周主席最后做了闭幕讲话。特别提出青年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要:精、广、活、潜、思、诚。
归来时,我乘坐从石家庄到元氏的公交车。一路走红旗大街,宽阔的马路两边还有没有化尽的白雪。嫩绿的麦田,黄褐的土地,洁白的残雪,那么刺眼那么唯美!斑斓的色彩描画出家乡的一草一木。我要用我手中的笔,为家乡做些什么!一定的!来自赵旗说他一定会为家乡做贡献的,因为他姥姥家是我们县花园村的,他曾经到元氏前仙乡支教,他告诉我们一行人,在写作上有什么需要的,他会帮助我们的。我们谢过了赵旗,他说他一定要为家乡做些事,而且他已经做了,多少身在异乡的游子在内心深处刻写着“故乡”二字,有多少人又在为故乡默默地付出?责任和担当告诉我,应该写下来并且学习他们。
雪化了,会滋润田野大地,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