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取消最后的质疑(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取消最后的质疑(随笔)


作者:知足 秀才,2514.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34发表时间:2018-12-16 07:48:16

在我的心中,一直认为二婶是个贤良的人,也是很让我敬重,并愿意亲近的人。自从父母去世后,我曾认为故乡不再有什么人值得我牵挂,但经历一些事后,我又找到了温暖,同时我也明白,二婶给我的温暖代表了亲情的存在,我没理由因为父母不存在了就否定故乡还有值得我惦记的人。
   在二婶面前,我并不感觉拘束,虽然她家境优渥,而我一直在窘境中挣扎,但我亲近她,并不是想巴结奉承她,而是她从不在我面前显摆优越感,从不让我自卑难堪,并且对我视同女儿般呵护、关心,让我油然而生亲切感。她的热情、贴心总让我感觉如沐春风,倍感舒服。在她面前,我并不认为我是一个很多人不屑一顾的穷鬼,至少在她眼里,看不到鄙夷、冷漠,只有让我心灵颤抖的尊重、理解、怜爱。她不是母亲,却让我感觉到了母亲般的慈爱。
   那些点点滴滴的感动,那些温馨往事,即便过去多少年,我也依然铭记于心。二婶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让我一直感谢她的好,以至于我频频向姐姐和弟弟提起过二婶如何实在。
   姐姐和弟弟也曾认同我对二婶的看法,他们也认为二婶确实是很不错的人,都认为她待人热情、真诚,不是势利之人。
   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么一个大家公认的贤良之人,却做出了令众人不解的事,让她的形象在众人心里大打折扣。
   那是一个月以前的事。奶奶摔倒在地后元气大伤,卧床不起,出现了将要离世的迹象,于是二叔和小叔把奶奶从二叔市里的家里送到乡下老家,准备后事。
   可回老家十来天后,奶奶居然挺过来了,还能少量吃喝。可这个时候,二婶却终止了对奶奶的照顾,独自回到市里的家中,并表态不能再把奶奶接到市里的家里照顾,只能让二叔留在乡下老家照顾奶奶。
   二婶说出这样的话,无疑是撂挑子的意思。在四川做生意的小姑和在深圳帮女儿带孩子的二姑早在得知奶奶摔伤后就从千里之外赶回家乡,已经照顾了奶奶数日,见奶奶情况已好转,都打算返回四川和深圳。这样一来,只有二叔一人照顾奶奶了,何况二叔一个老爷们,手笨心拙的,啥也弄不来,而且奶奶不能自理,拉撒不便,需要人勤换尿不湿,擦身,作为儿子服侍母亲,也是存在诸多不便的,作为媳妇的二婶自己不照顾奶奶,却提出让二叔这个做儿子的照顾奶奶,自然不合情理,让大家都纳闷她心里咋想的。
   姐姐和姑妈们在微信群聊天,让我感觉二婶成了众人私下议论的对象,而且上纲上线,扯到孝道上来了,意思是二婶对奶奶缺乏孝心。
   难道二婶真的是不仁不孝之人吗?我了解自从我父母去世后,奶奶就是由二叔和小叔出钱请三姑照顾奶奶,后来三姑有了孙女,不能照顾奶奶了,二婶和二叔就把在外地的店面转让,回来和小叔夫妻轮流照顾奶奶。两个叔叔约定半年一轮,每轮到二叔和二婶照顾奶奶时,他们也从未有过怨言,尽心尽力照顾,几年里,从未听说二婶虐待奶奶的事。
   奶奶原本是在小叔家居住时摔伤的,小婶婶照顾奶奶二十多天后就刚好到了期限,轮到二叔夫妻照顾了。那些日子,婶婶一个六十来岁的人照顾奶奶这样的高龄病人,其实也挺辛苦的,白天黑夜要守在奶奶床边,不是端茶送水,就是熬粥炖汤,还要小心翼翼地为她擦身换衣。为她服侍吃喝拉撒,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何况奶奶还经常要人陪着说话解闷,晚上也睡不了安稳觉。那时,我和二婶通电话,说起她照顾肯定很辛苦,要她多注意身体,她都丝毫没抱怨,笑着说照顾奶奶是应该的。那时的她并没有厌烦啊,怎么一下子变脸,坚决不再服待奶奶了呢?
   那些日子我很困惑,心里明明知道二婶不是薄情寡义的人,以我多年来和她在接触后的亲身感受,我坚信她是不同于小婶婶的那种人。二婶虽然曾在外谋生数十年,是个精明能干的生意人,但她不爱占人便宜,不嫌穷爱富,是个重情义轻利益的人。而且以往她对奶奶也是孝敬的,怎么一下子变得心肠冷硬了呢?
   直到这次回到家乡,经历奶奶的丧事后,我才明白其中的隐情。
   原来奶奶估计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便把她这些年的所有积蓄九千元钱全部给了小叔。而小叔恰恰是我们家族、乃至整个村最有钱的人。在市郊办有大酒厂、农庄的叔叔还是市酒业协会的会长,他儿子是安监局局长,女儿女婿也在南京安了家。市里有几套房子,老家有别墅,以他的家产,谁都不会相信他会收下奶奶的“遗产”。可他偏偏就收下了,连二叔二婶都没有分得一分钱。
   虽然二叔和二婶并不缺钱花,并不指望得到奶奶的这笔钱,但奶奶的作法无疑是欠考虑的,在道理上说不过去的。奶奶一生偏爱小叔一家,或许就是奶奶先让二婶寒了心,才让她做出有悖道义的事吧。
   二婶不肯让二叔把奶奶接到市里的家里,又不肯在乡下老家照顾奶奶,无奈中,小叔只得把奶奶接到他在市郊开的农庄,让给他打工的三姑不用干活,专门服侍奶奶。
   奶奶被小叔接到农庄住了还不到二十天,病情就日益严重,以至医生都断言她时日不多了。于是,两个在外地的姑妈又赶回家乡轮流照顾奶奶,几天后,叔婶再次把气息奄奄的奶奶送回老家。
   十一月十八日晚上十一点,奶奶去世。
   所有亲人痛哭流泪,而二叔伤心欲绝的样子,更令人动容。我想,二叔的痛哭,是否夹杂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因素呢?一生木讷老实的二叔,或许也经历了置身在夹缝中的尴尬吧?而泪水涔涔的二婶,在奶奶驾鹤西去后,是否也会心生迟来的愧疚呢?
   奶奶的丧事过后,小叔和小婶并未拿出奶奶给的那笔钱——那是奶奶的“遗产”。
   我再也没有听到姐姐和姑妈她们在群里议论二婶。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二婶,我依然认定二婶是值得我尊敬、惦记的人。如果有谁说二婶寡情薄凉,我是决不承认的。一个人是忠是奸,我应该有我自己的判断,对二婶,我取消最后的质疑。
  
  
  
  
  

共 22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可以说这是一篇取源于真实生活的散文。文中的二婶原是个善良温和的人,她不嫌贫爱富,孝敬婆婆,也因此在亲戚们的心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可是,令人疑惑的是,二婶婆婆病倒之后,她却撂挑子起来,她一个人回到了市里的家,把生活不能自理,整天兜着尿不湿的婆婆丢给了自己的老公。二婶的作为也因此让自己原先的形象在众人面前打了大大的折扣,大家甚至在微信群里数落二婶的不是,这事直到老人去世,真相才得以揭晓,原来二婶的改变来源于老人那九千元的钱……一篇紧贴生活的散文。欣赏荐读。【编辑:兰花悠悠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