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五年】黄陵之塬,一块令人仰望的土地

精品 【星月五年】黄陵之塬,一块令人仰望的土地


作者:王国平 童生,890.2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49发表时间:2018-12-18 13:51:14
摘要:黄陵位于陕西中部,境内地形多样,有川有塬有山。那里万物璀璨,风光旖旎,古朴祥和,“绿树林边合,青山郭外斜”,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 也是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方,在历史的变迁中,黄帝在这里开疆拓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魏国人在这里修建了古老的长城,持续了百余年的风风雨雨;大秦在这里修建了秦直道,巩固了塞外边防;北魏、北宋在这里留下了精美绝伦的佛教雕刻艺术,成为黄土高原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里风调雨顺、膏腴之地。先秦时期有华夏、西戎、狄等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丰富的物产,使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等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发展交融,五千年生生不息,为华夏文明留下了代代相传的薪火。 在黄土沟壑之间,有五百多平方公里的塬区,镶嵌在黄土高原之中,这就是黄陵塬区,是黄陵几千年来重要的农业区,也是黄陵历来人口稠密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绎了几千年的历史传奇。

黄陵位于陕西中部,境内地形多样,有川有塬有山。那里万物璀璨,风光旖旎,古朴祥和,“绿树林边合,青山郭外斜”,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
   黄陵也是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方,在历史的变迁中,黄帝在这里开疆拓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魏国人在这里修建了古老的长城,持续了百余年的风风雨雨;大秦在这里修建了秦直道,巩固了塞外边防;北魏、北宋在这里留下了精美绝伦的佛教雕刻艺术,成为黄土高原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里风调雨顺、是膏腴之地。先秦时期有华夏、西戎、狄等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丰富的物产,使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等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发展交融,五千年生生不息,为华夏文明留下了代代相传的薪火。
   在黄土沟壑之间,有五百多平方公里的塬区,镶嵌在黄土高原之中,这就是黄陵塬区,是黄陵几千年来重要的农业区,也是黄陵历来人口稠密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绎了几千年的历史传奇。
   如果你在金秋季节来到黄陵南部塬区,放眼望去,秋色浓如酒,红叶映碧流。树叶黄了,苹果柿子红了,芦苇花白了,塬上大地原来的绿色已被秋风染成了黄色,红了的苹果柿子像着燃烧的火炬,装扮了眼前的世界,展示着绚丽与成熟,到处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果园,使你仿佛徜徉在苹果的海洋之中,每颗树上挂满了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缀满枝头,把枝儿压得弯了腰,远远望去,就像一盏盏红红的小灯笼,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红光闪闪,引人喜爱。这是一个火红的世界,令人陶醉。
   秋风拂过,飘来了阵阵果香,让人垂涎欲滴,诱使你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去细细品味。每家果园里摘下的苹果都堆得象一个美丽的小山丘,它们将要运往全国各地。
   苹果园里正在采摘的好客农民,会热情地给你送上刚刚摘下的苹果,让你品尝够那甜美无比,甘甜适口的美味,流连而忘返。
   黄陵塬区深厚的黄土层,秋季近20度的温差,利于苹果糖份的快速形成,独特的地理气候,同样的品种,在这土地上生长,风味会更加佳美。因果型端庄,色泽艳丽,香甜爽脆,营养丰富,多次被选为国宴佳品。改革开放以来,因地制宜持续多年的产业大转型,使这片土地换了模样,迅速成为了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苹果很快畅销到全国,并打入世界市场,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在这里,你也会了解到那艰辛的过去。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在过去,这里以种植玉米,小麦,谷子,荞麦、糜子等农作物为主,过着靠天吃饭的小农生活,勉强解决温饱,遇到灾年,就陷入了贫困,只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贫困的面貌才彻底得到了改变。
   当你踏入这片土地,你会思绪万千,看见每个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生活变得富裕起来,说话的底气也足了。他们开着小轿车去种地,从当年盼着过年才能吃顿饺子的期盼,到现在大鱼大肉天天都有的丰盛;从过去讨厌难吃的野菜、窝头,到现在又倍受青睐。时代在变,变得那么的匆匆,恍惚在一梦间,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觉相机的快门再快,也赶不上时代变化的脚步了。他们已经踏上“行进中国”时代的列车,正在穿越着时光隧道,整体消除贫困,实现小康千年梦想,将变为现实,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正向他们走来,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年代。
   这里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南承关中,北接陕北,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你还可以了解到这片土地的古老,发现在附近依然完好保存着魏长城遗址。走进古长城,依稀可以看到,虽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剥蚀,古长城已是残垣断臂,但夯土层却干燥结实,土质里的黄色已褪去,呈现出一种岁月沧桑的灰白色,这就是我国最早的长城,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比万里长城还要早140多年,在中国长城史上涂上了难以抹煞的一笔,这是古老人民的智慧结晶体,是人类伟大的壮举。
   两千多年前,天下狼烟四起,强者似虎狼,弱者如羔羊,各诸侯国相互攻略,历史进入了持续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据《史记•秦本纪》记载:“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当时黄陵属于上郡魏国的领土,因为地处黄河以西,也叫河西之地。《史记•秦本纪》还载,公元前362年,即魏惠王九年,秦攻魏少梁(今韩城),破魏军,擒魏将公孙痤。魏国迫于无奈,为抵抗秦军入侵,于公元前358年,开始在黄河以西与秦交界处修筑长城。《水经注》述,魏惠王“使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公元前351年城成,次年又进一步扩建,在御秦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这段长城也与战国时的魏国大将吴起有关。史料记载,当时魏国魏文侯变法图强,国力强盛,大将吴起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其中发生于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打败了10倍于己的秦军,成就了魏文侯的霸业。现在的吴起县因吴起曾在那里驻兵戍边而得名。
   后来魏国内部起内讧,吴起离开了魏国。失去了吴起的守护,魏国无论在实力上,还是心理上都弱于秦国。为防秦的东扩和防戎,魏国开始在两国边界上修筑长城,以此巩固河西边防。
   “山高水长,水流云在”。走在古长城脚下,看着那一段段风雨斑驳的残垣,绵延远去,回荡在山水之间,会使你的思绪万千,仿佛穿越在两千多年前的时光隧道,历史恢弘的画面逐渐闪现脑,仿佛会感到身旁有千万铁骑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耳畔仿佛有民族交往商旅驮队的铃声,悠悠传来,又悠悠远去。在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每一个历史遗迹就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每一块山丘,都是一首壮丽的诗篇。
   现在你还可以看到身旁走过推着满载苹果的农民和哼着山歌的村姑,已经没有任何战争的硝烟了。虽然已无法再现过去的历史。在伫足中,你会听到那秋风沙沙的声响,一定会认为眼前斑驳的魏长城在诉说历史的过去,那曾经的辉煌,那是历史和心灵碰撞发出的声响,那是历史对今天的声声呼唤,它曾经谱写过何等恢弘的乐章。
   今天你会发现,魏长城遗址依然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昭示着黄陵古老文化悠悠的过去,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可靠资料和凭证,也成为黄陵除黄帝陵文化、秦直道文化以外的又一重要的文化丰碑。如今,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在人们的不断追忆中渐渐明朗,久远历史的记忆就在眼前,探索、追寻不会歇步,古长城的魅力还将会焕发出灿烂的光彩。
   当你走入黄陵北塬,来到一个普通的农庄阿党村,你会发现这里的人多姓李,延续着久远的文化传承符号。他们是古代著名中医学家李东垣的后代。距黄陵县志记载:“李东垣举明经不仕,精岐黄,活人甚众,著有《东垣十书行》于世”。这里有一座古老的陵墓,据说是李东垣的陵墓。
   他们延续着千年古风,会好客地招待你,也会给你谈起祖先的故事。李东垣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生活在金末和元初社会动荡时期,一生独创补养脾胃学说,主要作品有《脾胃论》、《用药法象》等,特别是所创立的补中益气汤,不仅在当时救活了许多人,而且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千古名方。
   李东垣年少时,因母亲患重病,请了好多医生,也没能救了母亲,感到十分悲痛,就立志学医,拜了易水燕赵名医张元素为师,经过多年刻苦学习,掌握了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
   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有良好的医德,为人忠诚守信。如遇到生活困难的人,总是尽力周济;如遇到饥荒的灾民,也极力帮助。对病人始终坚持“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医德,医好了许多人的生命,受到当时人的敬重,都尊称他为“神医”。
   后因社会动荡,来到黄陵阿党生活,终其一生,留下了《东垣十书行》医书。听到这些故事,你会对他高尚的做人品质,和救死扶伤的医德肃然起敬,他的精神到现在依然有着很深的教育意义。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现在你会发现没有红包,就不好好治病;为了金钱,小病故意按大病去治疗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医生从不以人为本,而是以金钱为重,这是传统医德文化的倒退,在危害着社会的良知和进步。
   当你走出阿党,在苹果火红的映衬中,会被眼前一湖清水感到震惊,湖水碧波千顷,风光旖旎,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既有南方的清幽灵秀,又有北方的雄峻奇峭,耳目所及,皆是醉人的美景,发现在黄土高原还有这么个幽静所在。蓝天、白云、松柏、湖水交相辉映,山与水在这里完美结合,仿佛儿时记忆中的青山绿水又重现眼前。这是近几年前建成的南沟门水库,它彻底解决了周围几个县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用水的短缺,对加快这一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徜徉在山水之间,人们会告诉你,在那晶莹透澈的湖水下面,掩埋着一段悠久的历史。水库建设初期,在湖底发现了100多座戎人墓地,出土了一批非常重要的铜器、陶器、玉石器、骨器、铁器等,这是在黄陵境内第一次大规模发掘战国时期的墓地,复活了黄陵的一段古老的历史,为研究战国时期秦人和戎人的文化、生活、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渊源,提供可靠翔实的史料。
   西戎在古代前秦时期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称谓最早来自于周代,因周人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示区别。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的灭亡,就是戎人所为。后来继位的周平王直臼迁都洛阳。因直臼也参与了这次杀父的行为,周朝几百年建立起来的以礼治理天下的基础从此被破坏,东周名存实亡,历史进入了春秋时代。戎人墓地的发现,进一步展示了黄陵这片土地丰富多彩的悠悠历史,体现了黄陵文化的多样性,为黄陵灿烂的历史抹上了重重一笔。
   你走不多远,在面前绿茵之中,是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青瓦白墙,这是移民搬迁后修建的新村。当你走进村中,乡村生活的巨变会让你感到震惊,每家门前都停着一辆小轿车,走进屋内,家家都装修一新、各式家电一应俱全,窗明几净,眼前的这一切就是他们说的现在也过着“城里人的生活”。
   过去他们生活在葫芦河川,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是黄陵有名的贫困地带,住的是破窑洞烂危房,吃的是玉米糊糊。道路是难行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产业单一,收入低下。有“荒山野草酸枣多,好女不嫁葫芦河”之说。一些小伙要么做上门女婿,要么光棍一辈子。在接触中,他们会动情地告诉你过去的艰苦:“现在好了,都住上了两层楼房,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好多户都买了小轿车,田地的果树很快挂了果,生活好了”,话语中充满了幸福和自豪。走出农户,你还会发现村里的小广场热闹起来,好多妇女在动听的歌声中跳起了广场舞,她们在尽情地扭着跳着,享受着社会进步带来的快乐。这里还有农家乐,成了城里人热衷休闲的好去处,在这里可以纵情享受青山绿水和甜蜜生活带来的愉悦。
   走进黄陵塬区,你会发现这是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土地,是一片天赋壮美的土地,是一片有着古老文明厚重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当你踏着古人走过的足迹,漫步在这无边无际的乡村田野,你会感受到农耕文明进步跳动的脉搏,你会感到一个时代在发生着巨变,也会体会到悠久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一种自豪会悠然而生。
   走进黄陵塬区,也就走进了田园,回归了自然,那满塬的五彩缤纷的风光,那田间累累的硕果,那充满浓烈的乡土情结,会让你心灵真正得到放松,会让你精神生活得到富足,内心更加平静闲适,会给你带来无尽的快乐。在这里你会体会到千百年来追求的平和、富裕、快乐田园生活正在变为现实。黄陵塬区一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一片令人仰望的土地。
  
  
  
  

共 45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黄陵塬区位于陕西中部,那里地形多样,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黄陵塬区历史文化悠久,不仅是古时华夏,西戎,狄等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北魏长城遗址所在。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在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每一转头瓦片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传说。如今的黄陵塬区,在党的富民政策领导下,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人民生活水平一节节不断攀升,成为一个物美丰饶的好地方。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在这片充满传奇的土地上。整篇散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热情洋溢,充满了对家乡对祖国的爱恋之情。一篇散文佳作,推荐阅读留评。【编辑 冰凝暗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2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凝暗香        2018-12-18 13:53:22
  老师的散文文笔优美,功力深厚,赞!
2 楼        文友:冰凝暗香        2018-12-18 13:54:25
  祝老师身体健康,笔丰文健!
3 楼        文友:王国平        2018-12-18 15:30:01
  黄陵是一个历史厚重的地方,五千年文明的延续,使这片土地充满了色彩和故事,在承上启下的同时,也在快速进步发展,喜欢这片热土,喜欢这片美丽,喜欢这里的文化。历史悠悠,华夏文明千古传承
4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8-12-18 15:58:55
  黄陵,一片充满了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让人神往,令人仰望。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5 楼        文友:淡淡一笑        2018-12-18 16:27:33
  老师用遒劲的笔力,丰富的历史文知识为我们书写了一篇既有铁骑呼啸又有驼铃悠悠的美文!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不禁感慨: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传承才能更好创新。文章释放出强大的文化自信,更是一种文化力量的彰显,文化底蕴的展示,文化底气的表达。感谢老师用心创作出又一篇美好的精神食粮!为您点赞。
张明颖
6 楼        文友:劳英        2018-12-20 10:49:44
  黄陵是个好地方。秋天的黄叶很美。随着时代的变迁,黄陵这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也随之改变。好的生活使人们更爱这片美好的土地。文章语言表达顺畅,感情丰富。谢谢作者的佳作!
相信自己的努力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