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人间暖情”征文】 清风吹送兰心曲(散文)
那一年,我在百无聊赖中开始沉迷在网络里,用自己的话说,当时的状态是“天昏地暗斗地主,头晕脑胀对棋局。网络英雄一梦罢,朦胧红眼对晨曦”。后来开始开始写博文,和文友交流,渐渐地兴趣集中在诗词上面,也因此在网上结识了一些文友,人们各自书写着自己的理想愿望或忧郁寂寞。其中一个独特的博客渐渐地引起了我的兴趣,博主名伊人,经常写一些纯净到傻里傻气的诗词,纯净得似乎透明,傻得似乎不食人间烟火——有谁还像我一样与红尘格格不入,纯粹活在缥缈的梦里?一定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或是沉醉于罗曼蒂克的梦幻女子——这样下去,岂不是要到处碰壁,直到头破血流?
于是,我毫不客气的从点评诗歌的技巧语言开始,逐渐的谈到思想意识,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去为人师,去打碎一个纯情的幻想者的迷梦。沟通很通畅,对方性格爽快,干脆利落,丝毫没有别的文人身上常有的酸涩迂腐。渐渐的知道,对方不仅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比我还要大一岁,有着自己的事业,干得风生水起;喜欢写诗,用一双纯净的眼睛友好而快乐地打造着自己诗意的栖居……我未曾劝得动她,反倒是她把我从愤愤与耿耿中拉回了平平静静。
我很感激,于是在她生日时写去了一首贺诗。第二天,她回复说,她的父亲很喜欢这首诗。当时我很是诧异。这才知道她叫李冬,她的父亲就是山东著名书法家兼诗人李守白先生。李守白,字又青,号清风斋主、清泉山人,其时正在准备出版新的诗文集和书法作品集。之后不久我就收到了李守白前辈亲笔题写的嵌名联、《李守白书法作品集》诗集《清泉之声》《鸿爪雪泥》,每个集子都有守白先生的亲笔签名,还包括伊人的首部诗集《兰心云曲》,都带着浓浓的墨香……
我是一向不敢于和名人交往的。因为自惭形秽,更因为看不惯所谓的名人看俗人时鼻孔都冲向天空的神采。我却未曾想到,年过古稀的老人家竟然能够屈尊下交于我。我很感动,于是逐字逐句的拜读李先生的作品。
不想赘述他出版了十几部作品集,不想赘述他的名字登上过多部名人词典,《河北日报》做过整版的报道,在举办书法展的时候得到过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题字肯定;反倒是两幅照片让我久久凝视,直到镌刻在脑海里。一张是李先生中年时期的照片,像极了马强扮演的赵尚志,脸黑瘦,目光深沉,坚定,倔强,一看就是拿定了主意不会轻易回头的性格,其时正是主人在书法和诗歌上面惨淡经营而略有所成的时期。第二张是主人半夜习练书法的照片,这时他已经年过花甲,功成名就,却仍然砚耕不辍,照片中守白先生已然是“华颠萎脱落”,却依然在灯下挥毫泼墨,颇有草圣张旭“挥毫落笔如云烟”的豪气——身上穿着俗称的“跨栏背心”,已经湿透——后来我给此照片题诗“羡君汉升逞豪胜,嗟我无酒慰云长”,“一点云烟升东岳,万里长风扫范阳”,实在是被李老的坚韧所打动——在功成名就后还如此挥汗于水国竹驴之间,着实使人感奋,这就是真正的艺术和艺术家的魅力所在吧——把自己从一个小学教师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书法大家和诗人,不是来自怨天尤人,而是滴水穿石、不畏寒暑的坚持,所谓“艺痴者技必良”,道理就在这里吧。
在泰安,李老师常年免费培训书法爱好者,经过他指点的中青年书法爱好者无数,其中有上百人在全国各地从事书法教学工作,传播着祖国的传统文化;他居住的地方的一位残疾青年,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从一个修鞋匠变成了当地著名的书法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正是君子的真正境界!也正是在李老师的影响之下,我从愤懑中走出,恢复了平静,开始梳理自己,尽管还没有任何成绩,愧对老人的抬爱。
网上结识李老父女八年了,其间因为诸多的变故,不忍心在他们未恢复平静的生活里再去奢谈文化艺术和风花雪月,有三四年的时间未敢联系;又因为自己的惰性,一直想去拜望,却又怕因为素昧平生给老人带来麻烦,所以一直是万里悬隔。不知李老是否还记得我这么一个私淑弟子么?
几年过去了,生活依旧前行。真希望东海初升的旭日能够让李老父女的生活灿烂生辉。
今年是李守白老师的八十大寿之年,耄耋之年的老人,祝愿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