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行走在八里湖畔(散文)
提起九江,以前在我印象中最深的地方,就是烟水亭。因为《三国演义》,更因为周瑜,所以我对烟水亭难免情有独钟。我这人从小就对历史人物感兴趣。国内的名山大川,凡是与古代名人,尤其是古代文人有牵连的,我都心向往之,希望能在有生之年,都能去亲游一番。说来也十分惭愧,虽然湖口距九江很近,全程高速不到四十分钟的路程,可我去九江的次数并不多,且每次去九江,多半是因为办事,来去匆匆,真正闲下来走一走、逛一逛的时间极少。八里湖这名字,我见到最多的是在电视和报纸上。零距离面对面地接触八里湖,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
上个月月底,我突然接到湖口作协雁飞老师的电话,他说让我去九江市作协交两张相片,准备推荐我加入江西省作家协会。我当时听了,感到有些意外。因为这些年我虽然一直在坚持业余写作,却只是在网络上泡着混着,从未向正式的纸媒投过稿,早些年在《短篇小说》上发表过的那些豆腐块的文字,至今提起来都有些脸红。以前听闻要想进入省作协,至少要出一至两本专集,还要在国内省级刊物上发表作品20篇以上,照此看来,我还远远不够格。我的文集《柳伟小说选》三年前就出了样书,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直搁在抽屉里,没能正式出版发行。俗话说盛情难却,既然有了雁飞老师的推荐,那我就试试吧。当我赶到九江宾馆隔壁的老政协办公旧址时,被告之市文联早已搬去八里湖新区办公了,我又从雁飞老师处得到市作协秘书长张老师的电话,才知道市作协在八里湖新区新政协大楼的七楼办公。我因对九江的公交线路不熟悉,只好从荷花垄打车前往。
一路上车流太多,出租车只得走走停停。我坐在副驾上,从车窗里不停地打量我眼前的这个小都市。这些年,我先后到过南昌、武汉、合肥、巢湖、北京、上海、南京、长沙、济南、潍坊、焦作、广州、东莞、中山、顺德、深圳、南宁、桂林等大城市,大都市里的繁华与热闹我早已看惯了,却从未如此近距离地看看与我的生活悉悉相关的、身边最近的城市——九江。从道路的宽广、街面的整洁、楼房的高耸、绿化的分布密度等等方面来看,九江市已经不会输给上面所列的任何一个城市了。当然,所有目光所及的这些,都不过是来自感观上的。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那天载我的一位出租车女司机。
一路上,她的车技很好,在没有红灯和不限速的地段,车跑得很快,其中有两次,她的做法值得我为她点赞:一处是她主动礼让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他在不是过斑马线的路段因行动不便走得很慢,女司机主动靠边停车,并将右手伸出车窗外,做了一个请老人先行的手势,我觉得那个手势简直美极了,如果我当时是站在路边,一定会拿手机将她的手势拍下来;另一次,是她礼让两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也许她们要急着赶到学校去上课,因此想横穿马路却又不敢。女司机还告诉我,有一天早上下着大雨,她在等红灯时看见一个老奶奶手牵一个小孙女,一连拦了四五辆出租车,可是大家都不停。因为那个路段每天早晨八九点的时候最堵。是她,二话不说主动载了她们。很显然老人要去的地方很远很偏僻,路堵难走不说,返程一定会放空的。她说老人破费打一次车不容易,不是下雨天要赶时间,她才舍不得花那冤枉钱呢。我一边听着,一边在心里为她点赞!出租车就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广告招牌,出租车司机就是一个城市文明形象的代言人!以一斑窥全豹,我很幸运看见了咱九江市民最美的精神面貌。
办好了私事,我决定前往八里湖周围转一圈。在九江这座历史名城,湖泊众多。自1998年长江决堤之后,因八里湖堤坝单薄,从2004年开始,市政府就决定对八里湖堤坝采用五十年一遇大水的标准设计,2007年建成后经省市水利部门验收合格。
通过报纸和网络我还知道,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了环绕八里湖建设新九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战略构想,依据生态性、整体性、均衡性、多样性原则,目标是将八里湖新区建设成具备“水乡名城、生态绿岛、文化乐园、人居胜地”特征的九江市新城区。建成后的八里湖新区,位于九江市中心城区西侧,东起长江大道,西至赛城湖东岸,北起长江,南至昌九高速公路及九园路,用地范围约6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8.29平方公里、绿地18.2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2.47平方公里。
我沿着八里湖桥下的地段(靠近长虹西大道420号绿地ICC大都会路段)一边走一边看,面对九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的新成就,作为一名九江人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我不得不承认我们老百姓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新时代,从中央到地方,大抓廉政建设,大抓民生工程,尤其是从2018年10月1日开始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从3500元提高到5000元,党和政府始终把老百姓的幸福和获得感放在第一位。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早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而去努力奋斗呢?
九江在古代一共有“九江、柴桑、江洲、浔阳、汝南、湓域、德化”七个名称。此时此刻,我竟然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些与九江这座古城有关联的古人来。
建安十三年(208年)三国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旧址就在九江烟水亭,赤壁大战前夕周瑜曾在鄱阳湖操练水军,孙刘联盟,周瑜与孔明共同设计用火攻,以五万兵力大败曹操二十万大军。
义熙元年(405年)秋,四十一岁的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曾在九江澎泽县任县令。这年冬,上级派督邮来县视察县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封印而去,赋《归去来辞并序》以示其志“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也就是安禄山叛乱的第二年六月, 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从安徽的宣城来到了长江边上的庐山,,写下名篇《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公元816年的一个秋夜,唐朝另一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的第二年,曾在浔阳江头夜送客,写下名篇《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重相识”。
1084年宋代大文豪苏轼曾亲历湖口石钟山探险,连夜写下《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记载北宋末年宋江曾在浔阳楼题反诗“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1363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六十万水军,陈友谅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时年四十四岁。
1855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由安庆进驻湖口坐镇指挥,在石钟山下的鄱阳湖水域大败曾国藩的湘军。
……
如果,如果这些古人能够穿越到现代,面对眼前这座五光十色、朝气蓬勃的现代化城市,恐怕不仅仅只是“当惊世界殊”吧?以他们超凡脱俗的文采,一定会写出更多讴歌九江的传世佳作吧。
走着,看着,想着,我忍不住面对清澈无比的八里湖水,张开双臂做出拥抱的姿式,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喊着:“九江,我爱你!”
我的声音惊起湖岸的一对白鸽,它们扑凌凌地拍打着翅膀在我的头顶盘旋了三圈,振翅飞向八里湖的彼岸,也将我的心,带向了我对九江无限憧憬的美好明天。
多年不见,如斯大哥的文笔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